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霸来啦
一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格雷欣法则 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偏好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 单一银行制 分支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 货币乘数 单一中央银行制 复合中央银行制 准中央银行制 二简答:1、请简述格雷欣法则2、请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有哪些。3、请简述流动性偏好理论。4、请简述现代信用有那些形式。5、请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6、请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 7、请简述证券一级市场的特点以及与二级市场的关系。8、请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 9、请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10、请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学习货币银行学感受 能够选修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我倍感荣幸,首先,对讲课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通过四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对《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它在整个金融课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基础模块和选择模块,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 李老师从多个角度分析介绍了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安排,也引发了我对高水平课堂教学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水平的呢?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难免存在这两种情况:有些老师自身水平很高,教授内容规范化,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但往往不是很受学生的喜爱;另一种教师打破框架,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尺度宽泛,但又会与传统的教育背景相冲突。在当今的教育体制背景下,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的讲授仍占据着主流,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是一大难题。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预习"的理解,就仅局限于记住几个概念、几个定理、几道例题的解法。通过"预习",他们似乎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然而,他们失去了课堂上研究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所运用的学科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磨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要有跳跃的思维,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删减可以不由教师讲而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感悟的内容。也就是备课到底该做"加法",还是"减法"的问题。 另外要切实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强调教师在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体知识结构和需求后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估者。他们不仅仅能够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纠正错误,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不只是“授人以鱼”,而且还要“教人以渔”。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特瑞拉在说明人类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贾老师在为我们解构某些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时,采用了罗列图表、勾画知识树的形式为我们梳理了相关的知识点,这个方式对我启发很大,经过贾老师的梳理,逻辑主线和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在今后的讲解与复习中可以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让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李老师谈到了他们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这让我看到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很重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本次的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除了能够聆听和分享几位主讲教师的宝贵经验外,还可以和省内以及省外各相关院校的教师齐聚一堂,坦诚交流和互动,我收获颇丰,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讲好这门课程!!
核心提示:一、选书原则(1)能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和郑振龙《金融工程学》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论论述的部分,坚持用这两本书。如果要博弈的话,今明两年厦门大学的资料值得关注。(2)除此之外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资料。 (2)全国高校基本上使用这本书作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所有经济专 一、选书原则 (1)能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和郑振龙《金融工程学》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论论述的部分,坚持用这两本书。如果要博弈的话,今明两年厦门大学的资料值得关注。 (2)除此之外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资料。 二、西方经济学部分 1.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尽管这本书我觉得不好), 理由:(1)感觉的大纲的目录和这本书的目录相对比较吻合。 (2)全国高校基本上使用这本书作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所有经济专业(除了金融专业)都统考西方经济学,们制定的就是这本书。注意上海财经大学也是联考单位。 2.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试题 理由:上海财经大学是联考单位,如果是上海财经大学负责西方经济学部分的话,可能出现惯性。 3.《习题》复旦大学,尹伯承 这本书内的有些东西超了点纲,但是由于复旦大学也是联考单位,我们也把列为重点关注的书目中。 第—部分 利率机制 一、金融学的基本内涵 二、利率的基本种类与基本计算 三、利率水平的决定 四、利率的结构 参考: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6章 利率机制(一、利率概述;二、利率水平的决定;三、利率的结构)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一、金融市场概述 二、各个主要市场其主要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参: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章 金融市场概论 第2章 货币市场 第3章 资本市场 第4章 外汇市场 第5章 衍生市场 备注:以上完全够用,但是可以去看如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之类的专业杂志。关注下今年一年来我国各金融市场上的改革,比如资本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要有了解。这样在论述题时,角度多,信息量大,有深度,这样高分也就来了。 第三部分 主要微观金融理论 一、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三、套利定价模型(APT) 四、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五、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六、资本结构理论 参照:1.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章 风险机制 第2章 风险资产定价 第3章 效率市场假说 2. 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6章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备注:资本结构理论部分还没有找到,等待中!或者去看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红忠《投资学》里有没有。大部分财务管理的教材中也有介绍。我没有这方面的书,有朋友发现,请告知。 第四部分 投资分析与投资管理 一、 股票价值分析 二、债券价值分析 三、远期和期货价值分析 四、互换价值分析 五、期权价值分析 六、投资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估 参照: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0章 债券价值分析 第11章 普通股价值分析 第14章 投资管理 2.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3章 远期和期货的定价 第4章 互换的定价 第5章 期权市场及其交易策略 第五部分 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概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三、其他金融机构 参照:1.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纲、海闻主编的《货币银行学》 第5章 金融体系概述 第6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9章中央银行 备注:这部分主要去找找《货币银行学》,这个推荐不是最佳的! 第六部分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 二、金融工程 三、金融风险 四、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 参照: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7章 风险机制 3. 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1章 金融工程概论 备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在《货币银行学》中有介绍,但是不一定很全、新、深。最好还参照下专业杂志。在复习时候是这些写这方面的论文。 第七部分 货币金融理论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货币制度 四、信用与金融工具 五、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六、货币供给理论 七、国际金融理论 八、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第1~4问题参照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货币银行学》 第5~6问题参照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纲、海闻主编的《货币银行学》 第7问题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姜伯克《国际金融学》 第8问题待续中,可以看看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第八部分 中央银行与货币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 二、货币政策(参见“经济学原理”的第十四部分) 三、国际金融政策与国际金融制度 四、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货币金融政策(参见“经济学原理’’的第十五部分) 这部分很多与上面有重叠。 第3问题可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姜伯克《国际金融学》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