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5

alxnumb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怎样跟导师确定论文选题方向的原因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梁会更好

已采纳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于研究的领域了解不太深入。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导师会帮助我们选择论文题目,确定研究方向,因为老师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渊博的学识。

怎样跟导师确定论文选题方向的原因

103 评论(10)

luospring

你应该向老师表明你论文的创新性,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研究的少,同时有具有研究的意义,同时你研究这个课题带给人们的好处有哪些,重点是突出论文的意义或就某一方面的空缺的填补也行。还有研究成果的价值。
186 评论(14)

mushilin

通常来说,大学生(研究生)在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的时候,需要先考虑三件事,其一是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其二是目前拥有的研究资源;其三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是选择研究方向的基础,因为要想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有三个基本的要求,其一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二是具有一定的落地可行性;其三是论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要想让论文有所创新,首先就要从知识结构上寻求突破,所以自身的知识结构是论文研究方向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研究资源对于论文方向的选择也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写论文一定离不开大量研究资源的支撑,涉及到导师资源、课堂资源、实验室资源(设备)、行业资源等等,所以在选择论文方向的时候,要根据目前能够整合的研究资源进行细分方向的选择。通常来说,导师对于论文研究方向的选择有比较直接的影响,选择导师比较擅长的研究领域会更容易获得突破。论文研究方向还应该考虑一下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如果研究方向能够与大环境相契合,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有较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领域为例,当前选择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要想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同时一定要尊重实验结果,否则在进行落地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论文中的实验是无法重现的,那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是没有意义的。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266 评论(9)

lele88517

一、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在正式开始写作论文之前,我们要先确定好论文选题的方向,根据自身兴趣、擅长领域、是否具有研究意义来衡量,最好是确定自己能够写、喜欢写。当然,论文中也是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的,这样才容易得到导师的认同。二、有专业知识基础除了要根据第一点中的三项来选择论文题目,我们还应以自己的学术水平为选题依据,避免出现因不了解实际情况,写不出内容,或出现写的内容太过浮泛。同时也要了解本专业领域中,有哪些是已经被研究出成果的,了解哪些是别人已经解决了的,还有些什么问题是待解决的,避免踩雷。三、解析论文要求不管是本科生论文或是博硕论文,基础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反映现实社会,能够引导其进步。但当下来说,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科研意识还不够,可能在撰写论文时容易忽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可能会导致论文内容不切实际,容易空洞。
202 评论(13)

pptyy

娘的 那些白痴老师都喜欢问这个··我认为当今···(论背景) 然后都会产生了···问题,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应该···所以我选择这样做···你貌似毕业了吧
115 评论(13)

