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文
第一份中学生和父母关系调查报告指导老师:蔡亚理 现在,大部分中学生和父母之间不常沟通,甚至从未有过,有的中学生朋友因此自我封闭,成绩直线退步……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我们全部彼此相互关心,我们是整体的一员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如何学会沟通呢 我们小组对此产生了兴趣,决定通过调查和访问来研究研究,首先,我们决定调查一下同学们对他们父母的看法 调查时间:2003年4月24日――29日 调查地点:城东中学 调查对象:城东中学初一年级,共650人左右 调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访谈记录 调查过程:由蔡亚理老师利用上课的时间,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不 记名,不记号,不记班级,交卷时背朝上的放着,再由老师收回,做到完全尊重个人的隐私,目的是为了能达到调查的真实性 调查结果统计: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 1,你是独生子女吗 2,你的性格如何 3,你现在的性格多半由于什么因素形成的 4,你的父母为你请过家教吗 5,当你的成绩不理想时,你父母对你怎样 6,在家里,你觉得谁最疼你 7,你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吗 8,如果你父母处处为你安排生活程式,你会厌烦吗 9,你认为人生有没有意义 10,面对一个问题,你是对的,而你的父母坚持说是错误,你该怎么办 11,你曾主动找你父母谈心吗 12,如果你们常谈心过你会彻底说出自已心中最想说出的话吗 13,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异,你会恨他们吗 14,父母吵架,你会劝架吗 15,你体谅父母吗 16,现在你有一个远大而又坚定的理想吗 17,对于你的理想,你父母知道吗 18,面对金钱和亲情的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19,有一天和父母上街,遇见一个极可怜的乞讨者,你想施舍却被他们 阻拦,你的心情怎样 20,你父母在意你的感受吗 通过调查,我们觉得当前现象――中学生和父母之间不常沟通,正如我们之前所预料,它已蔓延在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一个漏洞,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沟通,可喜的是,每个人都想沟通,沟通使人喜悦,心中的落寞将随风而散 我们对此有几点建议和看法:1,互相寻找沟通的机会,随机寻找谈话的内容(主题)2,互相理解,处事对人心平气和3,多体谅对方的难处,多想想对方的优点4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关心对方5,适当在一起做一些事情,例如:外出游玩,一起下厨,一起购物等,调近彼此间的距离6,烦恼时主动找对方倾诉,反之,对方烦恼时应极乐意当个忠实聆听者 我们的看法: 所有的所有都源于沟通,除外,沟通的前提,你要主动,乐意,适当和你父母说说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你必须随时随地打心底地去体谅父母的苦衷;多坦白,多想着他们第二份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报告 体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是合法的教育手段。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种现象:就在不久前的英国,教师与家长,尺长与巴掌,巴掌与屁股,还经常发生亲密接触。但体罚与塑造学生自尊心,健康人格的教育理念严重冲突,也违反相关的人权立法。所以,今天的我们,在理论上不必再受皮肉之苦了。打人不对,毋庸置疑。只是,我们不能同时无视另一种情况,即打并不是伤害学生自尊的唯一途径,一些在批评上口不择言的家长,在学生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愈合的速度远比一个发红的巴掌印慢。所以,值得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打或不打,而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盗用爱的名义……我就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这个问题,对50位学生(包括我的邻居和在附近学校补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有心事时是否愿与父母讲”这一项,选A即“什么都说”的占30%;选B 即“偶尔”的占62%;选C 即“很少”的占8%。“你与父母是否发生意见分歧”这一项,选A即“经常 任何一件事”的占6%;选 B 即“某些方面”的占48%;选C 即“很少”的占46%。“与父母观点不一致时,你会……”这一项,选A 即“争吵”的占18%;选B 即“让步”的占40%;选C 即“避开话题”的占42%。通过以上各项所占百分率,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与分母的交流沟通很少,起码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有些同学非常不理解父母的有些行为,认为他们做得不对,产生反感情绪,而有的学生却能够接受父母的一些行为和教育手段。那么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是我们调查的学生的一些发言与观点:观点一: 父母的教育?每个人都在错误中不断长大,父母教育我们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打骂而是做我们的朋友!——甲方某生父母常常和我说平等、平等,可是平等的家庭为什么还会出现“暴力”?——甲方某生父母不是常常教育我们要以理服人吗?可为什么他们却要以打来屈人?——某甲方生我们原谅和爱的教育。