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二大夫
探讨健身气功的概念不能忽略一个基本前提,即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这个前提意味着有必要在体育运动的范围内探讨这一概念,即健身气功需要体现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目的,需要确定自己独特的运动形式。如果从体育运动的范畴之外,从气功角度看待健身气功,将健身气功作为气功的一个类别,那么,这个前提意味着健身气功是与体育相结合的气功,是体育化的气功。“健身气功”是“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结合而成的复合词组,依据健身气功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前提,探讨“健身气功”概念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先分别探讨“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的含义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再探讨这一复合词组的含义。“健身”的含义比较清晰,这个词语由“健”和“身”两个单字组成。“健”与“身”的关系是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关系,前者支配后者,两个字合起来是“使身体健康”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语常与各种体育运动联系在一起,例如“健身操”、“健身球”等,这种联系有其必然性。因为“使身体健康”是一个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的行为,而与此目标相关的行为首先是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体育运动可以说是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因此,健身与体育运动相关联,不但必然而且自然。健身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使健身的目的得以充分落实。将体育运动说成是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实际上还不十分全面,因为现代体育运动还包括了一些智力活动,例如棋类运动。但体育运动的主体确实是身体活动,这些身体活动的基本类别包括学校教育中的体育课程、竞技运动以及日常的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活动等。应注意各类身体活动之间有差别也有联系,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虽然这些身体活动的基本目的都是健身,但体育课程更多地着眼于身体机能的发展和训练,竞技运动则旨在出成绩、破纪录,目的未必全都是为了健身;相比之下,倒是日常的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活动与健身的目的更为贴近。这里所说的身体锻炼,主要是指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日常专门为增进健康而进行的身体活动,而身体娱乐是指滑旱冰、打保龄球等与身体活动相关的娱乐活动,不包括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活动。可见,就健身的目的而言,身体锻炼比身体娱乐要为明确和直接,可以说是体育运动中以健身为目的的代表性运动形式。“气功”的含义不像“健身”那样明确统一,有较多的争议。本文篇幅有限,不可能展开讨论。这里只引用1999年出版的高校教材《中医气功学》里的气功概念。该教材是建国以来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在高等中医院校通用的气功教材,相对来说比较具有权威性。那么什么是气功呢?该教材的基本解释是: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身心锻炼技能。调身、调息、调心在气功学里简称为“三调”。这个解释的特点是将气功定性为“三调合一”的操作技能,认为达到三调合一的身心活动就是气功,三调合一的状态或境界即是气功修炼的基本特征。从操作角度看,各种体育运动的活动内容也是“三调”,例如跑步,做起跑姿势是调身,憋一口气是调息,听发令的枪声是调心,“三调”都在,但这不是气功,只是体育运动,因为其中的“三调”是分别操作的,并没有合为一体。气功修炼的特点是通过“三调”的分别操作而达到三调合一。在三调合一的状态中,形成了统一的境界。由此可见,是否达到三调合一的身心状态是气功与体育运动的基本区别。当然,任何区别都有相对性的一面。在气功修炼过程中三调操作尚未达到合一之时,其身心状态与体育运动并无本质差别,而体育运动达到极为纯熟之时,三调合一状态或可自然发生,那时体育运动与气功修炼也并无差别。实际上,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也就是调节肢体、呼吸和心理活动,心形意三者和谐统一,是人类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全部操作性活动。除此之外,人对自己并不能再操作什么。因此,人的任何自主行为都离不开“三调”,只能由“三调”所构成。有些气功的概念仅谈到“三调”,并没有提到三调合一,这并不错,但这样的气功概念难于区别气功与体育运动,甚至也难以区别气功与体力劳动。气功与体育运动的区别除了是否三调合一之外,它们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体育运动的基本目的是健身,而气功则不同。按《中医气功学》的解释,气功的基本目的是发掘人的潜能。人的潜能是指未练气功时尚未表现出来的能力,这包括健身方面的能力,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智能、康复能力等等。因此,健身是气功修炼目的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甚至可能不是主要部分。以上分别阐明了“健身”与“气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列为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术上有一定依据。因为气功与体育运动无论在基本目的方面,还是在为实现其目的而进行的运动形式方面,都有相互接近、重合的部分。在这一前提下探讨健身气功的概念,就是要弄清楚气功与体育运动如何相互取舍,形成一个新的、归属与体育范畴的运动项目。在“健身气功”这一复合名词中,“健身”与“气功”两个词语互相限定。一方面是“健身”修饰“气功”,将“气功”限定为以健身为目的、有健身意义的气功。另一方面是“气功”规范“健身”,将健身限定为以气功为手段的健身,这就规定了体育运动和气功之间需相互取舍的基本原则。二者相互取舍的具体内容可分析如下:首先,健身气功取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目的,即健身;而舍去了气功目的中除健身之外的其他目的。因此就气功而言,目的被缩减了,被限定于健身。其次,健身气功取了气功的运动形式,这意味着舍去了体育运动中三调分离的身心状态,而向三调合一的方向迈进。因此就体育运动而言,其锻炼的身心状态被改变了。在此取舍之间,健身气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征的运动形式,而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体育运动项目,确定独特的运动形式是第一位的,是其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依据。阐述健身气功运动形式的特征,可以从两个角度。从气功角度看,由于目的被缩减,气功修炼的操作性活动范围也相应地被缩减。前面已经说过,气功修炼的操作活动是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诸多的气功功法也因此可以分为以调身为主、调息为主、调心为主的三大类,例如武术气功、佛家气功和道家气功。由于健身气功的目的是健身,三调活动中最贴近于健身的是调身。因此,以调身为主的气功功法将在健身气功中受到青睐。从体育运动的角度看,在其包含的体育课程、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等各类身体活动中,身体锻炼活动最能体现健身目的,例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活动。在这里,健身气功在气功和体育运动之间找到了接近和重合之处,成为了二者的结合点。不过,以调身为主的气功与体育运动的身体锻炼活动之间仍然有差别。以调身为主的气功功法有些是以技击为目的,动作比较激烈,有对抗性质,与健身之目的不尽相符;而作为体育运动的广播体操和太极拳不讲究达到三调合一的身心状态,缺少气功修炼的特征。于是,健身气功的运动形式在体育运动的身体锻炼活动和以调身为主的气功功法之间,需要再次取舍。从健身的目的出发,健身气功舍去了以调身为主的气功功法中比较激烈和有对抗性质的部分,取了其中较为和缓和养颐自身的部分;而从保持气功修炼的特色出发,健身气功舍去了体育运动中身体锻炼的“三调”分离身心状态,趋向于三调合一。据此而言,健身气功的运动形式是比较和缓的、趋向于三调合一身心状态的身体活动。这里之所以说趋向于三调合一,而不言达到三调合一,是因为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需要较长时间的修炼,而健身气功作为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应该指明方向。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健身气功的基本概念如下: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身心状态趋向于调身、调息、调心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 
