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sy123456
1、专业情况介绍: (1)专业情况介绍: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外交外事复合型人才的文科外语院校。创建于1955年,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担任第一届外交学院院长。学院现设有外交学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系、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和国际法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建院五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学生近两万人,其中担任政府部长级职务的三十多人,出任驻外大使的二百五十余人,出任驻外使馆参赞和国内各部门司局级职务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学者等千余人。近十年来平均每年考入外交部50余名毕业生。长期举办外交部干部在职培训班和高级外交官培训班。 设在外交学院之下的国际关系研究所,所授课程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专业以系统的国际关系历史研究为基础、多国别和地区国际关系专题研究为重点、配合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与当代理论思潮的前瞻性研究,着重对比分析国家与国家集团的安全战略、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总结其发展特点和规律,突出国家整体战略对国家分支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指导和决定性作用。本专业培养熟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具有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 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交、外事和国 际关系高层次研究人员。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以达到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以“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作为校训,坚持国际关系历史、理论、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外交特色、强调国际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密切结合。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思想好 、政治可靠、专业基础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2.业务精通、外语娴熟 。能熟练地运用至少两门外语独立从事工作; 3.知识面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法、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知识; 4.有较强的汉语基本功和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和谈判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调研能力,以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初步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分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安全概论研究、研究方法论、当代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研究、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当代俄罗斯外交研究、亚太国际关系、中东国际关系、美国外交史研究、国际政治思研究潮、发展研究、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研究、欧美关系研究、转型国家研究、世界战争史研究、经济外交、日本外交、欧盟研究、人权与国际关系、大国战略研究。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外交部、中联部及各国驻华使馆,参与新华社的社会调查和实习等。 (6)修业年限:二年;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相近专业:国际政治 外交学 (7)师资介绍:外交学学科点目前有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均有国外留学或讲学的经历,或在我国驻外使馆工作过,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和对外交流能力。教授有秦亚青教授、 朱立群教授、杨闯教授、林军教授、宫少朋教授、周永生教授、赵怀普教授、王帆教授。 2、考试科目 (1)初试:战后国际关系史 综合考试(政治科学基础、权利•制度•文化) (2)复试: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英语笔试、英语口试和国际关系专业面试) 
外交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外语、外交学和国际政治、法律、经济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2.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独立从事工作; 3.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法、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知识; 4.有较强的汉语基本功和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和谈判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调研能力,以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政治学 主要课程:外交学、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政治导论、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与多边外交、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外国政治制度、宗教与国际政治、谈判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 相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政治经济学 外交学专业是研究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行为的实施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外交行为和国家实施对外政策的外交实践经验。 本专业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外交学专业侧重于研究国家对外交往的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外交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包括一般外交学理论与实践和具体国家外交政策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研究外交的本质、目标和类型,不同外交理论与和范式的比较,一般对外决策理论和模式等;在实践方面,主要研究外交史、外交手段和技巧、外交礼仪和规范、具体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行为分析等。 主要研究方向分为:外交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主要国家对外关系与外交决策研究;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经济外交等。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主要在各级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外事外交、政策研究、对外宣传、国际新闻采编、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外交学学科点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均有国外留学或讲学的经历。其中博士生导师有金灿荣教授、李宝俊教授、金正昆教授。 外交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对外关系专题研究、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国际关系专题研究、外交学理论与实践、外交决策研究、外交思想史研究、国际政治与环境外交、中日关系专题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科研方法论、欧洲一体化政治与经济研究、国际公共关系等。 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科目:政治学原理、综合考试(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主要参考书目有:宋新宁、陈岳主编《国际政治学概论》;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宝俊主编《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金正昆主编《外交学》等;并可同时参考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中国外交》等期刊。看看这些,我想你应该知道应该准备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