徐浩思密达
影响孩子对于婚姻甚至人生的态度 
一个在幸福和睦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当他明确的知道父母彼此相爱时,他的内心会是稳定的,他的安全需要可以很容易得到满足。而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当一个人的安全需要被满足的时候,他才可能发展出爱人和感知被爱的能力。一个生活在父母争吵打骂、冷漠忽视环境中的孩子,他很可能会变得胆小自卑。在年幼的孩子的眼中,父母永远都会是正确的,而父母之所以会发生争执,那全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是因为自己不好才造成父母亲不能和睦相处。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没有人爱自己,自卑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的生根发芽,成年后,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不懂得爱,也不知道如何付出爱的可怜人;也有可能会因为其内心缺少爱的体验,造成其心中爱的极度匮乏,从而成为一个处处索爱的低自尊的人。此外,父母婚姻还会影响到子女的择偶,甚至是子女的婚姻模式。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继承性和排斥性。一个目睹父亲整日操劳,母亲对父亲俯首听命的儿子,将来很可能会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围绕着自己转,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这就是子女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性。另外一种是,如果一位女儿从小看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很强的处事能力,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长大后,可能就会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强势的男人,因为在她的头脑中,父亲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无论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是子女的婚姻模式对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性。虽然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性格和择偶甚至今后的婚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作为不同于父母的独立个体,我们也会受到父母之外的人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师长、兄弟姐妹、朋友等等。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父母婚姻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会在无意识中将这种影响传向下一代。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种影响,并愿意去修正的话,也是可以改变的。
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父母关系和睦恩爱,互相尊重,体贴照顾,那么子女从小就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如何让别人爱自己,也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教会了他爱与被爱。孩子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家庭,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日后对于他的婚姻关系有一个良性的引导作用。如果父母关系恶劣,经常冷战,说话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子女从小心里就对婚姻有一种阴影,长大以后害怕结婚,即使结婚了也无法与对方恩爱相处。父母的婚姻相处方式其实就像一个模式,可在了他的心中,他会无意中按着这个模式去走自己的婚姻。
父母的关系不好通常会导致孩子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成长,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婚恋观,还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心理状态。第一种,孩子面对父母不和的环境,虽然不喜欢但是无力去改变,甚至还会把父母不和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自责,无助,在同龄孩子面前更加自卑。长大后不愿意重复父母的悲剧,认为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无法和异性正常交往,会排斥婚姻,更不愿意生宝宝,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生活在不和的家庭里。第二种,孩子痛恨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因而暗自下决心决不能重蹈覆辙。他们往往具有坚强的内心,认为自己的家庭只是个例,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追求和谐,对自己的婚姻更有控制感,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努力。第三种,孩子漠视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他们不亲近父母,也不亲近朋友,躲避在自己的小环境里,自我封闭,漠视一切,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总之,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相爱是孩子乐见的,孩子也会学习接受爱和爱他人。
特别大,因为父母婚姻对孩子来说是属于原生家庭,甚至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好的夫妻关系,会使孩子性格开朗自信。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父母关系好的话,父母的相处方式,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肯定影响大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婚姻是幸福的,以后小孩的婚姻也会是幸福的。
父母的婚姻让孩子觉得他以后婚姻也是这个样子的,他的看法会和父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