271544281

Matrix 精选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困惑研究生要写毕业论文,确定选题是重要的第一环节。选题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导师来直接布置。这样的好处,是由于导师对于相关领域非常了解,布置的题目已经具备了价值和研究必要性。研究生只要认真熟悉相关研究,就可以快速上手和融入了。但是上面说的,是理想状况。很多学生,也许对导师指定的研究题目缺乏足够的兴趣。刚开始的时候,还因为新鲜劲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接触和尝试。但是一旦最大的科研驱动力 —— 兴趣 —— 消磨掉了,那接下来的便是放弃或者消极怠工。大部分的导师,往往也不大会把自己承担重要课题里面的核心环节,布置给新手研究生来做。因为万一做砸了,或者耽搁日久,后果很严重。所以,更多的情况,你选题的方式,会是下面这种。这第二种方式,是学生根据研究兴趣,自行选择题目。除了将兴趣作为驱动力,把科研工作坚持下来以外。这样的题目选择还有一个隐含的好处,即学生可以在选题时充分考虑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尽量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来驾驭。对导师来说,通过选题和执行情况,也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学生,逐渐纳入到自己课题的重要任务中来。听起来,皆大欢喜。不是吗?但是现实情况,哪是这么令人愉悦?翻看学生和导师在选题阶段的聊天记录,就如同见证一幕幕的车祸现场一般,着实惨不忍睹。许多同学给老师发的沟通讯息,是这个样子的:老师,我看了 XX 篇文献,决定选《XXXXXXX》这个题目,您看怎么样?老师不搭理你,都是好的。甚至有可能一通暴风骤雨般的批评,紧随而至。你或许觉得很委屈 —— 老师你觉得题目不好,我换不就成了?发什么脾气?然后隔了些日子,你又发了这一条:老师,我又看了 XX 篇文献后,决定改选《XXXXXXX》这个题目,这回可以了吧?然后另一通批评又来了……几番下来,估计你的挫折感很强烈。若有一线之路,你真恨不得干脆不做毕业论文了。而老师那边,也早已气鼓鼓地,把你放到了「不靠谱」分类里面去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误解实际上,你此时和导师之间的紧张关系,源于一些共同假设缺失,造成的误解。我来给你说说,此时导师是怎么想的:你偷懒,没有好好读文献;你选了题目,自己都不加以验证,直接把验证责任甩锅给导师;屡教不改。明明告诉你不要这样草率选题和沟通,你还照做不误。你看,他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后文我会告诉你,他期待你做哪些工作,以及为什么你没法跳过这些工作。按下导师这边不表,我再来给你说说,你的错误在哪里:首先,你把论文当成了作文。这也不全怪你。因为你这么多年受过的有效训练,估计也就是写作文了。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写,一直写到高考。当然了,之后整个儿本科阶段都缺乏作文训练,导致水平比高中还有所退步。在你看来,只要自己有话可说,能凑足字数,不就好了吗?虽说高考作文 800 字,硕士论文 30000 字。但是 800 字 40 分钟能搞定话,算起来这 30000 字也无非是多赶几个通宵的事儿。至多,不过是再用传说中的神器 SPSS 做几张图表贴上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所差的,无非就是过导师审定题目这一关。老师你干嘛要刁难我?显得你有学问吗?但是论文,它真的不是作文。写作文如同写日记,至少你还算写给自己看了。别人爱不爱看,你管不着。但是论文不行,论文一定是写给别人看的。而且这个「别人」,还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作数。后文我仔细说给你听。你觉得自己能七拼八凑,把字数弄足,就觉得这个题目可选。这是拿着盖鸡窝的经验,试图去盖大楼,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导师及时把你拦下来,真的是为了你好。其次,你没有搞懂怎么验证选题。在你看来,选题是否合适,你作为新手,自己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的。所以你和导师的合作关系,是你提出题目,导师来验证题目。错了!在导师看来,你应该做的是:提出题目验证题目他默认你通过本科和研究生第一年的训练,已经默知默会了验证选题的方法。而导师该做的,是检验你的验证过程是否合理。所以,你根本就没有做完该做的事儿,只交了个半成品。因而在导师的眼里,只能说明你想偷懒。第三,你没有学会如何跟导师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需要有效沟通作为基础的。这就需要你明白,对方的信息需求是什么。作为导师来说,他希望看到你通过自己合理方法与步骤,选择并且验证一个合适的题目,作为下面他进一步指导和改进的基础。这时候,如果对方的需求没有满足,你应该仔细询问和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样,上面的许多潜在误会,也就可以逐步化解和解决。可是如果你脑子里面只是坚持自己的那些预设,根本没有找导师要反馈,甚至是导师把意见明确传递给你,你还要全部选择忽略,继续我行我素,那你们沟通的结果自然会很糟糕。