——甲方某生观点阐述者(甲方某生):妈妈,我相信,而且不容置疑,再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受到了您百般的呵护。然而,随着我的长大,您慢慢的变了。您原来看到我很快乐;但是,现在,您不停的往我耳朵里塞话,您要我怎么做,我就必须怎么做,从来不允许我说二话。我尝试任何一种新想法,您都百般阻挠,甚至拿出让我疼痛的手段——殴打,我只好屈服了!您很聪明,知道我在摸火后感到灼痛,以后就不会再去摸,您便用同样的手段来让我按您的规矩干好每件事!您说您想用切肤之痛让我与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永远隔绝。但是,事实说明您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您总是要使用令人畏惧的“殴打”,所以,我开始学会欺骗,我开始变得虚伪!您对我施以武力,让我看到了武力的能量,于是,我仿效您的做法——对别人施以武力……您始终无法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面对您的殴打带来的问题,继续用殴打解决。结果,如同生物链的某一节被破坏一样,造成恶性循环。我敢说,绝大多数父母打过自己的孩子,是否上帝真给了为人父母者这一道赦免?观点二:爱你,打你;打你,爱你!我对他们打我没有任何怨恨或反感,我明白他们是为了我好。如果没有昨天他们打我,就没有今天优秀的我!——乙方某生我的父母从没打过我,可他们失望的眼神和叹气,使我比打我一顿还要难受得多。——乙方某生“打”是一种特殊的爱,一种有着残酷外表的柔软的爱。——乙方某生观点阐述者(乙方某生):我一直认为父亲是个好父亲,因为他从来不偷看我的日记,也从不私拆我的信。日记是我倾诉的好对象,我把我的秘密藏进了日记本里,那把小锁锁着我的梦。可那次我回家,父亲把我的日记本一摔说,你一天到晚尽给我想些什么?那个男生是谁,你给我说清楚!事实上从父亲摔本子时,我的情绪已是火山爆发状态。我打断了他的话,你看我日记了?父亲一瞪眼:是。你凭什么?我眼里快喷出火来。凭我是你父亲。他吼。你是我父亲就可以随便看我日记?我大声吼回去。他狠狠地瞪着我,说你认不认错?我说我没错。“啪”一声清脆极了,是父亲的巴掌扇到我脸上的声音。紧接着心脏部位响起更清脆的破裂声,痛的我泪水也流了下来。从小到大,无论我怎么错他从来没打过我,这次他居然扇我巴掌?!我恨你!我扔下三个字后摔门而去。我就是喜欢那位很帅很阳光的男生,难道爱也有错吗?他竟打了我!那一夜我去了同学家,我愤愤的想:我再也不要见到他了!然而,第二天,我就在学校的门口见到了满脸焦灼的父亲,他拉过我的手,说:“回家吧。”我的泪喷涌而出。后来,弟弟告诉我,爸爸打了我那一巴掌后,自己也哭了。那一晚他为了找我,一夜没合眼。我现在才慢慢的懂了,其实打也是一种爱,打你因为爱你,爱你所以才打你!在上述几位同学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同学与父母的关系是很危险的,很不互相谅解,作孩子的一时任性,说出让父母伤心的话,作父母的一时激动打了孩子。其实事后想想,何必呢,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呢?我们都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其实父母也是很心疼我们的,作为子女应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一想,多谅解他们。那么,有些事就不会出现“打”的局面了。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父母有很多缺点,不如其他同学的父母,在调查表中,我们作了一下统计。“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如同学的父母好”的占8% ,“没有这么想过”的占5%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不能够真正看到父母真挚的爱,与父母仍存在一些矛盾。学生心目中好父母的形象我们归类了一下,有以下几点:①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②教育孩子不偏激③善解人意④能给以巨大的鼓舞与安慰⑤有特长、有丰富的知识⑥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有过多的要求作为儿女,你觉得你平时表现怎样?有何想法?今后怎样做?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平时表现的不太好,太让父母操心了,有时让父母伤心,觉得自己愧对父母。但都表示以后会更加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多帮他们做家务。有的同学还说要给父母洗脚,事虽小但说明我们作子女的已经长大,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假如父亲是梁的话,母亲就是墙!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鸿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康乃馨扑鼻的芬芳给我们带来了感恩的信号,母亲节已悄悄走进我们的世界,感恩来源于那颗纯朴善良的慈母心。 母亲,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名字!我们的生命是母亲所给予的,成长的鼓励和人生的信念也是母亲为我们创造的。母亲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追求,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可能。一颗慈母心,两行游子泪。正如《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般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无限思索。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我们是否挂念远在故乡的慈母?那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啊!母亲所赋予我们的本能是把母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就如我们在危急时会喊妈妈一样,出自本能的呐喊,跟母亲形成了一种心灵默契。