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Maybe
道德是做人的准则,一个人不到的,那么他可以做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 
题 记 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道德的境界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首先人格的理想境界是真善美道德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正大光明道德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身心和谐 道德的境界有层次之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道德,二是高尚道德,三是圣贤道德 基本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要人们独善其身,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高尚道德要求人们在具备基本道德的基础上,还要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高尚道德之上是圣贤道德,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圣贤有一颗仁爱众生、善利万物、兼济天下的心,是崇高道德和智慧的化身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透彻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站在人类精神的高地,思想泽被人间,人格流芳百世 亚里士兵多德认为: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底线伦理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道德教育要以培养基本道德为底线,以培养高尚道德为目的基本道德是基础,高尚道德是提升基本道德培养的是合格公民,高尚道德培养的是贤明君子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基本道德和高尚道德,培育人格健全的人圣贤道德的培养不是学校德育所能独立承担的使命,但圣贤的思想却是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道德教育的根本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正其心,关键是正其念,重点是致良知 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美好的心灵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从美好的心灵中才能流出美德的泉水育其心,动其心,正其心,净其心,美其心,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正其心必先正其念所谓正其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仰是人生的灵魂,高尚的信仰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本动力真诚,善良,美好,正义,尊重,宽容,大度,感恩,勤奋,质朴,勇敢,责任,爱心,优雅,文明……这些信仰普通而又珍贵,朴实而又崇高,外化为行动,涵养为美德,渗透在生活之中,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世界美好的基石 良知是我们心中光明的道德,是存在于灵魂深处的真善美致良知,就是要在心中洒下光明的道德并使之发扬光大,在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合之生根发芽;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启发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由此生长出出仁、义、礼、智四种美好的品质简言之,致良知就是要启发善良于心灵,播种美德于心田 心灵是田地,良知是种子,信仰是阳光,美德是花朵,善行是果实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 道德教育的途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德教育内涵深刻,涵盖深广,兼容人类、自然、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其途径多种多样,其方式丰富多彩,其方法不一而足,化用两句古诗来说,就是“不拘一格育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提炼出一切工作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启发道德智慧,陶冶道德情感,培养人文情怀,体验道德情境,树立人生榜样,建立人生准则,播种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铸造首先环境,尊重赏识激励,等等在此仅撷取几点经略述之: 1、启发道德智慧 道理,乃道德之理不明白道德之理,就没有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就没有道德愿望;没有道德愿望;就没有道德行为“信、愿、行”三者中,信是基础 信的前提是明理明理方能启智道德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道理,具备一定的道德智慧 读书以明理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易经》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构成君子品格的内在美质涵泳体会,这两句话所带给人的启迪是非常深刻的 读书可明理,感悟生活亦可明理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比之书本,它带给人的启发更多,赐予人的磨炼更丰富总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读书思索,与人交流,感悟生活,感受人生,皆可明理明理重在渗透,启智重在感悟 2、陶冶道德情感 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重在熏陶浸润净化柏拉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人的身心常受美的环境熏陶,不知不觉也会生出一腔美的情感,养出一种美的气质 朱光潜先生谈到美学中的“移情”现象时说:“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与物的姿态和往复回流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谈美、谈文学》) 文学艺术在陶冶情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作用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3、培养道德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要从日常行为入手,经过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让不良习惯远离自身,让良好习惯成为自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自主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莫为”,要让学生在自主教育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素养要注重道德细节,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引导学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时时处处文明自律,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形象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储蓄好习惯,就等于为将来的生活储蓄幸福 文化即德育 生活即德育 “道德教育——心智向善的训练——涉及诸多方面它涉及规则和戒律——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包括具体的指导、规劝和训练亚里士多德写道: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道德教育还必须明确道德榜样的绝对重要性有人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默默无声的榜样的力量更有力,影响更大了…… 除了戒律、习惯和榜样外,道德教育的园地里还不能缺少另一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道德文字要通过生动的文字让人们看到美好的道德是什么样的东西……” 以上是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博士在他所编著的《美德书》序言中写下的一段文字我之所以引用这段文艺工作者字,是因为它比较简明地概括了道德教育的几个要点我还想借此说明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管是规则的指导,还是习惯的养成;不管是榜样的垂范,还是文字的影响;不管是智慧的启迪,还是情感的陶冶……一切都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样,道德教育也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道德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由此可见:道德是一种文化,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文化即德育,生活即德育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体,吸取世界文化的成果,创造一种新文化;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石,融合世界文明的精华,创造一种新道德;以法治社会和道德社会的健全为基础,建设一种和谐的新生活——这是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进展的重要前提而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实现道德教育最终目的——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间!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道”指的是道理,“德”指的是好的品行。“道”的道理,都出现在“德”的身上,“德”的“品行”都产生于在“道”。所以,没有“道”,也就没有“德”,没有“德”,也就看不见“道”的存在。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道,就是“道德”。自古以来,没有那一位伟人是没有“道德”的,也没有一个坏人有“道德”。道德,然而,今天我却看见了一件有损“道德”的事情。 雨初停,我去买一块五的猪肝,然而,店主在秤猪肝的时候说一块五的猪肝,却给我一元钱的猪肝。我是第一次出去买东西,也不懂怎么看够不够量,拿着猪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妈妈说我被骗了,我气愤至极。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 道德,关乎人民的素质,民族的兴荣。然而那家店主,却损了中国人的素质。想想看,他们连中国人都骗,何况外国人?如果外国人来买东西,他们岂不是狮子大开口?他们连国人的五毛钱都要骗,何况外国人的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几千块钱?为了利益,他们居然不惜丢掉我们的祖先辛辛苦苦换来的颜面!中国人的良好品德快被他们这种人给丢尽了!他们这是给我们中国,中国人民的脸上蒙黑!想想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的老一辈出色的科学家用生命,幸福,牺牲自我利益换来的中国人的颜面,中国人的尊严,即将要被类似店主这种人,为了那小小的利益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小小”的“骗术”,所丢尽,被外国人指着骂着我们中国人没道德,不厚道,我就痛心。( 现在,已经有外国人在骂我们中国人了。看看。在美国珍珠港,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垃圾桶在此”;在泰国皇宫,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请便后冲水”;在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请保持安静”。难道现在,还要外国人只用中文写“请不要骗钱”吗?醒醒吧,那些有损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道德的人。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道德,改变这一个局面。我们的“德”要体现在“道”的身上,让外国人知道,我们是有“德”有“道”的人,中国不是那种素质低下的人!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让外国人时时刻刻竖起大拇指对着中国。“道德”关乎人民的素质,民族的兴荣,没有一个良好道德的民族,是不可能兴旺起来的!中国人要想不被别人欺负,不被别人耻笑,国土不被别人蹂躏,就得有一个良好的道德!记住,你永远不是代表着你自己,你而是在代表着整个中国,十三亿的中国人民!你可以使外国人赞扬中国,但也可以使外国人耻笑中国。赞扬的条件与道路,永远比耻笑的条件还要复杂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