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5

99一战成硕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啤酒的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滕王阁

已采纳
夜场:啤酒的乐园  啤酒夜场促销,是指啤酒厂商组织的、由特定促销人员执行的、在重点夜消费零售场所展开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实际上,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KA运作。  啤酒行业是一个垄断竞争性行业(Monopolistic competition),顾名思义,就是说啤酒市场既有垄断的成分,又有完全竞争的性质。由于复杂的原因,某些啤酒企业在局部市场(子市场)中可以产生阶段性垄断。但是,各品牌啤酒本身品质差异性较小,即时性消费、冲动性购买特点明显,单单通过广告推广活动所营造的差异性不足以形成品牌壁垒,而通过一线人员促销则可以直接造成销售,因此啤酒夜场成为各大啤酒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来做夜场可以切切实实地提高销量;  二来借助“消费惯性”,它可以拉动顾客在商场、酒店等场合的延续性消费,相应地成为批发市场走货的动力;  三来夜场可展示品牌形象,成为厂家、消费者沟通互动的平台。  其实,“做夜场”是许多快速消费食品的常用手法,如:红酒、果酒、高档零食、巧克力等。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产品在业内属于中高档类别,外包装较好,较有情调,在夜场售价较高。但众多厂商的进入必然把夜场的胃口给吊起来了。  因此这里要细分一下——并不是每个啤酒产品都适合进夜场。对一个啤酒厂商来说,首先应权衡一下本企业是否适合做夜场,即投入与产出比的问题,毕竟做夜场有高昂的促销费用如人员工资、进场费、物料投入等,对于一个一贯定位在低价位市场的啤酒企业来讲,夜场还应缓行。如果确定进入夜场,那么企业第一个要考虑的便是挑选若干合适的品种作为夜场售卖品,并不是什么品种都能拿来做夜场,市场零售价低于3元的显然不适合做夜场品种,包装较差的也不适合;做夜场的啤酒产品规格不宜过大,不应超过400ml/瓶。如果该啤酒品牌有产品形象代言人的话,那么该代言人应外形靓丽,给人以年轻、时尚活泼的感觉。  之所以对夜场促销的场所进行分类,是因为场所类型与啤酒夜场销量呈正相关,大型演歌台、的厅销量相对较大,中小型酒吧、夜总会销量要小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是进场费及促销资源分配的多寡。这都是销售经理首要关心的。  场所分类:  A:大型演歌台。一般可容纳300人以上,有大厅和包厢,可观赏文艺表演,消费的酒单价多在市面零售价的4~5倍。以355ml玻璃瓶装小蓝带为例,超市价为5~6元,在此类场所多卖25元左右,消费人群年龄在30~40岁,他们在这里举行的商务消费、生日聚会、业务招待居多。  B:大型迪厅。大厅消费,年青人为主,消费的酒在10~25元之间(355ml玻璃瓶装小蓝带)。  C:中小型酒吧。突出格调、装修,放唱片为主,无特定年龄群,酒售价5~15元。  D:卡拉OK,夜总会,包厢消费。多为高收入阶层或公务消费,酒售价在25元以上。  操作人员:  A.促销小姐,大型场所3~4人,小型场所2人,人员相对固定,定场定人,需着装统一,语言规范,态度主动,与场所关系良好,协助促销主管进行场所布置,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B.促销主管,负责促销小姐的培训、查岗、例会,考察促销小姐出勤及其着装、态度、主动性等;负责同场所方搞好关系,进行必要的公关活动,如赠送一些圆珠笔、打火机等;负责场所布置,如,场所门口张贴海报传播促销信息、入口处及柱子张贴宣传画、场所上方悬挂纸牌及吊旗、场所各桌台放置台布、台牌、烟灰缸、酒杯等。  C.零售代表,负责业务开拓,与场所联系进场,组织货源及时补货,协助促销主管布置夜场,大型活动需在场监督礼品的发放。  作为厂商的零售代表或销售代表,应尽可能多和一线促销人员接触,多参加促销小姐的例会,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这一点经常被提到,但很多人对什么是“最新动态”很模糊,这里举两个案例:  某次参加例会时,促销小姐小王提出,瓶装小蓝带从冰柜拿出后,吧台在擦瓶体水滴时,有时会损坏瓶标,有的顾客比较介意——立即设定解决方案:由促销主管在各场所巡场时,和吧台沟通一下,尽量保持瓶标的完整性。  小李提出,青岛啤酒在场所入口处及吧台附近做了个玻璃橱窗,四周挂了小彩灯,照在碧绿的瓶体上,显得非常晶莹剔透、引人注目——解决方案:尽快向公司总部申请做展柜,立刻公关各场所争取更好的展示位置。许多好点子都来自于例会时各方提出的信息与各方想法的碰撞后产生的。  D.场所司仪,主持抽奖活动,在文艺表演间歇介绍企业及产品。  专场促销与联场促销  根据进场啤酒品牌的多少,可分为专场促销与联合促销。专场促销即在该场所只售卖本品牌的啤酒,联合促销即与其他品牌共同承担进场费,共同在场所出售。企业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销售目标及资金状况,选择采用专场促销或联合促销。  在区域市场推广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联合促销往往是个好选择,而且在运作时会发现,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需求。  选择联合促销时应注意:进场对手品牌的定位与己方不能构成直接冲突,要小心档次没拉开的品牌来借你的渠道。以蓝带为例,在华南市场,蓝带啤酒的定位是中价位啤酒,均价在5元左右,因此多与均价在8元左右的百威等高价位啤酒联场促销。  