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0

lusay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民法与美好生活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高高兴兴

已采纳
法律分析:民法典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和谐。也会让一些犯罪分子,不敢对我们无辜人下手。民法典的完善,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积极向上。同时,也会让我们公民的权利,得到更好的维护。对于那些坏人也有了严惩,对于婚姻也有了保护。对于那些坏人,国家法律,有了更完整的体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民法与美好生活论文

114 评论(9)

rrs3458

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经得到正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这就意味着,继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后,如今《民法典》正式制作成功,并成功通过决议,即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生效,也就是说中国公民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至今已经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着《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和《侵权责任法》9部法律全部废止,那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来抛砖引玉地讲一下。1、离婚更难了原来离婚可能只需要一张离婚协议书进行,但《民法典(草案)》生效后,离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根据《民法典(草案)
243 评论(11)

Cathy_x

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像你说的每个人的向往不一样,自然定义也就有差别,其实只要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开心,而我们又能够把快乐延续传染,那么就是自己的幸福生活了 ,用心体会生活,其实幸福一直在你身旁,爱情,友情,亲情,拥有这些就是幸福 生活也不一定要富裕,懂得满足。什么都会变好 “知足者常乐”我想这个道理你一定懂。我就是个很知足的人,想想街上一天到晚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有送报纸的,有捡垃圾的,有收废旧物品的,有扫大街的清洁工,还有没工作一天到晚找工作的,卖花的,摆地滩的,骑自行车上班的,蹲在路边吃快餐盒饭的,连盒饭都舍不得吃,啃干馒头的,他们一脸的知足样。你比一下,你在这些人中是比他们强呢,还是不如他们呢? 还有,你在比一下自己,想一下自己5年前是什么样的,10年前呢,那个时候你有手机用吗,那个时候你出门时身上一般装多少钱呢,10元,50元,现在呢, 人要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祝你快乐。这怎么说呢每个人对美好的定义都不同,其实我觉得美好很简单,在生活中出现的也很频繁,只要你是个懂得知足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美好几乎无处不在,和家人团聚的美满是美好的,和朋友欢娱的玩闹是美好的,和爱人甜蜜的相处也是美好的,阳光灿烂时,你的心情会变的柔和,那是一种美好;阴天下雨时,躲在被我里吃着零食,看电视看小说是一种美好,当你每天学习工作结束了,能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也是一种美好...美好就是你感觉到满足
152 评论(14)

childhood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施好民法典不仅具有法律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它是我们走在新时代,享受美好生活的守护神,为我们保驾护航。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法律保障需求,像类似离婚冷静期、抉择期,时不时收到垃圾短信的骚扰怎么办,民法典都一一给予了回应和解答,真正的保障了公民应该享有的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法典的实施在不断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的同时,也向海内外传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优势和自信,让我们普通群众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法律的“温度”。民法典保驾护航与时俱进。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的今天,现代科技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诸如移动支付、数字经济、虚拟货币、转账支付等等。都是数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然而也伴随着各种弊端。民法典直面新时代科技挑战,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态度,也保障了新时代新事物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扩展资料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民法典草案并非只是对现有法律的梳理整合,更关键的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时代,列出了很多彰显时代特征和精神的条款。比如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隐私权的规定,由于今年以来各地警方查处了多起在酒店客房等场所安装摄像头进行偷拍的案件,一时间引发了社会的担忧和讨论,法律上对于这种行为应该如何界定。为此,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升级了对隐私权的保护,将隐私的定义修改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秘密空间、秘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并增加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该条规定针对时下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了非常强的规范,既是对新出现问题的有力回应,也可以打消社会公众的忧虑,体现了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
9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