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猫吃牛奶!
楼房风水,卧室内有厕所和穿衣镜等,应注意这四点 
自我分析报告 妈妈曾经对我说,她养了我二十多年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什么性格。的确,妈妈不了解我,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秉性。我只清楚一点:我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格的人。过去我不太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我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却不知如何做系统分析。学习社会心理学,慢慢的就把这些因素理清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自我分析。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在我的大家族当中,我发现每一个成员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波动幅度小,通过他们反观自己,才知道我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们这些特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令人激动的、悲伤的,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很少会引起我内心的波澜,或者是那种感情的表达只在一瞬间,很快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内心都会恢复以往的平静。有人说,这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感情不丰富或是内心世界不愿外露的表现,不管哪种说法,这只是别人的一种观点而已,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感想,我个人认为,这种表现有利有弊,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是比较紧张的场合(如:面试),我一般都会比较镇定,不会感到紧张。然而,当与同伴们碰到一件比较惊奇或令人激动的事情,我往往又会表现的太过平静,好像事情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有什么样的结果是想当然的,根本不用表现得那么夸张(也许这就是粘液质类型的人吧)。这使得周边的人觉得我很“深沉”……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一)家庭环境说起家庭环境,我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来形容,也许“专制型”最适合吧。我记事比较早,但从我开始记事的印象里,挨打与吃药占据了我半个童年时期。记得我每次从外面玩回到家,准会被揍一顿,那时也就三四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常听到家里人说我的一句话就是:不爱笑。至于这点,我也说不上原因。但性格当中的一点我认为是继承了母亲的因素:上高中前我脾气很不好,容易生气,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心烦。这似乎和我前面提到的我不易动感情有些冲突,其实不是的,我善于克制,克制自己不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真的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也会爆发出来,周围的人可能会惊异我这么文静的一女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正如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尤其是父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似乎一直在沿着父亲的心愿走,我想学一些艺术类的科目,父亲不同意;我想考专科学校,父亲不说话。我似乎是想尽孝心的耽误了两年时间才来到这。在外求学的六七年父母很少关心我求学的过程,更多的在意的是结果。而我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很少追求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除了学习,我很少干其他的事,包括关心身边的事情。父母关爱子女,这我知道,尽管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还是能体会妈妈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所特有的痛苦,所以我不恨。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孝顺”的孩子。的确,也许是天生而来的因素,我很听话,作为长女,看到家里困苦的环境,我从小就感到有很大的责任,而从我能做事起,家务事就全由我来做。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还有一点就是交流问题,尽管在我上初中以后,妈妈就开始跟我交流(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在家长面前表露过自己的想法),但主要是谈过去的事,谈我小时候她为什么打我,做人应该怎样。我只是听,偶尔说一两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所以有时候跟人交流起来不免有点羞怯,最多的表现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话之前的得仔细考虑一番,这话该不该说,要说的话哪句该说,哪句不该说。我不大喜欢这一点,但我不得不得承认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上大学之后我一直在刻意锻炼自己。只是,直到现在,家里还是不让我“参政议政”。在“专制型”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心理,因为他们受到的约束太多,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个触点都可能会是导火索,让他走上歧路,村里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而我的家庭给我们(我和弟弟)的对于孝心和责任感的约束可能会强于任何一种管束,我上大学以后,相对自由得多,所以,那种叛逆心理已经消失殆尽了。(二)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等到高中,因为一次与老师的误会,她竟然骂了我两句,那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挨骂,我没有因为他骂我而努力学习,相反,我成绩开始下滑,到后来就是破罐子破摔,而且变得不再自信,不爱与人交流,高中似乎是以成绩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我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而我又不是爱打爱闹的人,进不了“坏学生”的圈子,我就像一个在边缘徘徊的人,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自卑,跟每个人的交往都有一定限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换班主任,新换的班主任很和蔼,她第一次跟我平等交流的时候,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习惯了师生之间的那种交流,而不是朋友的交流。后来,我慢慢开朗起来,也开始注意周边的事物,主动和朋友聊天、互动,过去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候世界仿佛突然之间变宽了、变亮了……上到大学,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多么渺小,不再受学习的羁绊,我开朗的更多,因为我比较讨厌束缚,喜欢相对的自由,大学的环境让我感觉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我可以从头做自己。我很欣慰自己骨子里的那份礼貌、细心等等优点可以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社团还是平时交际,我都会保持一种好的态度(当然,这并非故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也遭受一些挫折,我喜欢反思,然后完善自己,我会从自己的事情抑或他人的事情当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对人对事上应该怎么做,现在大三,过去的一些刻意,有些已经成为我自身的一部分,可以说,我现在有一个好的心态。性格当中的一些不足,比如:过去的爱发脾气,现在几乎不存在了。当然,我还是甚至自己的弱点的,我不敢让人知道我太多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愿与人做过多的交流……总的来说,无论是遗传,还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我前面的自我分析也能够看出来,我记住的似乎都是负面的影响,客观的讲,内心深处,我的确会有些悲观情绪,但那只是暂时性的,这种情绪只会出现在我感觉累的时候,大量的运动以及跟平时生活节奏不一致的活动事项都会让我出现疲劳感,而这种感觉恰好是我出现悲观情绪的契机。当然,这种疲劳感只是在劳动过后,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我总会表现出旁人乃至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干劲与活力。我平时受他人影响的成分较多,很多时候我似乎是在别人的评价中来找寻自己,他人肯定自己,我就自信;别人不发表意见,我则会有些忧虑,这也表明我有一颗敏感的心。我很注重自己给他人的印象,但过多的从他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后我会多注意这一点。尽管我不喜欢与人做太多的交流,但如果我认为对方可以信任的话,我会用心和他去沟通,我喜欢真诚相对,讨厌虚伪和人际交往中过假的寒暄。所以,我对自己的朋友是绝对的忠诚。我有很强的责任感,爱帮助别人,只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外表一层冰”其实我“内心一把火”。以上是我对自己的分析,下面附带的的人格测试与气质类型测试结果,虽有一部分符合我自身,但也并不完全正确,我希望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能正面面对自己,并一步一步的完善自己。
我这儿有两篇范文,你可以参考一下: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1我是一个热心、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的人。在气质类型上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平时严于律己,常常给自己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善于忍耐,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为人处事会为他人着想,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能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处处尊重、信任他人。 热爱工作,有上进心,要求自己有进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充实自己,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能调节管理情绪,心境良好。虽然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但一般不会长久。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学会满足。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总的说来,本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会享受美好人生,知足常乐。申请C证的理由:1、个性上的一些优点,适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如热心、真诚、坦率、守信、善于体谅人和理解人,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都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利条件。2、心理学技巧与方法对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交往中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往、沟通,这样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3、现阶段许多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帮助,而心理教育的专业人才紧缺,因而有一种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能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满足。再说投身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可以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2我是一个安静内向,敏感,稳重、情感体验深刻,观察力敏锐,做事审慎的人。我心地善良,温柔热情,有责任感,富有人情味。我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态度稳重,不易分心,遇事谨慎,持久力强。情绪较稳定、平静,我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不太会生气。有较强的觉察情绪的能力,比方说面临较大的压力或抉择时,我会有一点点焦虑,但是我会及时觉察并调节。申请C证的理由: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仪已久,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助人的事业,而且就我个性而言,非常适宜干这个工作。1、参加工作以来,我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已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现在,我看到自己的学生面对理想的困惑、学习的焦虑和各种情感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在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和技巧上出现了不足,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性,我决定要成为一名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力的老师。2、班主任工作,使我更了解学生,更深深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自己能阳光灿烂地面对学生,用甘甜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助人自助,是我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