平常夜场促销赠品为带有厂方铭牌特征的手机吊坠、钥匙扣、打火机等小物品,由促销小姐根据酒单赠送给客人。  逢节假日或厂方策划的大型活动,首先由当地分公司或办事处选取若干家重点场所,按规模档次确定礼品,提前两个星期将计划造好报到公司总部,由公司供应部统一购买或定制礼品。此类奖品多为大件物品如电视机、微波炉、电脑、手机等或厂家定制礼品。礼品的设计应该是针对目标顾客所关心的时尚新闻和生活方式,例如迎奥金牌、金币、金表、运动手表、沙滩椅、遮阳伞、高档火机、钢笔等。  由于抽奖兑奖影响重大,这里提示三个需要关注的地方:  1.顾客在买酒时将一式两联的酒单一份留存,另一份作为抽奖的凭证,抽奖现场由场所方司仪主持,促销小姐配合,为防止场所方与顾客串通,零售代表需在场监督抽奖的公正性,中大奖者需登记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  2.计划做好后,应及时将海报印制出来,在海报上应明确向顾客传播促销的详情,如奖品的等级、种类、兑奖方式等,如果是“开盖回奖”的话,应提示消费者要求当面开酒。  3.若选取的场所数量较多,可将活动时间相对错开,如圣诞节促销可分为平安夜前夜、平安夜、圣诞节当夜三个时段分别开展,必要时可抽调做批发、商场的促销人员到场支援。  夜场促销经常开展的互动节目有竞饮、掷骰子、飞镖、投篮等。当然,场所活动所需酒的数量、时间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应确定。  此类活动大同小异,由场所方先拿出一定数量的酒如5瓶酒作为“基酒”,顾客若要参与需每人购一瓶酒,作为注码,掷骰子、竞饮等的优胜者可赢得包括“基酒”在内的所有的酒。这类互动节目可极大地活跃气氛,调动顾客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场所方还可与厂方共同出资邀请一些二、三线影星进场联欢,可提高销量和增加场所方的门票收入。根据我们操作时的记录,开展此类活动之后,场所方的销量应比平常至少翻一番,一般为三倍左右。  要想保证夜场促销的顺利开始,进场费是少不了的一道“鬼门关”;而要想保证夜场促销的成功收尾,至少货款要顺利结清,这时又得面对令人头疼的货款结算问题了。  进场费一直是厂家心中永远的痛,夜场不能不做,但每月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费用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进场费成了场所方与厂家讨价还价的焦点。  进场费运作过程一般是:首先应由厂方销售代表、当地经销商、场所方共同协商进场费的数额、支付方式,三方签署“进场协议”(一般由当地经销商以酒水方式支付),再将经销商、销售代表、办事处经理签字的“冲账审批单”附同“进场协议”报公司销售中心,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进场协议”一般签一年,按季度由经销商以酒水折算垫付,再冲抵其与厂家账目。  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一线的新人,那么在和场所方谈进场许可和进场费用之前,必须对该场所的规模、档次有一个事先了解,对其大致月销量应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场所方开始会故意摆架子,不售卖本品牌啤酒,其用意无非是要求代销或提高进场费数额。此时作为厂方销售代表首先应力陈本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内容随势而定,一般包括:  1.本品牌声誉较佳,如贵场所无此酒售卖,会影响贵场所形象;  2.另外本产品在各通路走势良好,无资金积压之虞,可以做到快进快出;  3.现款结算是本公司的销售政策,代销是不可能的,但我方可以在促销资源投入上大力支持贵方,确实保护贵场所的利益,如果贵方确有合作打算的话,我方可以给一个小额铺底,纯粹表明我方的诚意而已;  4.进场费标准业内早已是定数,按贵方所处位置、月销量来说,这个数额应该是比较公平的。  这样一番话谈下来,如果你做的啤酒品牌在当地的推广真到位了,一般双方都会有满意的结果。如果不行,那只有申请上司用钱“砸”了,或者干脆就不做该夜场了。  货款结算是另一个问题。有些经销商被场所方拖欠货款,开始数额不大,但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欲罢不能,最后反制于场所方,丧失了主动权,多次索要未果后对做夜场失去了信心。  因此协助经销商收回货款是厂家的责任,也是关系到夜场促销顺利执行的重要一环。首先,销售人员应协助经销商了解各个场所的信誉程度,建立一个较全面的场所方资信状况数据库,选择信誉较好的场所;其次,鉴于以往教训,未结货款数额不能太大,应采用“翻单”(即进二付一)或“小额铺底”形式与场所方结算,避免货款积压过多带来的风险。厂家零售代表需要保持的状态是:协助经销商工作人员勤跑勤要,一有拖欠,马上督促场所方结清,确保经销商的利益。  在业内曾经有一个年夜场销180万元、只有5000元坏账的奇迹,但这不是那个场子自己“高尚”起来的,而是有厂家销售部门贡献的。具体操作手法是:由销售代表联系场所方主管进货与结算的经理(一般为同一人),专门到银行给他设一个账号;双方事先达成协议,每结算一笔货款,给他0.1%的回扣,钱不过手直接打入账号。这样一来,场所方进货积极、结算及时,而且是单线联系,涉及人少,出纰漏的可能性较小。还有一些其他较过激的做法,场所方多为娱乐行业,背景复杂,有些场所方老总摆明了吃霸王餐,有钱就是不结,这时有的经销商就会让手下人打听到其住所,威胁其家人,也很有效。但这都脱离了法律允许的范畴——我们收获的,还应该是良好信用管理和客情关系维护带来的黄金果实。

关于啤酒的论文题目

282 评论(12)

强之路

