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闽南语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7

wguanmi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闽南语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是多肉啊

已采纳
南方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古汉语口语的活化石,历史底蕴深厚。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江西话是中古汉语,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发音、字词、语义,和客家话、粤语高度相似,大概分化在南宋灭亡时期。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饿ngok4)、浊音(金jim1)、字(厥jie1<他>、摄<单肩扛>)、称呼(新妇xin1fu、爷娘ya2yang、嬷嬷ma3ma)。再者,江西话用送气(zh ch sh th)阻音、不送气(z c s t)区分卷舌音、平舌音,元音分短元音(a o e i u v)和长元音(aa oo ee ii uu w),存古代高(我ngo,你ng,厥jie1),这与印欧语系相近(汉人祖先起源于甘肃一带,毗邻印欧人种,基因研究我们和印欧人是近亲)。如果想听宋人怎么讲话,就听江西话(gang1xi wak4)。可以参考  江西话南方赣方言口语词汇江右民系语言本字,里面有专门的本字和发音收集

闽南语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143 评论(10)

2716549607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及广东粤东、粤西地区、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有7000多万人。从闽南方言看闽地缘、血缘、语缘的亲密关系。闽南方言的形成与闽南人的历史休戚相关。今天的闽南方言区早在秦汉之际就有中原汉人移居,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移入闽,是在“五胡乱华”年代。当时中原一带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大批北方汉人相率离乡背井,来此避难落户;及至“永嘉之乱”,又有“衣冠八族”移居闽地。唐五代,更有成批汉人从中原迁入福建。这些闽南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河南,他们带来了不同时期洛阳一带的中原汉语,跟当地原有的语言和方言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闽南方言。客家人习惯上称闽南人为“河洛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便是这个缘故。时至今日,古河洛话在洛阳本土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而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却还保留在今天的闽南话里,成了闽南人根在中原、闽南话源于中原汉语的佐证。
150 评论(9)

252515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我们平时耳闻目睹都是普通话的语音与词汇,闽南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对闽话语的一些常识进行简要介绍,希望闽南人能够保护好闽南语,因为闽南语不仅是闽南人的语言,也是整个汉民族上古汉语的活化石。1、闽南人是南迁汉人汉族,原名华夏族,汉族一直血统传承加文明认同,中国汉王朝时期以前,位于中国北方的匈奴汗国一直对中国构成威胁,经常侵犯中国,使中国饱受凌辱。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国衰弱的情势得到了改善,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汉朝名将陈汤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带领大军一直打到位于现在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匈奴汗国在强大的汉帝国面前不得不认输,从此远走他乡,据说后来迁居到了欧洲,从此,汉朝境内的百姓对外都称自己是汉人,华夏人从此就多了一个小名汉人,汉人一词由此产生。而西晋五胡乱华开始,北方的汉人大举南迁,其中最主要的移居地区就是现在的福建省境内,北方山东河北地区的汉人,迁移到了现在的闽北闽东,闽北语和闽东语其实就是战国时期燕赵地区和齐鲁地区的方言,(说句真心话,如果现在山东人和河北人想寻找自己的古方言的话,那就应该在闽北和闽东地区,而现在的河北省和山东省所说的北方官话基本上属于胡化了的汉语,因为现在的山东话河北话是在蒙元殖民中国时期形成的,它的语言成分里面有大量的蒙古语,契丹语,女真语等胡人的语言成分)而中原地区的汉人则大量迁到了闽南地区,由于在晋朝以前的普通话是以中原雅言为基础的,所以大量说着中原雅言的中原百姓百了闽南地区,也就把当时的普通话中原雅言(他们称为河洛话,意为黄河南岸的洛阳首都地区的正统普通话汉语)带到了闽南地区,由于历史和时代变迁的原因,原本的普通话(中原雅言)逐渐失去了原来在全中国占据主要语言的正统地位。经过六朝隋唐宋明的更迭,逐渐沦为了闽南的地方方言,这就是闽南语的由来,确切的说,闽南语其实就是上古汉语。(同样,现在的所谓河南话,河南话也属于北方方言体系,也是胡化了的汉语,河南人如果想追寻自己语言的正统,也应该到闽南地区去,确切的说,那里的闽南语才是真正河南话的源头)2、闽南语是正宗的上古汉语普
31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