健身气功十二法内容是:健身气功十二法名称分别是乾元起运、双鱼悬阁、老骥伏枥、纪昌贯虱、躬身掸靴、犀牛望月、芙蓉出水、金鸡报晓、平沙落雁、云端白鹤、凤凰来仪、气息归元。经常练习,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与少林易筋洗髓功的作用异曲同工。健身气功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长期以来为增进群众身心健康、弘扬优秀健身养生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近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自诩“气功大师”等名号,替人消灾治病、利用迷信聚敛钱财损害群众健康,甚至扰乱社会和谐等不良现象。为进一步加强健身气功管理,确保健身气功健康发展,保障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群众的身心健康,现将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目录公告如下:1、健身气功·易筋经2、健身气功·五禽戏3、健身气功·六字诀4、健身气功·八段锦5、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6、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7、健身气功·十二段锦8、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9、健身气功·大舞10、健身气功·明目功(青少版、成人版)11、校园五禽戏(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扩展资料:流行种类:流行的主要健身气功有九种: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健身气功注意事项:从事健身气功活动,不得进行愚昧迷信或神化个人的宣传,不得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不得借机聚敛钱财。不得举办“带功报告”、“会功”、“弘法”、“贯顶”及其他类似活动。不得销售未经国家指定机构审查、出版的健身气功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得出售“信息物”。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体育总局气功中心明确11种健身气功推广功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身气功
大学体育课中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内容丰厚、锻炼片面,举措复杂易学,动态结合,身心兼修,而且机动性强,不受时间和场地局限;健身气功是专而精的,只钟情于健身养生,简单易学,养精蓄锐。
四种健身气功介绍 2004-05-20 09:27:28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奇葩 ——四种健身气功介绍 健身气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人的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新世纪初,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健身养生文化传统,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遵照党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贯政策,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四种健身气功。 编创四种健身气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以生命科学、中西医学、心理学、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并对其健身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科学测试。四种健身气功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汗水,内涵丰富,姿态优美,简单易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在试验中受到广大练功群众的喜爱。从整体看,四种健身气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四种健身气功遵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优秀传统功法的基础上编创而成。既保留了原有功法的精华,又吸收了各流派之所长,并有所创新。 此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出的四种健身气功,就是在传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的基础上,吸收各流派之所长,遵照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念,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理论,集集体智慧编创而成。四种健身气功在保留了传统功法精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在编创过程中,课题组聘请戏曲、舞蹈、体育及运动医学等方面专家,就功法动作的艺术性、健身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在继承传统功法动作的基础上,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对四种功法作了整理和创新,既体现了健身气功的时代特征,又展现出传统气功的神韵。四种功法各具特色,健身气功·易筋经是在传统易筋经十二式精要基础上,按照现代健身理论和方法编创而成,整套动作自然流畅,刚柔相济,美观大方。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中蕴含着“五禽”的神韵,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动作柔和舒展,协调匀称,新颖优美。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嘘、呵、呼、?、吹、嘻”六个字诀之间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具独立性;既可以同时练六个字诀,也可以单独练某一个字诀;在吐气发声的同时,辅以简单的肢体导引,对健身、养生、康复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圆活连贯,舒展大方,动静相兼。四种健身气功动作舒缓,姿态优美,简单易学,展现出健身气功独特的魅力。 第二,科学文明,有益健康。编创四种健身气功课题经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批准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局管科研计划,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办法组织实施。负责编创的各子课题组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经多方考证、不断观摩研讨和反复试练,以大量文献为基础,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集体编创了四种健身气功。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总课题组和专家组对编创过程进行了统一部署、全程控制和严格把关,确保编创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四种健身气功分别在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5省市9个地区市的28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近2000名群众中进行了试点实验,采用多项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指标对其健身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四种健身气功功理科学、功法安全可靠,对增强人体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强肌体抗衰老能力、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调节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对在社会上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健身气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内涵丰富,适应面广。四种健身气功功理科学,安全健康,在健身气功辅导员、社会体育工作者、医疗康复指导者以及广大气功爱好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试点试验和调查问卷认为:四种健身气功强度适中,结构合理,动作优美,习练舒适,既便于普及又适于提高。 由于编创时间较紧,涉及内容较多,面向全国试行推广工作还刚刚起步,四种健身气功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有关科研项目正在继续进行跟踪测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将继续按照“积极稳妥”“由点到面”“分批推进”的原则,以健身气功活动站、点为依托,逐步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以引导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