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我国是世界三大酒系之一——白酒的发源地,中国的曲药酿造技术和酒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着杰出的贡献,被称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酿酒业。如果说中国酒文化是一曲旋律优美的交响乐,巴蜀酒文化则是其中一篇最动人的乐章。这从历代巴蜀名酒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届酒类评比中可见一斑。距今四千余年成都宝墩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以及其后三星堆与彭县竹瓦街出土的精美青铜酒器,无不表明古蜀先民很早就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西汉之时,四川酒便以文君当垆的典故引人入胜,汉代的画像砖更是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四川酿酒业的发展盛况。唐代“剑南之烧春”被作为宫廷御酒,至此,四川酒跻身于华夏名酒之列。建国以后,四川酿酒业获得空前发展,成为全省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对全省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酒类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四川名酒之多为全国之冠,享有“六朵金花”的美誉。时至今日,四川白酒业仍居行业领先地位。  四川酿酒自古兴盛,酿酒的原料、水性、土质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酒乡的四川人,在长期生产酒、消费酒,全方位地与酒打交道的过程中,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之中,无论是建房起屋,还是婚娶丧葬、祝寿请客乃至饯别,酒都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每逢祭祀、节庆、游赏,酒的需求更甚。除夕之夜,合家欢聚,有“团年酒”;正月里亲朋好友聚会,有“请春酒”;端午节为图吉利,要喝“雄黄酒”;九九重阳节,成都人要到望江楼或城内之鼓楼蒸酒;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要用酒祭灶。此外,还有“寿酒”、“婚酒”、“送亲酒”、“满月酒”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四川人举宴必酒,逢会必酒,会友须酒,待客须酒,就连平时宴请客人,不叫“请吃饭”,而是“请吃酒”。  此外,巴蜀地区世代居住着彝、藏、羌、土家、苗、回、纳西、僳、布依、满、傣、蒙古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酒习俗,其丰富多彩的饮酒风俗给巴蜀酒文化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彝族谚语说:“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为人不喝酒,白来世上走。”酒被彝民当作敬献英雄的琼浆,知心相遇的桥梁。藏族同胞普遍好酒,尤为喜爱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庆佳节,欢呼胜利,嫁娶迎接,至友团聚,别离饯行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饮品。羌寨是充满酒香的世界,男女老幼几乎无人不喝咂酒。土家人平时用咂酒驱除疲劳,客人来时就用其招待,直到酩酊大醉为止。苗族同胞除饮咂酒外,还酿糯米酒、黄谷酒、玉米酒等,祭祖庆丰收,佳节喜事都喝酒。迎客有“迎客酒”,招待宾客有“交杯酒”,送客有“送客酒”。情真意切,叫人不得不喝。纳西族是豪饮的民族,而且能自酿水酒和白酒。僳僳族男女老幼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水酒,其待客的最高礼节是饮“双人酒”。饮酒时,由主人斟好大婉酒,主客各一手捧住酒碗同时饮下,表示宾客之间亲密友好,情谊深长。  悠久的酿饮历史,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使四川人不但与酒结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嗜酒成癖。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对四川省21个市、州中30个乡镇和30个街道的15岁以上城乡居民共10277人的饮酒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经常饮酒的为5%,男性经常饮酒的为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年初,中国保健协会发布了《2007年度关于四川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的调查报告》,四川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76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95克,超出了国际及我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中国保健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根据调查,四川大多数饮酒者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如果以100分为满分,02%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得分在59分以下,属于亟待加强科学饮酒观念的人群;60~74分之间的有70%,属于科学饮酒观念有待提高的人群;75~89分之间的人群只有14%,属于需要养成良好饮酒习惯的人群;90~100分的人群仅有14%,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  