针对上述容易形成的误解和困局,我给你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够帮助你和导师之间建立有效的选题沟通渠道,让你的科研工作进展更加顺利。咱们开始吧。读者中国有句俗谚,叫做: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翻译成今天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一定要理解你的客户需求。要做到这点,你自然首先要明确你的客户是谁。在写论文这件事情上,你要满足的客户,就是你的潜在读者。你的潜在读者,究竟是谁?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研究生都踩了坑。我希望你能躲开。你的读者,不应该是普罗大众,甚至不是你的同学。有的研究生论文,写得跟教科书似的。这就是把读者设定为对某个主题没有概念,或者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掰开揉碎,试图为他们来解释某些基础名词术语,以及公式推演方法。答辩的时候,你往往会被批得一塌糊涂,委屈不已。你的读者,也不应该是你的导师。把导师当成读者,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作文训练惯性。写作文的时候,你的读者,估计八成也就是你的语文老师一个人。只要他看着顺眼,你的作文就能得高分。但是,导师的角色,应该是你的顾问,甚至是你论文的合作者。你们共同面对的读者,应该是本领域的 「专业人士」。这些人,受过长期的学术训练,因此不需要你给他们做科普。他们不是你的导师。导师能够跟你近距离沟通,所以他可以从文字以外,了解你的构想、目标和困境。而这些事情,你的潜在读者们是统统看不到的。你必须完全用自己的论文,来说服和打动他们。可能你会觉得「专业人士」这个概念过于虚化,离你太远。那么你不妨设想,全系的其他老师,作为一个整体,就是你的读者。认知差明确了读者之后,我们来看看论文该怎样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一直借用各种机会和学生强调,写论文最重要的,绝不是格式、图表、数据,甚至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评判论文价值的尺度,是认知差。什么是认知差?读者阅读你的论文前后,对于你所要探讨的问题,认知需要发生变化,你的论文才算是有用的。这种变化,就是认知差。它可以是对读者原有的认知增加、删除或者修改。先说增加。假如读者不了解劳动环境的变化,对于车间生产效率的影响。那么有人做了一个实验,采用不同光照条件,看工人的生产效率。结果发现增强光照条件可以提升工人劳动效率。这是对读者原有认知的补充和增加,因此就具备了认知差。再说删除。别人做了上述实验之后,发表在期刊上,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一时间,所有工厂几乎都选择了提高照明亮度,以便让工人生产效率提升。但是你觉得,事情好像不是这样的。于是你也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对比,你发现先调高光照,再降低以后,并未导致工人的劳动效率同步变化。于是你也发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实验的结果。你证据确凿、论证清晰,于是原先相信「光照强度影响劳动效率」的读者,就从头脑中删除了这个关联。最后说修改。假如你不仅发现了光照并不是影响劳动效率的决定性原因,而且还恰当地指出了实验场景中,工人所在的社会网络才是劳动效率改变的关键因素,并且对你的假设加以了验证,那你就是在修改读者的认知。如果上述三种功能,你都做不到。那么你的论文,就无法对读者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写和不写,没什么区别。你看很多论文稿件,做得非常像模像样,数据翔实、统计图表完整、论述逻辑清晰……但是,审稿人往往只对着结果,问一句话:So what?翻译成中文,就是:那又怎样?然后?就拒稿了呗。一篇文章,形式上再完善,如果对于读者的认知毫无影响,便没有意义。而搞研究、写论文是需要花成本的,没有意义的选题,自然就不应该被通过。验证了解了认知差这个概念以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应用。当你选择了一个题目之后,你需要验证它。验证的时候,实际上你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的选题,是否会造成读者的认知差?你的选题,是否有读者感兴趣?先看第一个问题。注意,在认知差是否存在这个事情上,是一票否决的。如果你的选题,对于读者中的任何一个人是没有认知差的,就意味着你的论文对读者群体没有认知差。你可能会说,虽然我要写的东西,张老师全都懂,但是李老师不是做这一块的,他就不了解。那么,我的论文写给同样是专业人士的李老师看,还不行吗?不行。这是因为,科学界的知识,是分布式存储的。知识太多,任何一个学者的脑子里面,都不能完整装下。真正有能力评价你的论文选题是否有意义的人(把关者),应该是全心钻研这个主题的张老师,而不是钻研其他问题的李老师。你可能会说:别闹了,我又不认识所有的学者,怎么可能了解每一个人的想法?当然能。因为至今为止,所有研究的发表记录,都在文献数据库里面。如果在你能检索到的文献中,确实没有人提出过某种观点
15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