慈母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用发自内心所散播出的魅力感染着我们,使我们的心不再漂泊不定。 成长路上,我们有着“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般的青春活力,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时常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和学习过程中的重重难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母亲用耐心和博爱引导我们,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感受人生的喜悦。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的母亲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塑造好我们的人格魅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慈母心所蕴含着的浓浓深情包裹着记忆的光环,深陷迷惘的我们已给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学会了展翅翱翔的快感。 我的妈妈也是如此,我总让她不要对我太好,我已经16岁了,有了应对挑战的能力了,不需要过多的溺爱了,会让我喘不过气来。然而妈妈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对我做出的一切,都说“虎毒不食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妈妈用她那博大的宽容心和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心撑起我人生的防护伞,为我遮挡暴风雨,化作生命的绿荫。慈母的心是许多感恩的水滴所凝聚而成的坚韧内心,成为我人生中爱的牵绊,为我的生命奠定幸福的契机,勾起我学会感恩的一缕轻烟。人生路上有你相伴,我的生命才多姿多彩! 飘扬的思绪已无处寻觅,淡淡的喜悦萦饶心头。母爱所为我撑起的蓝天伴着朵朵白云,唯独那颗感恩慈母心写在了母亲节。让我们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声:“mother’sdaytoyou。”吧!865个字
感恩母亲 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谁给予你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谁对你嘘寒问暖,时刻给予你无私的奉献;是谁不知疲倦地教导着你为人处世的道理;是谁为了你的琐事而烦恼?对了!是伟大的母亲们。母爱是无私的,是永不停息的。没有一位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不管怎样,母爱终究都是生命中最真挚、最难以割舍的感情。 母亲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上,随即你便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寄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母亲的罗嗦与唠叨也开始厌烦了。然而,当你以一个有理方呵斥母亲时,你曾作何感想?母亲倾注了半生的精力来哺育你、教导你,至死方休,如果在她年迈时,你不孝敬她,反而对她不理不管、大发雷霆,她会有多么地伤心、绝望啊!哪个母亲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索要什么回报?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美国“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多少个事实证明亲情无价!我们应当珍惜此刻的温馨啊! 母爱,感化一切。 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心无慰籍时,她开导你、教育你,教导你“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均化为泪水落于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爱,真挚无私。 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母爱,不求回报。 当你过生日时,她显得多么激动、紧张,为你操办了一切,每年都不落下,总记得比你还清楚。而每当到了她的生日时,却从未见她大大操办过,只是依旧保持着那一脸的微笑,默默地接受你对她生日的淡忘与对她的漠不关心…… 母爱,永不停息。 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学校里,母亲的思念如丝网般牵动着我;陪伴时,母亲的真情与温馨时刻感染着我…… 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千千万万,实数难以报答,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知其中深义,对自己的母亲毫无感恩之心,而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应是有实际行动的,只顾自己而不为父母着想,是十分令人愤恨的行为。 回想起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片段:牙牙学语,背时识字,生病时母亲对我的守护,上学前的叮咛,放学后的欢乐与忧愁;春日里的风筝和草地上的滚闹,夏日里的游泳,秋日里的郊游,冬日里灯下伴我读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对我的爱所构成的温情。谢谢你,母亲!是你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你给予我生命,是你…… 永远祝福你,我敬爱的母亲。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