佳酿之乡的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与酒结下了深厚情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多,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和手段,在庆功祝捷、结婚祝寿、签字立约、团圆接风等比较隆重的场合往往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而酒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然而,在不少地方的一些部门,变质的官场酒局应酬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空耗了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必然会产生误导,使下属视应酬为“工作”而仿效之,渐渐疏于职守,正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极易扭曲工作作风滋生腐败,从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不但普通群众上门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即使是下级党委、政府到上面去办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易于解决。于是,为了今后到上面办事容易点儿,下级干部则充分利用请客吃饭这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来,就赔着笑脸来接待应酬。结果,筷子一举,酒杯一端,谈笑之间很多成问题的问题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均能迎刃而解。  人们在酒局社交中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形成酒桌上的熟人同盟,所以才有了一切情谊尽在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事儿要酒局,没事儿更要酒局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表达。  不可否认,在社会生活中,酒局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许多由专业领域和正式组织领域中产生的原则和制度有一部分被熟人社会中的关系网所战胜,这种强化力量使得酒局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酒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从“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常喝嫌少,人才难找;……”、“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提升”等调侃、夸张的顺口溜中,多多少少反映了部分基层单位官场酒文化中的不正之风。  但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应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众抱怨,严重损耗了工作精力和身体健康,影响了干部形象。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酒桌上不分彼此,公事就很难做到公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一些基层干部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情变自然地大于法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豆腐渣工程”、“虚假数字”通过了;不该拨付的款项划出去了;一些“歪”干部提拔上来了……甚至邪念、色欲、胆量也随着酒气的升腾而冲向脑门,于是乎在头重脚轻、歪歪斜斜、晕晕乎乎之时干出了违法乱纪的傻事、坏事。  针对这一状况,有人提出“禁酒”,一些单位明令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干部还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部属请,不喝容易脱离群众;下乡下点,不喝怕被人家猜忌。更何况,“酒桌能搞调查研究,喝酒可以摸到实情”。理由既如此堂皇,焉有不大喝特喝之理?!少数基层干部更是把陪领导喝酒作为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不惜“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群众背靠背”。某些基层单位酒风仍然长盛不衰。