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瑙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最早评价的要数金圣叹,他说宋江是下等人,贬斥得很厉害。宋江自己也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宋江,但我们评价宋江要从作品实际和理性出发,不以个人的好恶来断是非。现我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宋江是《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首领,是作品中最重要、最复杂、也是刻画得比较真实成功的一个形象,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一个形象。在文学史上,同一个文学形象受到大家见仁见智的评价,本也不稀奇,可像宋江这样让大家大褒大贬、毁之誉之的人,还是很少见的,这足以说明宋江这一形象的不寻常。 首先,宋江在作品中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宋江的一生穷通存亡与梁山事业的兴衰直接相关。不管是从他的位置还是从作品的艺术结构上看,他都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宋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研究《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其次,宋江具有性格的复杂性和形象的歧义性。宋江的性格是非常丰富、复杂、深刻的,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各不相同的表现。读者如果不从整体上把握他,便会得出差异极大的结论。有人说他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有人说他是个“整天哼着‘臣罪当诛兮’的封建主义的奴才”,有人说他是个不可饶恕的“盗魁”,还有人说他是个有着分裂性格的人,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则干脆表示不喜欢宋江。 我们知道,一个艺术形象的成功与否,并不决定于读者感情上是否喜爱,而在于“它是否概括了那个历史时代的某一阶层或某一集团的真实生活、性格和真实的精神面貌”,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站在一个新高度,从历史的、文化的新视角来分析宋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从整体上把握他,从而得出科学的、正确的、富有创新性的结论。 一、宋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宋江是带着他全部复杂矛盾的性格出场的。作者这样介绍他: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贝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贝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个介绍很全面,又很概括。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供职于统治阶级阵营,为人又仗义豪侠,喜好结交江湖上好汉。这就勾勒出了宋江形象的草图,定下了他性格的基调,点出了他生命的主要基因。以后,宋江的性格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他的一切言行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忠义是宋江的主体性格,但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慈悲仁爱,救苦救难,却又偶尔表现出残忍狠毒,不择手段;他颇富政治远见,极具雄才大略,有时却有显得目光短视,昏庸糊涂;他善于听言纳谏,从善如流,有时却又刚愎自用,拒绝良策;一方面,他以扫除社会黑暗势力为己任,另一方面,他又以尽忠国君为最高行为准则;一方面,他创建了梁山事业,另一方面,他又毁掉了梁山事业……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有机地统一在宋江身上,是那么真实、自然,它们造就了宋江这个特定的艺术形象。 宋江,绰号:及时雨,呼保义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历史上的宋江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候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 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水浒传中人物形像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历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笔带过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好多人喜欢他,因为他主张招安,好多人厌恶他。