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yangwen
回答
欢迎您的咨询,我是为您解答的答主,目前已累计帮助4000余人,您的问题我已看到,目前正在为您整理答案,请您稍等一会儿哦~
根据您的提问,做出如下解答:SCI论文,顾名思义,即为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而由于南京大学率先引用并愈来愈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就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比较公正,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用心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一方面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准,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也需要经常善于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微笑][微笑]
提问
你好,请问在怎么发表SCI论文?
回答
首先肯定是要先确定要投稿的期刊,根据收集的一些期刊信息并且结合自己的文章内容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
其次就是投稿后会的状态,一般在投稿的时候没有指定编辑的话文章会先到主编手里,然后主编再分派给别的编辑。当编辑把文章拿到手后会正式邀请审稿人,这个过程会持续比较长,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审稿人等原因使得时间变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造成审稿时间变长的原因就是审稿人接受审稿之后的状态,这应该是漫长的一个等待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审稿结束之后还要等编辑进行SCI论文处理,这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定的。
提问
请问往哪里投稿?
请问往哪里投稿?
回答
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根据自己论文的领域和内容,向对应的报刊投稿。
提问
这些都是国内的期刊吗?
回答
是的,大部分是国内报刊。
提问
有没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类的期刊?
回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 Computing》《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
提问
这个是国内期刊吗?直接往这里投稿就行吗?
回答
是的。[嘻嘻][嘻嘻]
提问
投稿的话要投英文稿吗?
投稿的话要投英文稿吗?
回答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CST)是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国际性学术期刊。
优先选择英文投稿。
sci论文虽然允许出现多国语言,但要求是英文与要求是中文的期刊数量有所不同。大多数sci期刊是要求英文的。这一现实情况,告诉作者sci论文是中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可以选择的期刊范围比较窄,筛选到合适的期刊的可能性小,成功发表几率低。即写作发表sci论文,面对是英文还是中文的选择,建议作者优先选择英文。
我已完成对您的解答,方便在点击屏幕上方的“结束咨询”后给我个赞吗?谢谢[心][心][心][比心][比心]
更多22条

必须要有创新,本来传统机械很难有创新的,不过你可以试试,说不准审稿人看好呢。祝好运!
SCI论文是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换句话说,进入SCI期刊的论文就是SCI论文。但是,目前,中国人对SCI论文的概念还很模糊,对于我们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来说,SCI论文仍然很难发表。同时,中国科技工作者还需要善于利用SCI官方网站查询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搜索。目前,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将SCI论文的发表作为评价标准,使科研人员在工作的同时致力于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这不仅将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将使我国的科学研究符合国际标准。解释: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科学引文索引的缩写。它是由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建立和发布的引文数据库。SCI涵盖医学,生物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金融,艺术等。它等效于人类文明图书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它是世界三大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与EI(工程索引)和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相比,SCI更为重要。拓展:1,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论文已成为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同事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2,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并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3, 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引文率是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国际公认标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同事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最后,这里的编辑者会提醒大家,写完纸后,您必须记住要通过纸检测系统检查副本。重复检查纸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检查率太高,则认为是It窃,因此在写完之后,检查重复项!
很多本科生都会有撰写发表好论文、甚至发表SCI论文的想法,而且有很多人甚至尝试写过,但在提笔时却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原因有两个:第一,大多数本科生并没有从事过专门的科研工作;第二,多数本科生没有进行过专门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因此,如果本科生希望写出好论文,我的建议是最好考研究生或博士生,那是有专门培养科研人才的途径,有指导教师、专业的课程、专门的科研条件和经费,以及学位条例的规范指引和你的专门时间付出。在这个过程中,你原来的“高大上”想法,会不断地被导师校正,要你限定自己的问题,着眼“小而深”的问题点,俗称“挖坑”;等你深入挖进去,“挖”出属于自己的新颖的、具有原创性的成果,你自然就知道并可以撰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SCI论文了。人们常用“Groundbreaking”形容重大的开创性成果,就是俗称挖坑挖的“裂地”了。到那个时候,科学写作和发表的方法,就用上了;即使没有这些方法,你的创新成果,即“内容”(Contents),也完全能够引导你撰写和发表出最好的研究论文。不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任何时间,都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出版伦理观念和素养,并时刻牢记和严格遵循,让你的研究生涯不迷航!
两个版本的“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 论文集光盘封面2008年12月在汕头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上,与会的60多位学者领了一袋会议资料。其中有一张光盘,里面收录了49篇会议论文。题为《使用双馈感应机器的柴油发电机》的英文论文,排在30号,第一作者是属于“211工程”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另一作者为周校长的博士生谢鸣。按照学界惯例,大会很早就面向同行征文,3月至8月接受投稿。30号论文,是在8月提交的,很快被接收,收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赶在会前出版的光盘版会议论文集里。至此,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以会议论文的形式发表了。从2008年8月投稿,到12月结集,抄来的论文轻而易举瞒过了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组委会。 2009年8月,初步调查系其所带博士所为,这位博士辩称“未正式出版不算抄袭”。2009年11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抄袭”事件有了调查结果:校方认定周祖德“抄袭”事实不成立,此事系博士生谢鸣私自将其名字加上,在此之前周祖德完全不知情。 1)数字制造的概念与科学问题2)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专业3)一种基于IFGT的运动人体交互跟踪 1)“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及切焊组合技术与装备”以及“华中I型数控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MBK8240曲轴连杆颈磨床”、“XAL自动主轴颈磨床”“薄型叠材快速成型技术与系统”等五项分别获国家教委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柔性制造环境下基于质量控制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数控多坐标联动激光划线切割机”等4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4)“NC程序检验仿真”、等三项分别获湖北省三等奖和国家教委三等奖;5)“机械制造系统监控与故障诊断基础理论与系统”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从事微型计算机控制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现代制造技术以及现代制造系统的可靠性与诊断等领域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数字制造领域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创办了《数字制造》杂志,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先后有20多项科研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其中,有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编或参编的学术著作或教材有:《虚拟现实与虚拟制造》、《现代制造系统的监控与故障诊断》、《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机电传动控制》、《自动化技术》、《机械加工系统自动化》、《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等。其中《机电传动控制》教材先后获华中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机械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以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完成的科研项目有4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00余篇(SCI收录9篇,EI收录39篇,ISTP收录6篇)。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以及国家计委产学研项目及省、部级等多项基础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培养毕业和正在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近百名。
最好是有试验的过程在结合思路,这样才能实际的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