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8

1202040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疫情期间旅游业的现状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ikkoneon

已采纳
旅游产业发展呈现阶梯性态势:在第一阶段,游客的旅游大体是观光,目的是看世界,丰富经历,出行方式大多是团队,选择的目的地主要是名胜古迹、名山名水,以拍照片为主,游客在此过程中往往较疲惫。第二阶段,游客旅游目的增加了休闲的需求,目的地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城市周边、自然山水、农家乐园和休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人们的徜徉之地,从容游玩日益成为一种爱好和时尚,消费程度加深,出行方式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驾游的比例大大增加,开始超过团队方式,出国旅游也日渐增加。到第三阶段,人们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目的地选择更在乎环境的优雅和设施的品位,停留时间大大增加,一地滞留型和第二家园式的休闲旅游日渐成为有消费能力者的爱好。其目的不再是为了猎奇或是长见识,而是休憩身心,尽享天伦和自然之乐,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很快,但观光旅游仍处于主体地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项目比较少。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时间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相对较少;旅游时间期限较短,一般多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较少。我国旅游业目前尚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的阶段, 还没有真正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从人均旅游花费看,近十年来旅游人均花费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从2006年的40元上升至2015年的50元,增幅00%;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从2006年90元增长至2015年20元,增幅75%,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增长速度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 与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的差距正在缩小。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未来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将进一步增长,对旅游业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疫情期间旅游业的现状论文题目

150 评论(11)

1144867613

1、出境旅游的发展基础依然强固。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出境旅游市场的扩容。2010-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状态,经济平稳。尽管2020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韧性和坚定的增长态势。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增速成功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这些表明出境旅游发展的经济支撑依然强固。可以看到,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保持收敛态势,典型城市的出境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包括交通、签证、支付、语言环境等在内的出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都有利于出境旅游的长期向好。目的地的竞争,通过中国出境游客的满意度的体现出来。2019年,目的地依然出现了更激烈的满意度竞争,这种竞争会在疫后会表现得更加明显。2、保存元气、保育未来。疫情下,中国出境旅游企业反应迅速,在保障游客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游客权益的同时积极自救,谋划和准备未来。疫情爆发初期,第一时间启动安全保障机制,暂停业务经营,全力抗疫。推出免费退改,升级重大灾害保险等措施,全力保障旅客的安全。分布在世界各地,带团出境的领队、导游尽己所能在境外采购防疫物资,并采取自行托运或通过航空公司等方式,将境外生产、符合医用标准的疫情防护用品带回境内,缓解了当时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同时,出境市场主体尽力缩减成本费用支出,努力争取活下来。在复工复产阶段,积极修炼内功,培训员工,对各类业务的服务标准进行优化和升级。不仅力求维护好与目的地和资源方关系,通过直播、线上业务探讨、产品预售等形式保持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业务市场,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一些市场主体尝试转战国内旅游市场,聚焦有潜力的业务模块。大型旅游集团、以出境旅行社和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出境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投资商、资源商、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积极转型,探索疫后旅游业的新常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动。这些行动既包括资本和市场层面的举措,也包括广受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直播带货。可以看到,有的出境旅行社“在线”发力,瞄准网红经济新风口,推出线上商城,直播带货。有的借力海南自贸港,布局旅游合作项目。有的积极研究游客心智模式的变化,积极开发产品,强化培训员工,希望推出更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3、不惧风雨,目的地满意度水平保持稳定。近年来出境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保持着持续改善态势。即便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比例依然呈下降态势。其中有出境游客的宽容和理解,也有出境目的地提升竞争力的努力和付出。4、对未来的判断和展望:未来依然好,行动正此时。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不均衡性。有些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些依然在持续蔓延,还有的情况是已经缓解的疫情又突然加重。大部分目的地总体上依然持谨慎态度。即使开放,当前穿越边境的行政手续将比原来更复杂,安全检查也更严格。未来我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疫情的防控形势、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有人们心智模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其中有根本性因素和长期因素,也有影响因素和短期因素,各种因素交织,共同发挥影响。5、相向而行的意愿和更积极的行动出境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和对目的地满意度的看法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无论境外目的地,还是市场主体,或者是其他相关方,都存在着有所作为的空间。更需要各方拉手不放手。在相关领域保持密切沟通,分享经验,及时回应彼此关切。从客源地、目的地到市场主体,都应该更多聚焦共同关注,聚力市场复苏发展,相向而行。包括积极谨慎地探讨小范围易调控的跨境安全旅游可能性。探讨研究开放条件,这些条件可以为有成熟的联防联控机制、相互间病例“零输出”记录、互为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有充足的接待能力等。在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方面持续创新。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在加速复苏,也表现出偏爱安全、健康产品的特征。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偏好有可能传递到未来的出境旅游市场。安全、健康和品质将会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在此期间成长演进和已经形成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国内目的地和高端旅游产品,在相当程度上会产生替代效应,影响一些出境目的地和类似出境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中国出境市场会对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更挑剔,更加偏好高品质的产品供给。这就需要市场主体根据我国和世界防控疫情的形势以及游客心智模式的变化,合理规划疫中、疫后等不同阶段的推广重点和对应的产品供给策略。重点推广安全性高、满意度高和有吸引力高的境外目的地,以及系列特色出境旅游产品。将出境旅游的安全和健康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出境旅游的便利性。适当的技术引入是保障出境旅游正常开展的重要方面。
213 评论(14)

