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0

polarisdn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摘要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bccfox

已采纳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摘要怎么写

121 评论(8)

oojjuu

1、绘画对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绘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幼儿的智力,是指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具体地理解,包括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1 美术教育能启发幼儿观察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力。”可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极其重要。  观察力需要不断地培养,幼儿起初多半是不会观察的,特别是小班幼儿,在观察上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中、大班幼儿虽然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由于他们经验不足,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差,因而在观察时还不会进行分析、比较、区别事物的细小部分和复杂的空间关系。在画画的时候,教师有趣味性的组织幼儿观察,并向幼儿说明观察的目的,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通过这样不断的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就能得到很大水平的提高。  2 美术教育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相对也较贫乏。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2、美术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3、美术教育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学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让儿童看看、讲讲、想想、画画的方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及动手的能力。例如我们教幼儿画鸡,可以分6步来组织教学:第1步让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观察真鸡成长的照片。教师讲述观察顺序、并要求学生观察越仔细越好。如眼睛由眼皮、眼球、眼球、眼毛组成,眼皮有几层,眼球有什么影子,眼和嘴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等。第2步师生共同讨论鸡的生活习性,如鸡喜欢吃什么,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打鸣等。使儿童对鸡深入了解。第3步让儿童照着真鸡或照片进行写生,学生边看边画,学会分析比较了解写生的方法,并使儿童的思维得到锻炼。第4步让儿童抓住鸡的基本特征,画出鸡的各种动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诱导儿童画出对鸡的各种感受。第5步讨论创作。根据儿童对鸡的认识、感受和各种动作的创作,让学生自由想像并讲述一件关于鸡的事物,使儿童产生各种情景,然后考虑创作题材。第6步评价作品的优缺点。由师生共同讨论,这样逐步培养儿童的欣赏水平。
18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