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inetim
文献检索途径包括以下几种:一、著者途径许多检索系统备有著者索引、机构(机构著者或著者所在机构)索引,专利文献检索系统有专利权人索引,利用这些索引从著者、编者、译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机关团体名称字顺进行检索的途径统称为著者途径。二、题名包括书名、刊名、篇名等途径。 一些检索系统中提供按题名字顺检索的途径,如书名目录和刊名目录。三、分类途径 按学科分类体系来检索文献。这一途径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分类排检的,因此,比较能体现学科系统性,反映学科与事物的隶属、派生与平行的关系,便于我们从学科所属范围来查找文献资料,并且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从分类途经检索文献资料,主要是利用分类目录和分类索引。四、主题途径通过反映文献资料内容的主题词来检索文献。由于主题法能集中反映一个主题的各方面文献资料,因而便于读者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和对象作全面系统的专题性研究。我们通过主题目录或索引,即可查到同一主题的各方面文献资料。五、引文途径 文献所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是文献的外表特征之一。利用这种引文而编制的索引系统,称为引文索引系统,它提供从被引论文去检索引用论文的一种途径,称为引文途径。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文献信息的整理方法 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包括通过检索刊物、计算机和通信手段,一次文献信息调研所得的文献常常数以百计。这些收集到资料应该先加以整理,然后再加以利用。文献信息整理的方法一般要包括文献信息的阅读和消化、文献信息可靠性的鉴别,文献信息的摘录和组织编排。(1)文献信息的阅读和消化 阅读和消化文献的一般顺序为:主题相同的中外文资料,先阅读中文资料,后阅读外文资料,有助于理解内容,也能加快速度;同一篇文献既有文摘又有原文,先阅读文摘,后阅读原文。根据文摘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需要索取原文,以节省精力和时间。同一类文献既有综述性文献,又有专题性文献,先阅读综述性文献,后阅读专题性文献,有助于在全面了解课题的基础上对专题文献做出选择;同一主题文献发表时间上有先后的,先阅读近期的,后阅读早期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最新水平和发展前景。 消化文献的一般步骤为:先粗读或通读,后精读。粗读用以初步确定资料的取舍。粗读时,短文可全读,长文可只读摘要、引言和结论,以求其梗概。通读用以掌握课题的概貌,因此可以选择综述和述评文章,对重要论点、核心数据随时做—下笔记。精读用以消化重点文献,因此精读的文章常常是与课题密切相关的专论。精读的笔记内容除了文章著者的观点、结果以外,甚至可以有自己的评论,以作分析比较。精读的文章,如果是外文资料,则先须摘译、或全译,以求准确理解。例如:如果是一本书,应先阅读内容提要、前言,再浏览目次表。若发现其中确有需要仔细阅读的章节,然后再进一步精读。如果是一篇论文,应先读标题、目录、文摘、前言和总结,浏览图表。若发现有价值的章节,再仔细阅读。(2)文献信息的鉴别与剔除 * 来源鉴别 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应作来源国、学术机构、研究机构的对比鉴定。看是否出自发达国家的著名学术机构或研究机构,是否刊登在同领域的著名核心期刊上,文献被引用频次多寡,来源是否准确,是公开发表还是内部交流。对那些故弄玄虚,东拼西凑,伪造数据和无实际价值的资料,一律予以剔除。 * 著者鉴别 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的著者应作必要的考证,看该著者是否是本领域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 * 事实和数据性信息的鉴别 主要是指论文中提出的假设,论据和结论的鉴别,应首先审定假定的依据、论据的可信程度,结论是否是推理的必然结果,实验数据,调查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对于那些立论荒谬、依据虚构、逻辑混乱、错误频出的资料应予以剔除。 (3)文献信息的笔录与卡片 在收集文献信息过程中,必须及时用卡片记录,以备后用。一般卡片记录形式有下面几种: * 题录式卡片 指在卡片上著录文献篇名、著者、文献出处日期、卷期号码。用于一般文献的笔录。 * 文摘式卡片 凡通过检索工具查得的文摘, 可照抄到卡片上。如果是为原文做文摘,则应通读原文,分析出文章内容的要点,在文摘卡片上著录下文献篇名、作者、作者单位、书刊名称、卷期页码、出版时间以及文章内容提要。 * 提纲式卡片 提纲式卡片在卡片上记录文献的篇名和章节标题,用以了解著者的逻辑思维和文章的基本内容。有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记录各章节的中心内容。 * 摘录原文语句式卡片 适用于原文中精华的、意义重大的语句或段落。 * 文复制或抄录 适用于特别重要的文献。现在由于有Excel等电子表格工具,如果把文献信息做成Excel形式,那么文献信息的整理排序和再次利用,将是十分方便的, (4)文献信息的分类与排序 当其所有的文献信息卡片编写完毕,则可按类或主题为标识排序,以方便利用。对于从事多项课题的研究人员,应按课题建档、排序,对理出类别的卡片再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淘汰价值不大的,然后根据课题组的需要复印或借阅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