那么怎么来看宋江呢?通过重读《水浒传》,想着通过书中关于宋江的描写来解读宋江这个人物。 宋江的初步印象给晁盖等人报信,是宋江的第一次出场。刚出场对宋江有一番介绍:“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一段介绍在水浒传中是绝无仅有的,《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但宋江不一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士”、“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私放晁盖,实际上是他的工作了。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 那么对于这件事,按照常理来说呢,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向上面汇报。说晁盖窃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种做法会给他立功的机会,但是同样会损坏他在江湖和民间的声誉;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面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够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为什么这样说?这需要从他的实际情况来说。他是农民出身,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都这样那样的影响。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因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有一些体验,这给了他仗义疏财的基础,也有一定的有别于统治者的正义感;因为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基于他的职业特点,他能够做出私放晁盖的事情来极为不易。这个选择很重要,也很能够说明问题,为了义气他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这个选择用事实强有力的说明了他三个绰号所代表的他的为人和性格,私放晁盖的举动无疑让宋江的形象一开始就很高大的立在了人们的面前。
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是出色的智谋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如果说,出色的智谋是吴用和宋江共同具备的素质的话,那么,出色的组织能力就是宋江的专长。宋江的局限性也在这四个字中暴露无遗。宋江的临事而惧、爱才如命、兄弟情长等性格在文中尤其有非常多的细节表现。外貌特征: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宋江形象分析一 胸怀大志 患得患失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时候,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徽宗荒淫无耻,重用蔡京、高俅、杨戬、童贯等“四贼”,政治腐败。他们公开卖官鬻爵,养拉私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英雄豪杰试图靠文才武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不可能的。即如蔡京以翰林学士出身,实非因才略见用。他凭着早年遭迹端王,当上老师,工书善画,投合端王;又凭着几十年的官场操练,练就一身察颜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把小主子伺候得烫贴舒服。一朝端王登基,蔡京夤缘而上,成为当朝太师宰相。浑如明朝大奸臣严嵩以善写“青词”阿附世宗嘉靖皇帝的路数。其他像高俅、童贯、杨戬之流,斗筲之辈,亦皆因遭迹端王,迎合端王通熟浮浪子弟门风,里外帮闲,无非吹弹歌舞,踢球打弹,相朴玩耍,做低服小,委屈忍让,慢火煎鱼,持之以恒,把一个“捧”字做到十二万分。一旦功德圆满,遂篡庙堂高位,连亲结党,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扰乱天下。另外,宋朝鉴于残唐五代藩镇割据之弊,尽夺藩镇之权,世代谨守祖宗“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立国原则,事权分散,人浮于事,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徽宗让高俅、童贯这种无知奴才掌兵权,不必提防篡位之患,免蹈残唐五代皇帝形同傀儡之侮。