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1

牛牛吥乖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自然的议论文高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fy008

已采纳
春天,梅花似雪,“万树梅花三里路,断人行处一人行”。夏天,枇杷金黄,“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溥溥”秋天,板栗票箱,“尝新掘泥笋,代饷剥枯栗”冬天,红桔累累,“浸月冷波千顷雪,苞霜新桔万株金”。 这就是东山——一个花果丛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和明清古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这花花果果,既装点了东山的山山水水,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东山还是誉满天下的鱼米之乡,银鱼、白虾、梅鲚鱼是驰名中外的“太湖三宝”。除了吃的还有东山的悠久历史,紫金庵的南宋彩泥罗汉等。这么美丽的地方你怎么能错过呢? 席家湖外杨家湾,百亩新园迤逦开。 斗起层楼疑殿宇,平铺云石作阶台。 长堤一带栽新树,堤内凿池深几许? 嶙峋石骨砌栏干,曲折回廊避风雨。 枕流凝土架环桥,圆桂双耸接电燎。 山气遥通金岭脉,波光近映太湖潮。 这首诗是诗人朱润生状写启园风光的。院内有融春堂、如意小院、翠微榭、涵影池、坐金亭、环翠桥、震泽楼、镜湖亭等诸多景色。启园内可以说有三个宝贝:柳毅井、御码头、杨梅树。 柳毅井,柳毅井又称柳毅泉。井看似不深,俯身探手可掬,然而常年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混浊,水质甘甜可口,是东山五大名泉之一。 杨梅树,听说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南巡来到东山,见此百年杨梅树型优美,苍劲古拙,逸趣横生,因此这棵杨梅树保留到现在。如今,古树更深野猫,每年硕果累累,杨梅成熟后,呈紫黑色,酸甜多汁,为杨梅中的佳品。 御码头,深入湖中一百米,码头顶端筑有通湖亭,亭内选有康熙御笔的“翠色满湖”。御码头旁为骆驼山,系湖石假山堆筑而成,因状如骆驼而得名。 东山真美啊!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离开喧闹的大城市——上海,到小山村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心不是大有帮助吗? 领略美景之余,也多亲近自然。唉,真是一举两得

有关自然的议论文高中

246 评论(9)

wangyuqiang

杨绛曾言:“我最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自然这生命之火。火萎了,我也要走了。”我被杨绛对自然的爱深深感动了。是啊,自然多么奇妙,多么伟大!一个人最不可缺少的感情就是对自然的崇拜。  莱斯大学创办者威廉。马歇尔。莱斯先生是很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他深知自然的力量无比巨大。他在告诉我们,所谓经济财富,在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卑微。  我崇尚自然。万古长风,一朝风月。“归去,归去……”我听到了历史中自然对陶潜的轻声呼唤。林清玄说:“情感是心灵的眼睛。”是的,情感如眼。而真正的情感,一定牵连自然给予我们的感动。自然是宽博的,难道满江的水,满山的花盛不下陶潜的满腔才情?陶潜热爱自然,他听得懂自然的呼唤;陶潜崇尚自然,他无悔的融入自然,他采菊东篱下,在南山脚下悠然自在。陶潜说自然是迷人的。  我崇尚自然。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的灵魂应该归于自然。汪曾祺曾经两次登临泰山,而这两次登山却给了他完全不同的启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微小、平常,又安于这微小、平常。他知道泰山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自然,可以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不正是把人与自然紧密连系在一起了吗?世间的万千规律都和自然关连。汪曾祺和孔子说自然有着无限的智慧。  我崇尚自然。自然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氧吧。当你劳累疲惫时,当你想放浪形骸时,尽可以到自然中去尽情的呼吸,尽情的放松。难道你还不想拥有这么一个场所吗?柳永把情感寄于空阶夜雨中,苏轼把情感托于东去的江水中,李清照把情感融于黄花暮雨中。自然的源泉无穷无尽。  我看那山,它立于青云之巅;我看那水,它流于山川之间。山水相依,物语相融。自然啊,你点燃人类心中的爱。世俗皆尘,唯有自然真正承载着我们的灵魂。崇尚自然,于是灵魂觉醒。
35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