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越来越多的应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过多的应酬接待已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作风,尤其是过度饮酒,使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但为何部分基层干部嗜酒之风却日甚一日呢?  我们调查以为,除制度约束缺失外,主要是人们对酒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  数千年来,有人视酒为福浆,不可一日无酒;有人视酒为祸水,宁可终生远离。酒,并非人人都喜好。爱酒的人,对它赞美备至,把它比作“玉液”、“甘露”,称之为“太平君子”、“天禄大夫”,不可须臾离之。“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诗),直到“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杜甫诗)。他们终身与酒为伍,直到死而后已。恶酒的人,则把酒说得无一可取,非但不喝,有的一见就反感,甚至“头疼”。有的人认为,酒是致疾败行、乱性伤身的凶物,乃至说“亡国之君、败家之子”的出现,莫不与酒有关,可谓“深恶痛绝”。对于同一种食品,爱恶悬殊,对立鲜明,应该承认也是罕见的。酒如同一把双刃剑,严格地说,酒本身并无功过之分,骂酒誉酒,酒功酒过,全在于饮者自身如何把握。“过犹不及”,正反皆然,诚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显然,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定能扬其酒的积极一面,抑其消极一面。  中华民族的饮酒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先哲很早就强调饮酒不能过量并倡导饮酒有节。“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照各人的酒量、财力和劳作时间,适量饮酒,以不及于困乱为度,这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丘对“酒德”言简意赅又能身体力行的理性论断。“酒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酒德的含义是说饮酒要有德行,不能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遵循酒德,方为君子。  饮酒讲究德量。所谓德量,是指饮酒要有节制,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古人对饮酒之量很有研究,认为“以半为好”,有诗为证:“好花乘看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提倡“饮随人量”,“酒遇故人随人量,花当好处及时看”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可以避免“酒逢知己千杯少”所造成的酩酊大醉。古人强调饮酒注重德量,说明很早以前人们便明了饮酒量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本草备要》写道:“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少则益,多则弊。少饮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的消化与吸收,增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振奋情神,消除疲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指出:每天饮酒不超过二盎司纯酒精(约合白酒2两),有助于减少冠心病。  提倡“适量饮酒,增进健康”的理念,是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和谐、健康的酒文化促进社会的安定,使饮酒进入一个积极主动、可以控制的新时代。  任何一种食品都一样,食用适量,于人有益;食用过量,有损健康。酒也不例外,它的益害尤其显著。因此,传播现代酒道,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重要的当务之急的社会课题。  “适量饮酒,增进健康”就是提倡一种科学健康的饮酒主张,适量饮酒就是提倡理性地饮酒,适度地饮酒,科学地饮酒。理性地饮酒即饮好酒(指纯粮固态发酵的名优酒)、低度酒,不嗜酒成习,每周至少两天以上不饮酒;适度地饮酒就是饮酒要适量,不强饮,不酗酒,每日饮酒量相当于每公斤体重饮1g酒计算,一般约100mL白酒;科学地饮酒为饮酒时心境要好,不空腹饮,不混饮,饮必小咽,饮后少茶。  酒的属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乐,但乐极生悲。酒是人际交往中的催化剂,人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调剂生活,振奋精神,增添喜庆情趣,和谐人际关系,没有酒的人生该是多么枯燥乏味!然而,醉酒伤身和酗酒败事的负面又是我们不能不引为鉴戒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不醉、不困、不暇、饮酒有节,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愿我们的基层社会与基层干部都成为与酒有缘的和谐社会的“德性饮者”,而非饕餮酒徒。[来源:论文天下
23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