奴才治国治军无方,维护自身权位却煞费苦心。如此逐层蔓延,形成一个腐败低效的官僚体系。国力日益衰弱,社会愈加黑暗。尽管如此,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还没有导致大饥荒,大瘟疫等天下大乱,人口大量死亡的局面。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英雄豪杰难以借助社会潮流的力量称王争长,改朝换代。在这种形势下,宋江想成大器很难。他试图走一条造反之路,又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只好过早地放出“天子圣明,奸臣当道”,“替天行道,赦罪招安”等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声音。例如《水浒传》第二十回里,宋江见了济洲府新太守宗府尹行下所属各县的文书,心内寻思道,“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迷天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月下别了刘唐后,一头走,一面肚里寻思道,“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这体现了宋江衷心羡慕晁盖等走造反之路,势力迅速发展,初具割据基业的入伙念头,次日早晨即借故杀了阎婆惜。因为在实际上,当时宋江完全可以夺回晁盖回书,然后烧掉证据,而不是杀掉阎婆惜。第三十五回记叙清风山人马投梁山泊入伙时,宋江直说到,“刘唐寄书,将金子谢我,因此上杀了阎婆惜,逃去在江湖上”。可见,怒杀阎婆惜掩盖着宋江处心积虑逼迫自己走上造反之路,断绝偷生念头的做秀心态。第二十三回里他逃到柴进庄上,结识武松,拜为兄弟,临别并未嘱咐话语。到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入伙(二龙山)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按《水浒传》记年,第三十二回记公元1108年冬的事,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是公元1120年夏的事,第一百二十回结束于公元1124年夏。宋江的这种腔调一直持续到最后,体现了他虽然胸怀大志,但面对现实又患得患失的衷肠。这块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体现了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泠,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 二 仗义疏财 网罗豪杰宋江试图以江湖领袖起家,早年就注意从生平小事起,仗义疏财,受人喜欢,日积月累,名闻遐迩。他不仅仅为结识江湖好汉而疏财。例如第二十回里,他一听说阎婆有难,当即写贴让阎婆去支取棺材,又另付十两银子做送葬费。第二十一回叙述他赍助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在清风寨他厚待花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自管营至囚徒,无不欢喜他。正是因为他所到之处,善待凡夫俗子,才赢得在江湖上有最响亮的名气,令天下豪杰倾心向往,遇难时投奔他。而对他来说,网罗豪杰更重要,也更热心。《水浒传》第十八回道,“若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地是挥霍,视金似土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在这方面,宋江比柴进、晁盖更成功。按第九回,柴进作为一个大财主,“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他认识到家族危机,结交豪杰为留条后路, 无心做江湖领袖。“小旋风”比不得“及时雨”得了民心。按第十四回,晁盖作为本乡富户,“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他独霸村坊,江湖都闻他名字。凭着这种威望,刘唐、公孙胜牵头,推举他为首领,智取生辰纲,占据梁山泊。这对宋江是个极大的冲击!但是,晁盖生性耿介,脾气急躁,对下属未免严苛,不够圆通善变。按第四十七回里,晁盖听说时迁偷了祝家店里报晓鸡引起争闹,立命斩其同伴杨雄、石秀。结果宋江、吴用、戴宗及以下众头领力劝,晁盖势不压众。大家也觉得受不了晁盖的气,逐渐心归宋江。作为江湖领袖,容忍不良品性比善恶分明更重要。像宋江厚待花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的做法,晁盖是学不会的。在收买人心方面,宋江更成功一些。他多立战功,又对众头领体贴关怀,安抚解劝,步步为营,慢火煎鱼,逐渐提高威信。等晁盖觉察,为时已晚。“托塔天王”称号是就一件事获取的,比不得“及时雨”生平普施恩惠,图谋天下。