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9

知识探索者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抗日战争论文800字开头结尾的诗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蔡晓琳加油

已采纳
1、远渡重洋匡正义,长天飞虎斗倭狼。昆明空战奇勋树,重庆鏖兵浩气扬。穿越驼峰连国脉,奔袭日阵卫滇疆。将军事迹传千古,日月同辉姓字香。——现代 艾国斌《赞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  白话译文: 远渡海洋展现正义,长天飞虎斗倭狼。昆明空战奇勋树,重庆鏖兵浩气扬。军人穿越驼峰保卫国脉,进攻突袭日军阵保卫卫滇疆。将军事迹流传千古,日月同辉姓字香。2、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现代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一》白话译文:计划打击敌人的宏图壮志,海陆空三军能为国解忧。神州大地英雄咋,笑话法西斯敌人的浮躁。3、黄河东岸太行陬,封锁层层不自由。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拚热血固神州。——现代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二》 白话译文:黄河的东岸太行山上,层层封锁让我们不自由,我们愿意与人民共同经历患难,发誓热血来保卫神州大地。4、朋辈志同意自投,团成砥柱止中流。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现代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三》 白话译文: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意气相投,团结起来形成抗战的中流砥柱,肃清日寇是我们共同的事业。5、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奋斗呀!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现代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四》白话译文:风吹草枯萎,白霜将火熄灭,战士们以自己的身躯保卫山河,突破封锁,曙光将至,黑暗终将会过去。

抗日战争论文800字开头结尾的诗句

230 评论(12)

karisyang

1、《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三》 现代诗   作者: 朱德原文:朋辈志同意自投,团成砥柱止中流。译文: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意气相投,团结起来形成抗战的中流砥柱,肃清日寇是我们共同的事业。2、《赞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  现代诗   作者:艾国斌原文:昆明空战奇勋树,重庆鏖兵浩气扬。译文:昆明的空战树立了极大的功勋,重庆的战士士气昂扬。3、《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四》 现代诗 作者: 朱德原文: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奋斗呀!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4、《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二》 现代诗   作者: 朱德原文: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拚热血固神州。译文:我们愿意与人民共同经历患难,发誓热血来保卫神州大地。5、《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一》现代诗  作者: 朱德原文: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译文:计划打击敌人的宏图壮志,海陆空三军能为国解忧。
165 评论(10)

hhb072

一、《假使我们不去打仗》1、作者:田间2、全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3、表达情感1938年春,作者田间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延安。为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他与几个同志一起发起了街头诗运动,他们把揭露日本侵略罪行、鼓舞人民斗志的诗篇,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这首诗简洁明快地表达了不愿做奴隶的反抗精神,没有任何的铺叙、过渡,也没有任何的委婉、曲笔,而将一个简单的事实和推断直言相陈,诗句简单,直白,但极具震撼力。二、《我用残损的手掌》1、作者:戴望舒2、全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3、表达情感这首诗的构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注意和想象中国被沦陷的土地,把无限的痛苦与深切关注的感情都贯注于“残损的手掌”上。第二部分依然是在想象中进行的,诗人以无限的温柔和全力描摹,使爱国主义感情得到升华。全诗内容坚实崇高,情绪高扬阔大,语言明朗鲜活。三、《我爱这土地》1、作者:艾青2、全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表达情感《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四、《露营之歌》1、作者:李兆麟2、全诗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3、表达情感《露营之歌》是当年抗联西征战斗岁月的写照,曾极大地鼓舞了抗联战士的斗志,有极广泛的影响。抗战胜利后,又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五、《就义诗》1、作者:吉鸿昌2、全诗①原文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渴饮美玲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②翻译我憎恨自己没有为了抗日事业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耻。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珍惜我这颗头!3、表达情感吉鸿昌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进行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逮捕。吉鸿昌在狱中感到死在如此逆行倒施的反动派的枪口之下,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更是国家、民族的耻辱。在生死的关头,吉鸿昌已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19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