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我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认识论文摘要怎么写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8

sszt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我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认识论文摘要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d4ever

已采纳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07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06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07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如果单从就业率的数字看,广东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我院在广东省的就业率处于中上水平。但是,正如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所说,高就业率掩盖了不少矛盾,需要各高校重视,尤其是高就业率下存在着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对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事业发展预期空间等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生就读高校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但毕业后就业的回报率却相对降低,并且就业质量提高得比较慢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高就业率也造成了大中城市需求旺盛的假象,影响大学生流向基层。这样,也会客观上增加就业的竞争性,从而影响就业率。为探索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对策,我们曾对我院在校毕业生面对“就业难”问题的基本态度作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院在校毕业生均能积极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例如,2%的受调查毕业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有2%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来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但在调查过程中,在校毕业生们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心态,因为现实中,他们依然受到“就业难”问题的困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就业难”?概括起来,可以从就业需求角度、供给角度和供求匹配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就业需求角度看,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高校规模的高速扩张,造成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均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缓慢,与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形成反差。正所谓,“大河涨小河满”,“大河不满小河干”,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客观存在的。  2.从供给角度看,既存在毕业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因此,可以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一个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即是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例如有一外资企业来我们学院大量招聘毕业生,条件很优越,每月工资约3000元,但只招了几名后,没人敢去应聘了,原因就是英语水平低!也有毕业生认为地位低,不愿意去的,例如电脑维护修理工等。另外,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的普遍存在着过于自我,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等弱点,这也成了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3.从供求匹配角度看,主要的问题是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指导如何找饭碗和如何保饭碗)、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指导找饭碗的方法)等。由于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我们的毕业生因为不了解企业工作的性质,而误解为工作地域不好而不应聘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广东省某公司在一山区路段的工程需招员工,我院某专业的毕业生误解为工作的地域不好不愿意去工作,实际上该公司的总部设在广州,在此路段工作只不过是短期性的。

我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认识论文摘要怎么写

277 评论(12)

余美林2021

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35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