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1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论文题目怎么写的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筱筱微蓝

已采纳
哈哈,夫B,把分给我嘛

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论文题目怎么写的高中

297 评论(10)

xinfanghai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150 评论(13)

Lot9

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 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中进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居主导地位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少数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前者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后者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要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基础,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对人有尊重的表现。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对人要宽容。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对人要宽容,就是要心胸宽阔,能容人容物。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变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三是要主动关心人。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下岗工人、农民等城乡贫困人群,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但是,有的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甚至错误地主张“为个人主义正名”,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讲廉耻,不讲道德,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私利、聚敛钱财的手段,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做法的害处很大,人民群众深恶而痛绝之。所以,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是指个人和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顾全大局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这是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它的蔓延会涣散人心,导致社会不稳定,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小团体主义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实现。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价值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的统一,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或回报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人生的价值主要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衡量人生价值虽然必须考虑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其主要衡量标准还是要看个人的行动,看个人到底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所以,个人要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首要的还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采纳哦
19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