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5085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是核心期刊。 
师大好一些,名气大些,师资好些,就业容易些!!!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位于春城昆明。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1938年,其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新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建校69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十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设有21个学院,31个科研机构,是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的设立学校。学校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9大学科门类,有1个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在建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1个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学校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正高职218人,副高职5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15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75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26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1人等。 学校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培养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研究生2974人(其中:博士生7人、学术性硕士生1904人,在职攻读硕士生1063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3657人(其中:本科12983人),成人教育学生17254人。近5年来,培训和招收英、美等国及东南亚留学生2000余人次。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158项,总经费8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0项,包括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24部,发表论文552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89篇,获专利11项,成果转让17项,成果被采用160项,直接经济效益8659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4项。 学校现有校本部、龙泉路、学府路、呈贡四个校区,占地面积3680亩,校舍面积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馆藏图书8万册,长期订阅国内外期刊7333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与51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是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和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中国—东盟大学联合办学的16所大学之一,为国家首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24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了5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在泰国清迈大学设立了一所孔子学院。 学校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先后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聘用制为切入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科群和学科层次、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创新团队等措施,使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云南师范大学确立了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云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服务定位,明确了建成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有优势的省属重点大学,进入全国省属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的发展目标。云南师范大学有信心励精图治,不辱使命,为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云南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qsi3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有教职工1314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333人;共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 云南省教学名师(14人):张英杰、董学畅、赵丽珍、张建国、彭有祥、马永涛、杨光远、高云涛、甄朝党、刘劲荣、寸亚玲、郭俊明、陆生、赵静冬 云南省教学团队(5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刘劲荣)、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李骞)、泰语专业教学团队(杨光远)、化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少英)、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王德强)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创新团队(袁明龙)、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李干鹏) 截至2014年12月,云南民族大学共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覆盖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一个联合培养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覆盖了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10个专业硕士点。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4个):社会学、民族古籍、国民经济学、民族语言学 硕、博士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社会学、民族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应用经济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历史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硕士点(10个):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资产评估、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 博士后流动站(2个):系统科学、民族学 截至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共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培养基地2个,1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特色专业(4门):非通用语种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社会学 省级特色专业(5门):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应用化学、化学、法学 省级重点专业(12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民族学、泰语、社会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文化事业管理、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 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技术实训教学中心、物理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培养基地(2个):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精品课程(1门):基础泰语 省级精品课程入选年份课程名称2005年 信号与系统 仪器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 2006年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007年 现代文学史 综合英语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秘书理论与实务 2008年 民语基础教程 通信原理 2009年 基础泰语 有机化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2010年 会计学原理 数据结构 媒体技术基础 无机化学 参考资料: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有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院士工作站(2个):王国栋院士工作站、陈新滋院士工作站 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区资源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基地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处理研究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区生物质资源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藏学研究中心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先后承担“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轮状病毒四种蛋白的梯度控制释放及免疫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项目和课题;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 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得18项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立项。 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准立项项目16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2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09年,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由莲华校区图书馆、教场校区分馆、雨花校区图书馆组成,共有文献总量已达156万余册种片,其中纸质图书总量为81万余册,数字图书75万3千册;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约有19万余种近72万册书刊,存储服务平台容量35TB,购有多种镜像电子资源,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图书、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和重要报纸的全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和配音配乐音乐图书馆等音像资料、万方法律法规等专题数据库。 学术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双核心”期刊,即“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和“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民族社会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10月,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栏目有:化学与生物、民族药资源、数学及应用数学(经济、金融、统计等方向)、信息与计算机、电子电气与自动化、网络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技术、体育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等。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