Zrfzyl

旅游景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本文核心数据:景区数量,景区结构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5-2021年,我国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5A级景区数量为306个。5A级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1年,我国江苏省5A级景区数量最多,为25个。其次,为浙江省,5A级景区数量为19个;新疆位列第三,5A级景区数量有16个。以自然类景区为主参照国家旅游规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将306家国家级5A旅游景区进行分类,2021年,我国5A级景区以自然类景区为主,共有187个,占比达61%。其中,地文景观旅游景区有90个,占比达48%。故宫博物院拔得头筹2021年,故宫博物院在5A级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此外,5A级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前十名多主要以人文类、自然类景区为主。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态势良好,江苏省拥有5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最多;在5A级旅游景区中,主要以自然类景区为主。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351 评论(11)

物理学院

1、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57万亿元,201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97万亿元。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公报,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合计2019年中国旅游总收入约58万亿元。2、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占总收入比重85%以上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首次突破60亿次。结合收入情况来看,2010-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增加至73万亿元。2010-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其中,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值为1%,2014年,入境旅游市场从规模型发展向效益型转变,入境游收入显著提高,使得国内旅游收入占比下降;2014年后,国内旅游收入比重恢复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仍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贡献主体,且这一比重呈上升趋势;2018年,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度约0%,农村居民对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度约0%。这与国民收入息息相关,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3、跨境旅游成为新热潮,2018年出境旅游人数首超入境人数2018年,入境旅游市场稳步进入缓慢增长期,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2010-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在130百万人次上下波动,而出境旅游人数一路飙升。2018年开始,出境旅游人数首超入境人数,出境旅游成为新热潮。2018年,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2%;出境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7%。2019年,中国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增长5%。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增长2%。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从2014年的8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1313亿美元;但增幅显著下降,2019年增幅仅3%,远低于中国旅游总收入6%的增幅。4、2019年中国旅行社数量超8万家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7亿人次,同比增长8%,入境旅游人数10876万人次,同比增长7%,出境旅游人数11990万人次,同比增长5%。随着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旅行社数量也对应攀升。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2016-2019年三季度末,我国旅行社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旅行社总数为38433家。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旅行社数量情况未纳入统计前瞻观点:旅游行业“一哥”难辨,各城市百花齐放从收入来看,北京、广州、重庆、西安、杭州等重点城市旅游收入保持增长。从入境旅游来看,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占3%;从出境旅游,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潜在出境游力较强;从国内旅行社分布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旅行社数量较多,用户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下沉;从旅游景区来看,江浙地区5A景区较为集中。旅游行业“一哥”难辨,北上广、西安、成都、杭州等地均有其独特的旅游文化和特色;但从需求来看,一二线城市普遍收入水平更高,旅游需求更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从单一入境游向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转变,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未来30年,依旧是中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研究院局长李金早表示,随着“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实施,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提质增效的阶段,世界将充分分享中国旅游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但由于2020年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防止疫情扩散,我国湖北省多城市实行交通管制,并且政府多次建议全国人民减少外出,居家隔离,人员出行的减少势必会降低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期间的国内旅游人数。此外,随着国外几个国家疫情的发展,出入境旅游市场也会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全球和中国旅游市场均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18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