仗义疏财的目的是网罗豪杰。有江湖声望而不去奔交,专等豪杰遇难投奔,结识的豪杰就很有限。在梁山好汉中,受柴进资助结交的有杜迁、王伦、林冲、武松、石勇、宋江兄弟;受晁盖资助结交的有白胜、刘唐、阮氏三雄。受宋江资助的有武松、李逵、薛永。而因奔走结交,被宋江网罗上梁山的先有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后有戴宗、李逵、李俊、李立、张横、张顺、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侯健等。到第四十一回宋江正式投托梁山泊时,40位头领中属宋江网罗上山的有25位,属晁盖网罗上山的仍是7个,甚至晁盖等一行8人也是宋江报信纵放上山的。于是晁盖对宋江谦让山寨第一把交椅。宋江虽推辞过去,坐了第二位,但是当即发号施令,让梁山泊新旧头领分左右两边坐下,属宋江网罗上山的新头领待日后出力多寡,再排座次。新旧头领的数目为27比9,明显地宋江占了极大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仗义疏财,宋江也非胡滥使钱。第三十八回里“及时雨会神行太保”,一文未花,也网罗一条好汉。可见疏财与否,完全服务于网罗豪杰的需要。客观地说,宋江、晁盖、柴进等仗义疏财,结识的豪杰多是风尘中不安分之人。贪官污吏盈天下,“苛政猛于虎”,百姓就认强盗为义士。宋江以笼纳英雄自负,所过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揭阳岭、浔阳江,强梁豪杰皆望风下拜,敬服归心。朝廷上权奸当道,屈压俊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林冲、杨志、花荣、裴宣、宣赞、鲁达、薛永等正直耿介,落魄潦倒。世俗还以为他们头脑僵化,不合于世。他们被逼上梁山,是起义队伍的中坚力量。宋江对他们也重加网罗,为其所用。奔走结交是宋江网罗豪杰的鲜明特点。生平疏财买下江湖声名,时机成熟时他会积极摘取胜利果实。杀了阎婆惜后,阎婆大闹郓城县。第二十二回里,“朱仝义释宋公明”,与宋江商议投何处去好。宋江虽欲上梁山,却要先投托三个去处:一是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二是青州清风寨花荣处,三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目的是结交多路豪杰,一块拉上梁山泊;免得单身投奔梁山,恰似走投无路。如此权威扫地,谈何施展人生抱负!宋江计划投托这三个去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专一招接天下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宋江投奔柴进庄上,可以结识、网罗那儿的好汉,收为知已,一同投梁山泊。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宋江在柴进庄上结交了被柴进疏慢的武松,拜为兄弟,赠送盘费,尽情笼络。青州清风寨花荣处通三处恶山: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皆是强盗渊薮。宋江凭着江湖上声名远播,打进去收纳那儿的英雄好汉;拉出来同归梁山泊,自成体系。这也基本遂愿。他送别武松入伙二龙山后,冬夜独闯清风山收纳燕顺、王矮虎、郑天寿等一伙;投清风寨抛头露面生出事故,迫使花荣造反并收降朝廷将领秦明、黄信;在对影山劝服吕方、郭盛一伙人。最后这三起人马都随他投梁山泊入伙时,与梁山泊旧有人马相差不多。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孔明孔亮兄弟也是一方豪杰,实力雄厚。到第五十七回造反时,能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宋江到白虎山孔太公庄上,联络加深感情。一旦有变,这方豪杰自会鼎力跟他同上梁山泊。到第三十五回,宋江联合了几处人马同投梁山泊。因有事故,宋江回家。第三十六回断配江州途经梁山泊时,宋江完全能上山入伙。表面上宋江害怕不忠不义,以恪遵父训相辞,不愿上山落草;实际上他仍嫌此时上山实力不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宋江在前面已犯下杀人落草、造反谋逆的大罪。后来在江州浔阳楼仗着酒醉掩盖,故意索借笔砚题下反诗,留下籍贯姓名并配军身份,掀起风浪,闹了两处州郡,仍到梁山泊落草。综观前后,可知他根本谈不上恪遵父训,害怕不忠不义。上山落草是他实现抱负的基本条件和一贯想法,不存在所谓父训,忠义的顾忌。最后连宋太公也随宋江落草梁山泊,谈什么不忠不孝,清白姓字?宋江胸怀大志,太公有所察觉,但父子天伦胜过愚忠观念,太公后来支持宋江落草梁山,公开造反。所以,断配江州途经梁山泊,宋江嫌上梁山泊入伙的时机仍不成熟。因为他拉上梁山的头领和人马仍少于梁山泊旧有人马,他的威望仍不如晁盖。此时上梁山泊坐第二把交椅,今生今世难以施展平生抱负。要上梁山泊,必须拉更多的头领和人马,占有绝对优势,然后再通过自己的为人和战功,潜移默化,架空晁盖,初获基业。断配江州路上,宋江料到凭自己在江湖上的声名,定能网罗一批豪杰。果然,在揭阳岭下他结识了李俊、李立、童威、童猛等好汉,在揭阳镇上他收买了好汉薛永,顶撞了镇上一霸穆春。