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儒道互补论文题目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1

秦---00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儒道互补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可证伪

已采纳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 焉。”(《论语•卫灵公十五》)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任选角度和侧面立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审题】先找三则材料的共性联系,不能只看一则材料。第一则强调人不能人云亦云,不盲目相信他人,而要调查,观察,了解,实践。第二则强调要有甄别选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第三则批判人云亦云,强调见识、眼界要高远。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批判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行为,人要有独立的思考判断。 偏题观点: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坚守自我”,举陶渊明、李白的例子,强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各种外界的艰难困苦下,坚守人格道德的重要性。3、举例唐太宗虚心纳谏,毛泽东“谦虚使人落后,骄傲使人进步”,而三则材料不是强调不虚心,而是强调如何听取别人意见。 适合论据: 1、张悟本在2010年上半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中医养生大师”的名头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下半年被人揭穿封杀,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云亦云的矮子,缺乏自己的判断,让越来越多的人受骗,我们如不分辨,容易上当。 2、传销组织屡禁不止,是因为很多骗子抓住了人们“占便宜、快速致富”的思想弱点。我们一定要擦亮慧眼,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3、商家促销,医院的“医托”,我们一定要正确判断,明确目标,按常理常识判断 4、反思“文革”深层原因,之所以在中华民族产生达10年之久的动荡,是因为人们缺少思考和判断。 5、老一代北大人身上的“北大精神”,“北大四剑客”季羡林、林庚、吴祖缃、李长之在“五四”时期形成的独立,自由,敢于质疑的精神,没有卷入全民无意识的风波。 6、报班热,基金热,盲目送孩子出国 7、冯巩和牛群昔时说的一个相声《减肥》,叫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就上床,必定活不长,上床就睡眠,顶多活十年。第二次又来了,叫饭后百步走必定活不久,饭后就上床必定活得长,上床就睡眠能活一千年。 8、正面例子:真正优秀的都是有思想,敢于质疑的人。如韩寒、易中天 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指责易中天戏说三国误导青少年,隐指应被打入20层地狱,结果惹得易先生大为不满,满脸怒色,但易中天先生不盲从,迎来自己事业的第2春

儒道互补论文题目

145 评论(10)

彦廷爱生活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内圣外王,还有一个是儒道互补。这三个词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  儒道互补-内涵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来都衰落和断绝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儒道两家学说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互补的文化机制,儒道互补犹如阴与阳、正与负的互动和互补一样,相生相融,相辅相成,奇妙无穷,经久不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其内容和结构来看,儒道两家的思想无疑是主 体;就其特质来看,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最具决定性和典型的意义。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逐步确立的儒释道多元互补的稳定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两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居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因而,了解儒道互补,对于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深层底蕴,都是至关重要的。  儒道之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这些差异只是儒道两家关注的问题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因而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并不构成激烈的冲突。惟其如此,才使得儒道两家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形成了相辅相成、恰相对待的局面。它们各有长短得失,且此家之长正为彼家之短,反之亦然,从而使得两家思想的互补成为必要和可能。  补充: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而孔子和老子则分别是儒、道两派思想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儒家、道家的共同理想是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儒家(加法):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达则兼济天下。  道家(减法):强调的则是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穷则独善其身。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互相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往往兼有这两种思想。
27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