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2

cpugx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北魏孝文帝历史小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张张1451

已采纳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为推动历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他的改制受封建儒学传统的影响,照搬照套中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和模式,影响了改革的成效,换得的只是对中原儒学传统的因循孝文帝长期接受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族文化的哺育,思想上渴求先进文化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孝文帝较其他胡族帝王入主中原实行汉化,决心最坚定,行动最果断,措施最彻底为我国的民族大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孝文帝的迁都和全盘汉化政策是导致北魏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治决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北魏孝文帝历史小论文

276 评论(13)

难得糊涂?

北魏(386年—557年),也称魏朝,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拓跋魏,元魏。[1]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2] 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北魏历经20帝,共148年。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拓跋氏原是汉将李陵后裔[3-4] ,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数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26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