抛头露面,招事惹非,目的是惊动江湖好汉,以便多加结识,广为罗致。有人要问,宋江顶撞揭阳镇一霸,有性命危险,非同儿戏,岂可如此做秀?以上是否在钻牛角尖呢?浅见认为,宋江敢弄风险,在于自恃江湖上声名,危急时可以再用当年夜闯清风山结识燕顺那一招。不过,以宋江的胆识心计,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轻易自报大名,让人稍觉其做秀心机。像在揭阳岭下李立酒店,宋江敢于明知故犯去吃那下蒙汗药的酒,是算定李立搜取金银时会看公文获知自己大名而加以解救;像夜渡浔阳江,被逼得跳水前他几番求告,罗罗嗦嗦。若非巧遇李俊相救,或者仍将叹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故意卖弄大名以转危为安。总之,他反正都能成功地结识穆弘、穆春、张横,并为结识张顺打下基础。到了江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是明明白白的设了个戏剧性场面。网罗李逵、张顺则是袖手旁观他二人水陆相斗,再用平衡术招纳二人。断配江州,宋江收买或结识十二位好汉共三伙人马,再加上黄门山下收罗的欧鹏等四位好汉及一伙喽罗,极大地加强了宋江等新投梁山头领的阵容,形成梁山泊新旧头领人马成三比一的态势。而这些新头领几乎全部是宋江网罗上山的。宋江在梁山泊已具实力,只是坚持不肯即夺晁盖寨主之位。相对于图谋天下的抱负,获取梁山泊的这点基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网罗好汉仍是宋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梁山泊,宋江待各位头领十分温和,从不轻易发怒,对有本事的人才,小恩小惠,为其所用。在第四十七回里,晁盖一怒之下要斩杨雄、石秀。宋江力劝晁盖并抚谕二人,正面严厉与实际宽容结合得恰如其分,初步从感情上网罗了这两个刚入伙的好汉。其他头领也打心底里舒缓一口气。这种对不良品质的容忍成为一种看不见的控制力,大家的心灵天平自然朝他倾斜,不敢不敬,无怨无悔追随他。三打祝家庄后,舍弃扈三娘,既还了当初对王矮虎所许的愿,又昭示自己坦荡无私,众好汉都称颂他仁德,他的威信日益提高。收纳降将也是宋江网罗豪杰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俘虏的一般军官好汉,宋江亲释其缚,请入帐中,以礼陪话,好言抚慰,又自诉造反出于无奈,来日招安报国云云。于是,彭玑、凌振、韩滔、项充、李衮、樊瑞、索超、张清、龚旺、丁得孙等意气相投,愿意入伙做个头领。对于捉到的朝廷重要将领,宋江亲解其缚,扶入帐中,纳头便拜,以山寨第一把交椅相让,仍诉之以无奈上山,愿意异日招安报国等等。如此体面忠义,不由你不被感化,为他效犬马之劳。呼延灼、关胜、董平等皆因此回心转意,成为梁山泊最得力的干将之一。看出宋江胸怀大志,网罗好汉,一些梁山头领自动靠近他,成为其心腹臂膀;不能靠近他的未免受到冷落。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本为师兄弟,到梁山泊后竟不如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地位高。朱武、樊瑞的才能稍逊吴用、公孙胜,在梁山泊都比上不戴宗、穆弘。同时都头出身,朱仝、雷横名列天罡之数;青眼虎李云沦入地煞之数且排名靠近最后,掌管起造修缉房舍事务,跟善使铁锹,庄家田户出身的九尾龟陶宗旺类聚工作。最后,对宋江而言,吴用最难征服。吴用与晁盖自幼结交,亲密之至。宋江看到吴用一心想干大事,闹出名堂,以求青史留名。晁盖只管江湖义气,割据一方,富贵安乐,哪管青史留名。于是宋江与吴用多谈胸中大志,吴用也甘愿为其所用,疏晁亲宋。 三 童谣天书 神化自己陈胜、吴广的篝火狐鸣,刘邦斩白帝子起义,刘秀的谶纬理论,无不体现了图谋天下者利用封建迷信,故弄玄虚,从精神上统治人民,抬高自己的斗争策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里,蔡九知府对黄文炳说:“近日太史院司天监奏道,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敢有作耗之人,随即体察剿除。更兼街市小儿谣言四句道‘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因此嘱咐下官,紧守地方”。黄父炳寻思了半晌,袖中取出宋江所吟反诗,呈与蔡九知府道,“事非偶然也”!结合宋江浔阳楼所题反诗与街市童谣,他指出:童谣应在宋江身上。黄文炳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也不难作出这个判断。甚至可以说,宋江需要蔡九知府获得这个判断。这个判断以及后来事情的发展,是宋江刻意创设的剧本。分析如下:京师童谣不是空穴来风。制造与传播童谣是那个时代图谋天下者的常用手段。如果觉得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安排同伙先向无知孩童散布这类谣言,以便向社会传播。断配江州路上,宋江结识了李俊所说的江州附近三霸,他们都能拉出一伙人马上山。