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ibowenrou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理论。方法论是以各种不同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不同方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方法论的任务是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是由各种不同方法构成的。根据方法的层次分为:哲学方法、科学方法、技术方法。第一节 哲学方法哲学方法适用于所有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方法的内容较少,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哲学的全部方法,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哲学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归纳、演绎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哲学方法。列举如下:春秋时期的老子(前571-前471年)在《道德经》中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方法。春秋时期的孔子(前551-前479年)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推理方法。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博学”、“多闻”、“多见”。反对满足于获得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要求用“一以贯之”的原则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他还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反对臆测、武断、固执、主观的方法。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首创“三段论”,即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明朝时期的王阳明(1472-1529年)提出“知行合一”的方法。“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的一致性。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知”是知善知恶的良知,有良知之驱使的行为才是良行。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意识到并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够辨别善恶,并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自己的本能和物欲所驱使。英国的培根(1561-1626年)在《新工具》中把实验和归纳看作是科学发现的工具,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规律和概念的方法。他说:“我们的唯一希望乃是在一个真正的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实证明的方法。归纳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利之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性作用形式的方法。”培根提出的归纳法,不同于简单枚举归纳,是一种排除式的归纳法。他曾这样阐述: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证明有用的归纳法,则必须要用适当的拒绝和排斥的方法来分析自然。然后,在得到足够数目的反面例证之后,再根据正面例证来作出结论。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年)在《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中提出四条寻求真理的规则:第一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人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第二条是: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第三条是: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最后一条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实事求是】是指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辩证法】是指用全面的动态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化繁为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把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规则容器中,水的体积变量就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第二节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适用于具体领域。科学方法的内容比较多,每个人不可能全部掌握,可以广泛了解各门科学的方法,重点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关的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具有什么性质?认识某个对象,首先就要认识某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并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事物的数量进行分析。确定事物各种成分的数量。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的分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都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今天的结果是过去种下的因所导致的。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不仅要对过程本身进行研究,而且要对过程作出判断,方能说明过程的全貌,而不至于走向片面。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及变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第三节 技术方法技术方法是指各行各业的具体方法。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方法。技术方法的种类繁多,一个人不可能了解和掌握所有技术方法,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每个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是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使用技术方法,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或创造出全新的方法,去完成设定的技术目标。技术方法的特点目的性。掌握技术是为了制造产品,提高工作能力。功利性。技术是谋生的手段。多样性。生产同一种产品,有多种方法。专用性。生产某种产品,必须掌握专用的生产技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方法论一词的定义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由此可见,方法论属于理论的一种,属加种差,那么就是说方法论作为“理论”这个属分支下的一个种,既具有所有“理论”都具备的共同属性,也具有区别于其它种类理论的特性,只有这样,方法论才有作为单独的一种理论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接着认识方法论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种差就是题主想认知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将方法论的定义拆解开,得到“方法”与“方法论”的区别,方法是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可知,方法直接指导实践,而方法论是对于方法的提炼概括、去粗取精,得出的“方法的理论”。
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人当然也能活下去,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么活着的,有的甚至还能活得很好。只不过,依赖于自己的“悟性”、“聪明”,和过往的经验,在一定局限内可能是有效的,但随着人实践的领域不断扩大,在时空上不断扩张,这种依赖的正确率就会愈加的不可靠。与之相对的,科学方法论训练下人可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掌握强大的分析工具,推理预测大概率正确。这就是方法论的价值。第二个问题,要考虑方法论在马哲体系的位置,先要简单说明马哲体系的结构。众所周知,马哲体系包含三个基本的部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其中世界观是基石、是原点,在此之上立起认识论的柱石,最后盖上方法论的穹顶。我看过的大学马哲教材,也都是按这个顺序讲下来的:先讲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观点,然后一步步进入具体的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领域。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从逻辑架构来说,世界观和认识论是方法论的基础;从学习运用角度来说,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确立最终却是因科学的方法论而存在的。方法论是我们唯一直接运用、反复锤炼的东西,世界观和认识论只是在这反复锤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砺久成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活”的哲学,因为这是一种与实践紧密联系、为指导实践而存在、在实践中拓展进化的哲学,越是在长期、广泛、高层级的实践中,越体现出其伟大的价值。钻到故纸堆里去,把马恩列斯毛著作的每一句话掰碎了分析,在政治派别斗争分歧上争论不休,反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最后的问题也是最复杂的。我们知道,马哲方法论以马哲认识论为基础,马哲认识论的基本立足点就是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因此要说明马哲方法论的科学,就必须深入理解马哲认识论为什么要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那么,我们就先从马哲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开始分析认识方面的问题:什么是唯心主义认识论,什么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或许在许多不读书的妄想者和读了太多书的学院派看来,唯心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难总结的东西,在历史上有不间断的多层次的发展;有些人则斥之为“非主流”的分类,甚至是应当(或已经)被摒弃的方法。但其实,我们不需要对唯心主义给出一个经院哲学般的定义。从上文所述的、分析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不是一个主流的哲学研究分类法与我无关,我也不关心;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世界观、认识论、“反省的认识论”即方法论)是不是公认的,我也不在乎。我只要知道,这样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高效地分析问题或建立清晰简明的认识框架,而且运用这种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符合我们所知的客观事实、推理预测大概率正确,那么这就是一种先进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的认识论也必然是先进的。接下来解释什么是唯心的认识论。显然地,我们可以把我们所知的世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方面,二是意识的方面;或曰客观的方面和主观的方面。认识论即对世界的认识,将认识与世界属性的划分叠加,就可以得出两种认识论:一是以客观为原点的认识论,二是以主观为原点的认识论。前者就是唯物主义,后者就是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进一步引入系统思想,就可以通过区分个体与集体的层级做进一步分类:以个体(自身)认知为原点的认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以集体认知为原点的是客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 ,亦称方法学 ,是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说。通俗地讲,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关于如何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做专门研究。方法论按不同层次的划分,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某一领域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论。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科学观为前提。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底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