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8

zhaolcnwn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十三五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ller47

已采纳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议题,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相继确立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2020年后气变安排两项重大全球议程,共同应对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类全球性挑战。二是外交布局全面推进,实现中美、中俄、中欧以及中国与亚太、非洲、拉美等各主要方向国家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三是发展战略全面对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四是外交理论创新全面深化,继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后,又推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这一理念正在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帜。中国特色,第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  第二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  第三要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第四要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与其他大国的一个重要不同。中国的外交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此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很丰富。就当前而言,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合作共赢”。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利益日益融合,国家之间也许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但合作共赢却是最大公约数。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代替的是单打独斗的老做法,摒弃的是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与历史上的大国不同,中国自身已经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同时表明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向世界传递繁荣稳定的正能量。它是对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挑战论”的有力回击,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合作共赢外交的认识,塑造我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它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发挥我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凝聚各国共识,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与威胁,引领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有关十三五论文

313 评论(10)

cnemyjx296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李来房 王健)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查指引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制定的新五年规划,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规划,将阐述发展的战略重点,全面部署改革方向和发展举措,引领全体国民如期实现首个百年目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四分之一,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今后五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对此普遍关注。  那么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到底为何物?为什么值得世界关注?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定目标和方向。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于1953年,从“十一五”(2006-2010)开始由“计划”改称“规划”,国务院组织起草编制。  “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提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这将是舆论最为关注的方面。这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推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提出的预期。它既能引导市场行为,又是政府履职的依据。  “以前,经济计划的重点是从微观上干预经济活动;现在,主要制定宏观指标,除了经济方面,还有关于公共事务以及民生等各个方面的规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鄢一龙说。  他分析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五年规划有三大功能:对公共资源配置有约束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约束性的指标,这对于市场的决定作用是一种补充;对于混合产品相关资源有引导作用,比如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要是由企业落实,但政府宏观上给予指导;有预测性功能,稳定社会预期。  “五年规划将市场的活力与政府的宏观规划相结合,有利于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优越性。”鄢一龙说,“很多西方国家没有类似的规划,即使有也只是执政党的一种政治愿景,还要经历博弈过程。而中国有一套机制推动规划落实,让整个国家沿着一个方向实现共同目标。”  实际上,正是在中国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规划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世界经济奇迹。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美元。  中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五年规划,海外有怀疑的声音,称这一规划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或称这一规划将难以落实,云云。  “长期规划告诉每位公民,国家的目标是什么,每个人应该怎样做来实现它。世界领先企业有长期战略规划,为什么国家不应该有呢?”以色列理工学院国家政策研究机构资深研究员什洛莫·迈特尔说,许多国家管理得比企业糟糕多了,但中国并非如此,其他国家应该学习中国的战略发展规划。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发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机制颇受诟病。而今,许多国家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复苏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持相同观点。他认为,中国坚持制定全面而灵活的改革路线图,这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受益匪浅,而很多西方政府缺少完善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发展不充分。  这位美国专家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需要在未来五年将经济增速保持在6.5%到7%的区间内,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他对中国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印象深刻,认为中国应深化国企改革。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十三五”将继续提出指导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前者如经济增速等,后者如环境保护、扶贫救助和社会公共服务等。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说,约束性指标促使政府在民生、环保等领域更好履行职能,弥补市场不足,实现社会公平、保护环境。  “当今世界,很难说有纯粹的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而是两者的结合。”他说。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战略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  常来中国讲学的迈特尔表示,他对中国创新创业热潮感到鼓舞,中国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都需全面加强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列。  专家指出,“十三五”规划还将在颇受海外关注的行政体制改革、反腐、法治、开放、扶贫等多方面作出部署。扩大开放、简政放权、国企改革等,将给外国企业带来机遇。  “中国‘十三五’的宏伟目标,如果成功实现,那将是惊人的成就。”迈特尔说。
11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