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7

w.l.y~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疫情议论文事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jiang86

已采纳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1  今年33岁的__是__街道__社区一名网格员,老公__是省直中医院肾内科的一名医生,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夫妻二人义无反顾,分别踏上抗击疫情的征途。  农历大年三十,本是举家欢庆的日子,却因为一场新型管状病毒疫情让年味变得沉重,正在外面和其他网格员一起排查新型管状病毒疫情的__接到了老公__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激动地声音,“现在新型管状病毒疫情在不断扩大,医院的发热门诊专门接收和排查这次疫情的居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报了一个名,明天我就要去发热门诊上班了,最近都不能回家。”听到这段话,__的心中忐忑不安,却只说了一句话“老公,你要保重身体,一定平安归来!”,挂完电话后又继续自己的网格排查工作。  大年初一早上,夫妻二人同时离开,最不放心的还是孩子,__的父母说:“你们放心去吧,我们会照顾好孩子的,你们一定注意安全!”  社区的工作每天都很繁忙,早上一来到工作岗位,__和网格员们就开始沿街开展排查工作,来到每个楼栋进行消毒处理,并沿街发放和张贴宣传公告,给居民测量体温,普及防疫知识,指导居民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在巡查当中有时会遇到没有佩戴口罩的居民,__和网格员们会立即上前提醒居民,现在是疫情高发期,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社区陈欢书记也了解到__家中的状况关心的问道:“你老公在医院发热门诊上班,你要打电话多给他加油鼓劲!”谈到自

疫情议论文事例

208 评论(9)

我一直在等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陈俊医生。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20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  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穿越上海城区时,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偶尔几个行人,也都是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后,我再次感到气氛十分紧张,这就是著名的上海版“小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们的专业水平。  一进入A3病房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我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陈俊医生在公卫中心工作。首先,在院感科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下午床边会诊了两个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我给予了他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晚上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且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293 评论(10)

super0peng

我也见过这类型的优秀文章,并且人们的感触也非常的深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而且人们面对疫情也有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感觉非常的兴奋。
123 评论(14)

热带冷风暴

见过。能写出优秀的抗疫作文的人大多都是感同身受,亲身经历过的人,写得非常好。
8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