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9

南山雨y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梁启超思想文化创新论文1500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千景07

已采纳
文章主要内容是:以少年为喻,论述了作者以上中的“少年中国”的理想,即由中国少年所制出的“未来之国”,表达了作者改革现实,建立富强进步国家的改良主义思想全文是少有的长篇大论,气势奔放、滔滔不绝,具体可分为五段第一针对日本及欧西人称中国为“老大帝国”的谬论,提出全文的论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第二段“先言人之老少”,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二者的区别,归结到“国亦宜然”第三段具体描述了老大堪伤之处第四段从近代国家的概念,论中国在今日为“少年之中国”,“此前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第五段论少年中国被日本及欧西人称为“老大帝国”的原因,在于“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希望经过少年努力,使中国富强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全文立论精辟,条理明晰,善用比喻、对比、排比句式等修辞手法,激情奔涌,形象真切,层层递进,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这种文章在当时发表于报纸,是“别有一种魔力”的

梁启超思想文化创新论文1500字

360 评论(11)

qaz叶洛

当时正值维新变法的时候,光绪皇帝支持梁启超等人发动维新变法,梁启超之所以要写少年中国说,无非是为了告诉民众,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革新。
101 评论(9)

xmcltyjy

你想写什么主题的论文你就直接去汉斯出版社的官网上检索就行啦,通过关键词检索
160 评论(10)

张坤鹏00

改良中国政治体制,而不是靠器物表面上增强国力,要从制度上改变,认为清政府应该学英国的君主制,才能逐步使国家强盛起来。
188 评论(15)

寒翅

梁启超是1911年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美国研究梁启超的专家约瑟夫·勒文森在《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里说,从1898年的戊戌维新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梁启超成为中国理论界的真正领导者。本文则认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他的理论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先导,而且许多价值观也是近代中国及东方落后国家政治经济近代化的有效理论。在戊戌变法百周年的时候,充分肯定梁启超的杰出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杰出的启蒙大师在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中,梁启超是最为杰出的,不仅在思想理论上大胆创新,引进西学之全面、数量之多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语言新颖犀利、感人之深及社会影响之大也是罕见的。他不仅是启蒙理论家,而且是社会实践家、政治家,他在近代中国活跃三十余年,呼风唤雨,叱咤海内外,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中心人物。西方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特点为提倡理性,普及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要求建立以三权分立为中心的社会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准备
123 评论(13)

韩小慧haha

历史的长空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历史我国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改变我历史观的话:所谓对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和弱点,一切言委卸于古人。这句话是我学习历史的基础与前提,成为我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古代史的繁盛与近代史衰落的巨大反差,让我们一度那段历史里的人和事迸发强烈的愤慨。但是这句话改变我历史观的话让我认识到了我们在学习那段历史时偏激的态度。它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应以一种平常心对待历史,应以一种正确平和的态度学习那段屈辱的历史。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曾这样说:“我们要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这种平和的心态是对历史的最好诠释。这种态度不是不爱国,而是要让这些惨痛屈辱的历史从绊脚石蜕变为我们今后路上的垫脚石。偏激的仇恨态度在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会产生阻碍作用,太多的主观因素干扰,会让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用平和的心态看历史对它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透彻,对它的评价才会更加客观。当今社会下的我们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历史,而应该以平视乃至仰视历史。不只是对历史,在当今社会也同样如此。北外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梅任毅曾说:我们要避免的是在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种“大国心态”对待历史我们也不应有“大国心态”,不要以为我们站在了历史的最高峰,这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品味历史易中天说历史人物皆有三个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而在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会读到各种版本的作品。如:正史、野史、各种各样的文献让历史真相更为难以探求。所以在学习历史时,我们的思想更不能单一,要从多个角度,不同的观点看历史、品历史、悟历史。例如:李鸿章,他被公认为是卖国贼。这是从历史的角度看的。但我们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的话,就不免会对那一系列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产生自己的主观看法。如果站在他自身的角度来看,或许为他的无奈发出感叹。而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则可以发现他身上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而哪些做法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我们还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我们在他的处境下,我们如何做更为妥当。这不仅是学习、回顾历史,也是预习、讲述人生。从多个角度品味历史,会得到对历史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还会得到我们自己感悟出的人生启示。树立自己的历史观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生活中的困惑,往往可以通过读史来解答。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可以让你深入透彻的理解历史,可以让你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历史思想,它会成为你学习历史道路上的一个路标,会成为学习历史的一块基石。树立你自己的历史观,以历史观影响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让你受益无穷。对历史,我们应有来自自我的主观看法,也要有对它客观的评价,让我们站在山脚下,平静地仰望那历史的天空。
29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