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_boy_a_girl
鲁迅是中国的一颗璀璨明星,它是青年们永恒的导师,黑暗道路中的一团火焰,一个令敌人都敬佩的战士。他用笔做武器,用文字作军队,向旧社会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然而,若不是鲁迅在休息的时候写下了这本《朝花夕拾》,又会有几个人知道他那童话般美丽,却又充满了伤感与无奈的过去呢? 只是一部鲁迅的回忆录,只写了鲁迅的回忆。然而,鲁迅把这些看似毫无用处,只能被当成一种消遣的往事写了下来,却让我们发现,让我们明白,那些“琐碎”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太多的旧思想、太多旧社会的错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改革的有志青年的无奈。不单如此,啼笑皆骂的鲁迅即使是在写回忆录,他也不会真正的休息。在“正人君子”和“青年人的领导者”面前,鲁迅敢骂,鲁迅要骂,他骂得酣畅淋漓,骂得人心舒畅;在守旧思想和军阀势力面前,鲁迅善讽,鲁迅定讽,他讽得对手无话可说,讽的邪恶有口难言。无论是什么时候,鲁迅都会让那些误导中国方向的人们,不,是“豺狼们”被打成“丧家的落水狗”。熟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周家这位树人,身上凝结了何止百年中有志之士的精神与力量啊,他分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中所有爱国之人、有心之士所凝聚而成的结晶,一束引领着中国青年向前,向着未来急速飞驰的强光。他在黑暗中用笔铺成一条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用纸垒成一堵排开黑暗的坚实之墙;他在困顿中用心中的利刃劈开一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御一次次邪恶的反扑。纵然,他决定稍作休息,也会让那些在黑暗中爬行的“毒虫”不敢猖狂。 他,鲁迅,是真正的革命战士,一位不朽的树人,一点不灭的光源!篇一: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为这位千古一帝的功过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笔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价。 “创业容易,守城难”。当冷静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的同时,我们客观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不顾当时的国力和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也就筑就不了今天依然闪烁着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之中华民族精神辉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许会就此消逝不存,也许秦王朝还能再存在一个又一个14年。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功过自可评说,但必须尊重历史,尽可能还以历史人物一个基本真实面目。 
生得其所 死得伟大活,就要活得刚劲有力,死,就要死得无怨无悔。 ——题记 用人生的毛笔书写刚劲有力的生命。 司马迁曾言:“最下腐刑极矣。”然而,惨遭宫刑,他却隐忍苟活,为何?他说:“余之苟活,盖念私心不终也。”于是,拖着虚弱的身躯,他日复一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旷世奇书。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可见,生命虽然痛苦,但太史公却书写了大写的生命,写出了人活着的挺拔有力,铮铮不屈。 活着的屈原是伟大的,因为他“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他用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去挽救他热爱的楚国;活着的程婴是伟大的,因为他艰苦地抚养着赵氏孤儿,并辅佐他重登王位……活,就要活得伟岸。 用人生的长箫吹响无怨无悔的生命音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忠守臣节,义不投降,为南宋撒下了赤诚的鲜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笑赴刑场,为维新变法献出了生命的热血;“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笑对机枪为抗日战争流出了最后一滴鲜血……他们的死,是无怨无悔的,是“重于泰山”的,是流芳百世的! 精忠报国的岳飞死得无怨,大宋子民永远记着他;决不投降的李大钊死得无悔,中国的百姓永远记着他;奋勇杀敌的占西女生死得其所,印度人民永远记着他……死,就要死的无怨无悔。 畅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备受青年人喜爱,原因为何?因为它激励了青年一代,要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追求,要活得无怨无悔!这部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曾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这样将其度过,当我们死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悔的说:‘我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献出了全部精力。” 太史公司马迁曾说:“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所以,青年一代,既然已来到世上一遭,就不能再赤裸裸地回去!为了理想,努力前行吧! 活,就要活得刚劲有利; 死,就要死得无怨无悔。[精要点评] 作者对本次作文的话题理解得很到位,题记准确地提炼出本文的观点——活,就要活得刚劲有力,死,就要死得无怨无悔。然后用诸如司马迁、屈原、岳飞等历史人物来佐证观点,述例精当,而且用例兼顾了古今中外的人物。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气势磅礴,格调高格,显示作者良好的作文功底。本文是一篇成功的高考作文习作,望作者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文章来。(王贞鹏)[附] 作文题目 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但我们只能拥有一次。死亡,又是人们必须要面对的。生,我们要生的有意义,死,我们也要死得其所。那么,生与死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有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请以“生与死”为话题写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