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4

liufuchun72152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科技成就议论文素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木年华6

已采纳
嫦娥四号,长征五号,雪龙2号,北斗导航,5G,

中国科技成就议论文素材

110 评论(9)

君儿浪

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两弹一星,青藏铁路新支线飞机ARJ21,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遥感卫星“一号” —— “九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曙光5000A,“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
102 评论(13)

yangzwty

探月计划 酝酿10年 “探月计划算到今天,整整酝酿了10年。”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后的10年间主要是在进行论证过程,而且是“那种反反复复的论证”。 “首先一步,我们要论证开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第二步,上月球干什么?做哪几件事情?于是我们制定了探月20年大规划,也就是现在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总结的‘绕、落、回’三个阶段。而科学目标是否符合国际发展潮流,是否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这都需要进行科学且复杂的论证过程。”欧阳自远说。 谈论到这10年的酝酿,中国探月办公室刘建忠研究员告诉记者,包括欧阳自远院士在内的很多专家,除了搞研究,10年中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四处游说和呼吁。 “这项工作很费心,只要逮住机会,他们就会向决策者、科技界和公众阐述月球探测的重要性,灌输中国开展探月的必要性。”刘直言不讳地说,“毕竟10多亿元的科研投资不是个小数目,大家都很谨慎。不过如果没有热心科学家的这些外围努力和攻关,中国启动探月计划可能还会要推迟。” 就在争论中,科学界的一些行动已在悄然地推动着中国探月计划的前进。上世纪90年代初,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闵桂荣院士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的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对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国防科大、中国科技大学的“月球车”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审,通过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2000年5月,清华大学组织了“月球探测技术研讨会”,反响强烈。 2000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我国将在无人实验飞船成功飞行的基础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并积极参与国际火星探测活动,使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7年的游说和呼吁终于有了结果。2001年,由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终于通过了国家评审。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对首期目标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综合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科学目标明确、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问题。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中国探月计划科学探测设备进入最后联试 -------------------------------------------------------------------------------- 2006-03-16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作者:俞铮 黎保国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137 评论(14)

林一5501

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一组《还看今朝》全景式画面展示,让锦绣河山闪耀荧屏。“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让人流连忘返,引来无数点赞。由此不禁想到国运这个话题。国之运在民之心。今年3月,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益普索集团发布了对25个国家8万人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最乐观,91%的人认为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今天的中国,人们为改革发展而欢呼,为反腐成绩而叫好,为科技进步而击掌。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这个国家,愿为这个国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是人心,就是民心,就是国运兴盛的折射。国之运在国之兴。这5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的宏大工程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前不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的青年,评出他们心目中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这中国“新四大发明”。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感慨:“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有人说,中国创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两个奇迹。何尝不是呢?一句响当当的“祖国带你回家”,让多少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的壮丽跨越,国运就在祖国的颜值里。国之运在风之正。这5年,一场没有硝烟的反腐斗争打响,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这场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既是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和重建,又是对人心的涤荡和重拾。邓小平同志当年曾说:“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如今,历经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洗礼,全党全社会风清气爽。调查显示,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不信东风唤不回”,党心民心军心的更加凝聚让国运乘风而行。国之运在势之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国运与世界大格局、历史大变局联系在一起。基辛格说:“当今的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布热津斯基感叹:“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环顾今日之世界,守成国家在徘徊,新兴国家在奋起,也还有一些国家在战火中煎熬。而中国正如方志敏烈士当年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所憧憬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以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国运昌盛的节奏,是国运彰显的昭示。党的十九大召开,这是决定中国国运的大事。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要爆发出来。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如今,这头狮子不但醒来了,而且站起来、强起来了。我们为国运昌盛击掌叫好。
292 评论(15)

Luckyone

厉害了我的国”素材: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2016年7月3日,位于中国贵州省内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安装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完工,进入测试调试阶段。平塘举世瞩目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平塘大射电景区(大射电观景台、平塘天文科学文化园)于9月26日起试运营。
9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