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诗经学术论文800字怎么读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3

tjsh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诗经学术论文800字怎么读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820729460

已采纳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学术论文800字怎么读

316 评论(14)

MOF的科研虫

读《郑伯克段于鄢》有感 中国渊源五千年文化造就了浩浩荡荡且沉沉甸甸的文学瑰宝。展开悠远的中国文学的长卷,不能不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如浩瀚无垠的大海,无人知晓这中间究竟孕育了多少的能量。 在学习完《郑伯克段于鄢》这样一篇文章后,真真是感悟颇多。好的文章正是如此,如同茶香一样慢慢潜入我们的心底,渗透进心间的每一条罅隙。越是品味,就越能觉得文章的精妙,就越能看清自己对于这样一篇短短文章的真正感受。 中国有句古话,曰“横看成林侧成峰”,用在这篇文章更是恰当不过。山岭山峰之间,便有了我的诸多感悟。就让我一诉痛快罢。 通读全文后,首先令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关于姜氏对于同样出生于自己肉身的两个孩子的不同对待。母亲对于郑庄公厌恶之明显实在让我着实气氛,而原因仅仅因为郑庄公出生之时让母亲受了一些肉体上的痛苦。不仅如此,姜氏在零落郑庄公的同时却是百般娇宠公叔段,屡次求先王武公立公叔段为太子,又屡次求请郑庄公为其封地。母亲如此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了郑庄公的因为缺少母爱而变得的冷血无情,也导致了公叔段的恃宠而骄,进而后来的胡作非为。此种带有偏见的眼光和教育之方法,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反观当今社会,这种偏见的目光难道消除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殊不见,农村的女孩只有围着灶头转的权利,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让她们不能巴巴地走向近在咫尺的学堂念书;殊不见,现今中小学中的一部分教师甚至仅仅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作为评判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殊不见,职场求职女性精英屡屡碰壁,只是因为一句“非男性员工”不予录用„„诸如此类因为一些以现在眼光看起来非常荒诞不羁的理由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最后导致让人难以理解的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应该存在?或许它根本不具备存在的理由。因此,我不得不问一句:一些现象和后果的造成,究竟是“自然如此”,还是因为“人为如此”呢? 全文之中,最有争议的人物非郑庄公莫属了。身为公叔段的哥哥,面对自己的亲身弟弟不断地“在太岁头上动土”,郑庄公一再地退让。但却是在退让过程中不断地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无庸,将自及”(不用,他将会自己招致祸殃的)、“不义不昵,厚将崩”(不忠义就不能团结人,土地扩大反将走上崩溃)”诸如此类的对于形式看得彻彻切切的话。我不经要问,郑庄公你为何不和弟弟将这些坦白说出?为什么非要逼到最后以极为血腥的方式解决才肯罢休呢?有时候的忍让只能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不可否认,郑庄公的有勇有谋,郑庄公的不惊不惧,郑庄公的从容不迫,让他在政治上得到了完胜。但是,所谓“有得必有失”,在亲情上,毫无疑问,郑庄公失去了伟大的母爱和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于是,我不禁为郑庄公感到深深的悲哀:这样的胜利能够称之为真正的胜利吗?当然不能!胜利永远不会和亲情画上等号,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用胜利作为形容词来形容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 虽然文后郑庄公与母亲勉强“冰释前嫌”,但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毕竟被稀释得如此淡薄!这不能不说是帝王之家的真正悲哀所在。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是需要我们一定懂得珍惜的?是权利吗?不是。是金钱吗?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始终坚信,只有真正渗入血液的情感才是我们活着的价值。若是一人将所有的感情通通抽离,仅仅抬头观赏自己得到的权利和金钱,那么,这样一个人一定就是世界上最最悲哀的人了。幸而我们生活在充满着情感的世界当中,真是应该好好珍惜。 而“不义不昵,厚将崩”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也让我颇有感触。不论对于人,社会,团体,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忠义与团结的奉行,才是前进与进步的唯一保证。只有众人齐心协心,团结一致,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取得踏踏实实的进步和发展。而不义之事,只会是恶果的催速剂,任何人都应该坚决杜绝。 另外一方面,从公叔段的身上,我们亦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贪婪与无知的劣性。在公叔段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情字的体现。如果他懂得感情,珍惜感情,就会小心翼翼,尽善尽忠地做好自己,当好自己的京城太段;他会感恩自己周遭的一切,绝对不会应了他哥哥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预言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所谓的“小人物”,他就是颍考叔。此公不仅自己孝顺老母,更机智,巧妙地替郑庄公解了不能与母亲会面的心结,在当时“伴君如伴虎”的社会体制之下,着实是一位睿智勇敢之忠良之士。从颍考叔的身上,我不难发现我国古老文化悠久历史一直以孝为重,推崇孝道的精神,印证了《诗经》上这样一句名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光是这一点,就很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类在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以更为谦虚谨慎的态度地向颍考叔学习,并力争将这样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美德一代代地传将下去! 我从文中各个人物的言行之中引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注重自己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过得快乐,过得有意义。切莫为了一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而忘却了本应最为珍惜的东西。
20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