如果网罗这八个头领三起人马同投梁山泊,宋江网罗入伙的头领就占了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此时宋江认为投托梁山泊的时机成熟了。但平白无故走出牢城营网罗好汉上山入伙,有违前时言行。只有生出事故,轰轰烈烈上梁山,才是英雄作为。从作别穆太公庄到浔阳楼吟反诗的一个月时间,宋江设计、指导和实践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显然,京师童谣的制造和传播只能是宋江幕后操纵的。这为他投身起义事业作了社会舆论准备,也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警惕。牢城营内外结识戴宗、李逵、张顺后,宋江完成了造反的准备工作。浔阳楼公开吟留反诗是拿自己的性命作赌注,他一方面将生死置之度外,另一方面又心中有数,充满必胜信心,梁山泊和江州好汉定会仗义相救。众所周知,蔡九知府与京师蔡太师息息相通,京师童谣很快就会传到江州府。宋江揣摩好时机,开始发难。选择了客流量最大的江州浔阳楼,他仗着酒醉掩盖,向酒家索借笔砚题反诗,公开留下的籍贯姓名并配军身份与京师童谣恰相对应。如此一来,往后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注定的:反诗必能传到蔡九知府手里,蔡九知府查拿宋江易如翻掌,各方好汉定会仗义相救,最后必然同投梁山泊。第四十一回里梁山泊重新聚义庆筵时,宋江大谈特谈京师童谣,故意宣扬神化自己,这就初步从众好汉的精神信仰上潜越了寨主晁盖。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举足轻重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人物栩栩如生。书中有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各有一段传奇故事,其中宋江此人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宋江人称“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呼保义”,从绰号中就知道他长得面黑,对待父母讲究孝道,对朋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他也同样经历了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当上领袖后,与官军作战,皆胜,后来接受招安,替朝廷攻打辽国,有南下征方腊时损兵败将,最后被高俅所害。读者读完全文,或许有一个疑惑:宋江智不过吴用,勇不过鲁达、武松,为什么能够当上首领?从全书来看,宋江能有“及时雨”的称号,说明他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而他怒杀阎婆惜,看出其人之狠,虽然这是无奈之举,但他采取极端手段而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别的办法。但这种狠也正符合梁山好汉的性格,能够融合进绿林精神中去,还更能博得绿林中的同情与赞赏。宋江善于纳谏,能做出正确判断,能承认错误,能宽容别人的过失,胸襟坦荡,不拘小节,他具备的这些品格,是梁山好汉以至广大劳动人民盼望的,是人们心中的“贤明的君主”,能够获得拥戴。他相比吴用、鲁达:吴用原来不过是一名教书先生,他虽有运筹帷幄的智略,但他没有绿林中的刚性;鲁达则是一个和尚,有倒拔垂杨柳的力量,却过于感性,自然不能胜任领导者的位置。宋江是梁山好汉中少数理性的人之一,具备一个理想的领袖的条件,因此,他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但是,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反叛立场并不坚定,他领导的起义军连连打败了高俅、童贯领导的朝廷的军队,他的威望与权力逐渐巩固,这时他不顾大部分将领的反对,坚持接受招安。鲁迅对《水浒传》评论道:“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的确,宋江接受招安,可见他思想的狭隘,他心甘情愿为皇帝卖命,永远是皇权至上。他为了能被招安,把高俅捉住了不仅没有斩首以泄恨,“纳头便拜,口称死罪”,并以歌舞相待。而到最终,竟被高俅毒死。多富有戏剧性!那种狭隘的思想,根本上是一种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在他看来,反朝廷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会落得万古骂名,而接受皇帝招安,为他卖命,才是正道,才是忠臣。这种观念到他将死之时也没有改变,以致把李逵也毒死,并对李逵说:“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这种“替天行道”,这种愚忠恰是梁山泊的悲哀与挽歌。宋江终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但是接受招安的做法为他添上了一笔败笔,其忠义之名终被人民扯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