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哈哈嘻嘻
陈晓阳: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医院管理的发展,《中华现代医学杂志》 2002 年 5 期。陈晓阳、曹永福:当代医学中的医学伦理学,《山东医药》 2001 年第 17 期。陈晓阳:医院医学伦理教育管见,《山东卫生》 2002 年第 8 期。陈晓阳、王丽华: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03 年第 6 期。陈晓阳:医院管理工作中医学伦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年第 1 期 。陈晓阳、杨同卫:论医学的理性精神,《医学与哲学》 2003 年 4 期 。陈晓阳、王云岭、曹永福、杨同卫、郑林娟:论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 年 3 期。陈晓阳、曹永福、杨同卫、王云岭、郑林娟:医学伦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尝试,《医学与哲学》 2003 年 5 期。陈晓阳、杨同卫: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医学与哲学》 2003 年第 9 期。陈晓阳、曹永福:论人文医学的兴起与医学人文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年 6 期。陈晓阳:面对知识经济的思考,《兰州学刊》 2003 年第 2 期。陈晓阳:现代科研项目中的时间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年第 1 期。陈晓阳:人文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年 3 期。陈晓阳:对我国加入 WTO 后医院管理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 2003 年 2 期。陈晓阳、曹永福:关于医患关系属性的探讨,《世界卫生》 2003 年第 3 期曹永福、陈晓阳:医患之间的双重属性,《科技时报》 2003 年 1 月 17 日 。陈晓阳:信息化 —— 打造医院管理的捷径,《医药世界》 2003 年第 2 期。陈晓阳:双赢对局 —— 市场竞争新策略,《经济论坛》 2003 年第 10 期。陈晓阳: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策略,《中华商界》 2003 年第 6 期。陈晓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年第 6 期。陈晓阳、杨同卫:转基因食品安全隐忧与公众知情选择权,《医学与哲学》 2004 年 6 期。陈晓阳、杨同卫:冲突处理能力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医院管理》 2004 年第 7 期。杨同卫、陈晓阳:寻求医疗服务定价的第三方力量,《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年第 12 期。陈晓阳、杨同卫、李晶晶:《知情同意,医患合作的道德保障》《中国妇女报》 2004 年 11 月 9 日 第 7 版。曹永福、陈晓阳、王云岭:对 “ 医疗服务商品和市场 ” 存在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理性思考,《医学与哲学》 2005 年第 10 期。徐娜、陈晓阳:当前医疗广告的道德缺失与伦理重建,《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 年 1 期。陈晓阳、曹永福:人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 2005 年第 1 期。陈晓阳、曹永福、曾波涛: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医学与哲学》 2006 年第 9 期。陈晓阳、杨同卫:论医生的双重角色及其激励相容,《医学与哲学》 2006 年第 2 期。杨同卫、陈晓阳、曾波涛、赵金萍:论医疗制度变革时期的医生角色冲突,《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年第 12 期。赵金萍、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杨同卫:论人体肾脏捐献中的合理补偿原则,《医学与哲学》 2006 年第 1 期。曾波涛、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许婷婷: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年第 2 期。曾波涛、许婷婷、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万德志:临床路径在单病种质量和费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 2006 年第 7 期。鲍红、陈晓阳(通讯作者)、赵金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医学与哲学》 2007 年 3 期第 22-23 、 36 页。王云岭、陈哓阳(通讯作者):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来源期刊, 2007 年 2 期。高岚、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医师协会行业自律:医学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效机制,《医学与哲学》 2007 年 7 期。赵金萍、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杨同卫:论人体肾脏捐献中的合理补偿原则,《医学与哲学》 2006 年第 1 期。曾波涛、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许婷婷: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年第 2 期。曾波涛、许婷婷、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万德志:临床路径在单病种质量和费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 2006 年第 7 期。鲍红、陈晓阳(通讯作者)、赵金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医学与哲学》 2007 年 3 期第 22-23 、 36 页。王云岭、陈哓阳(通讯作者):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来源期刊, 2007 年 2 期。高岚、陈晓阳(通讯作者)、曹永福:医师协会行业自律:医学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效机制,《医学与哲学》 2007 年 7 期。( 3 )获奖情况2002 年 9 月,论文《深化改革,建立适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获山东大学校级一等奖,第三作者。2005 年 3 月,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位。 
这个就要问问你单位的意见了,看看要求是怎样的吧, 选对了刊物就可以了,懂么?
《医学与哲学》在包括3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编委会的关怀、指导下,每年都制定了明确的刊载、研究重点,使刊物能紧紧围绕国内外医学重大科技领先项目而发表相关的分析、研究及评价文章。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陈竺教授就中国开展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如何利用高新技术造福人类等问题在《医学与哲学》杂志(2001年第5期)发表论文,代表中国科学院表明了研究方向及统一思路。后来,中国的各个媒体相继给予了报道,各个相关研究机构也纷纷对其进行了细则讨论及规划,现已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和规范,本刊汇总后,作为我国学术界的建议和意向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报告。又如,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及《医学与哲学》杂志联合发起的“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经过全国3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家讨论、研究,最后成文,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3期),同时,又发表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教授的《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教授《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大连医科大学校长唐建武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谢博生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钱关祥教授等的有关文章。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医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各高校纷纷开展讨论,并相继发表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教育部高教司主管领导听取了我刊发起的建议和各高校校长的想法后,明确表示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建议,并表示要纳入到教育部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建议和责成《医学与哲学》会同清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牵头共同承担这方面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