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感悟生命论文3000字怎么写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9

4071607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感悟生命论文3000字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OCkimlab

已采纳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1 感悟:生命的轻与重0级的地震,使天府之国的一角瞬间变为血泪之地。大震震垮了同胞的家园,也触痛了我们蛰居已久的敬畏生命之心。抗震救灾中全社会爆发出的奉献大爱的能力和无数可歌可泣的场景展现着一幕幕敬畏生命的故事,考量出生命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分量,折射着我们国家文明的程度,彰显着主流文化中生命伦理的底蕴。那从瓦砾之下伸出的渴望生命的手以及千千万万渴望救助的生命无不清楚地昭示着在天灾面前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生命伦理显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民族!同情、怜悯、关爱生命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命伦理理念。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与自然强力每时每刻对生命的巨大毁灭相比,伦理的人对生命的保存和改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种比较绝对不会使敬畏生命的伦理迷失方向。对于世界来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本身:已经变得伦理的人,充满敬畏生命和奉献生命的生命意志出现在世界中”。[1]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同心回天的气概,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是这样的顽强不息,是这样的坚不可摧,是这样重若磐石!2 领悟:生命的善与恶通过媒介和电波,耳闻目睹我的同事在露天或帐篷里为获救同胞手术,总是让我想起伟人阿尔贝特·史怀哲和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93年前,在非洲奥顾河畔原始丛林中为非洲人民义务诊疗50年的医生史怀哲,提出了著名的“敬畏生命”这一人类文明中的至善至美至真的思想。史怀哲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2]是否具有敬畏生命理念,是甄别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孰善孰恶的伦理标准。“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程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3]在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亿万同胞用自己的鲜血、爱心、意志和智慧展现了保存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的至善之举,一个人道社会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定格。灾难之后激发而起的敬畏生命、休戚与共是一种最有效的善的社会教化,是人类的生命认知进入较高层次的标志。在同类受难之时,深心凄怆,心怀恻隐反映的是善良人性状态和人文精神。史怀哲十分强调生命在患难之际的“休戚与共”,他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4]在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我们走出了史怀哲批判的这种不能共同痛苦的、对生命的可怕的无知状态。党和国家领导人大智大勇,亲临现场,指挥来自各地的军人;医务人员奋不顾身,有组织地营救;各行各业的自愿者奔赴灾区,无私忘我、自发地援助;无数的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骨肉亲情;……中华大地涌动着关爱生命的暖流!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悲笛呜咽,国旗半垂,全民志哀;……十三亿人为黎民百姓生命的陨落举国哀悼,亘古未有,旷世未见。这些深得民心的大善之举,是深入人心的文明教化,是由大悲到大善的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对敬畏生命理念的集体领悟。3 觉悟:生命的知与行 12汶川地震,带来了数以万计生命的毁灭,造成了数以万计家庭的残缺。同时,也激发了数亿中国人蛰伏已久的对生命的悲悯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人们思考和质疑,天灾之中,是否有一些非自然因素在助纣为虐?在现实中,敬畏生命是否不仅存在着“知”方面的不足,更具有“行”方面的滞后?敬畏生命的知与行,是否存在着大难之前蛰伏、大难之中的惊醒、大难之后冬眠的惯性?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决策是否因为远离敬畏生命的理念而成为灾难的要素?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文化中的失位,是文化的灾难。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生命之外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的主宰。如史怀哲指出的那样:“首先必然得出的一个基本论断,我们文化的灾难在于:它的物质过分发展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5]另一方面,在人类的文化中,敬畏生命的思想处于灵魂和核心的位置。文化的其他形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文学都是生命的意识形态,都应该从不同角度体现敬畏生命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如果只有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人们才能表现出一些对生命的怜悯、同情和珍惜,那实在是生命的悲哀,也是生命伦理的悲哀。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人性中的失势,是人性的堕落。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性畸形发展,大爱大善、大慈大悲的人性取向变得珍贵而稀少;贪婪自私、利己主义的恶欲极度膨胀。唯利是图的资本,将其势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学,自古以来都以拯救生命为崇高的目的,但实际上医学“已经成为资本的新阵地,并为资本所主导”。[6]史怀哲深刻地指出:“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的生命必然存在于黑暗之中”。[7]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之中,在余震的威胁之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中,对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勇敢无畏的援救,让我们看到了闪耀在峰巅之上的人性的光辉;我们渴望这一片人性的光辉照亮依然沉沦于黑暗中的灵魂。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行为中的失能,是人生的迷惘。敬畏生命的理念总是被世俗的生活淹没,为平淡的日子消磨,让繁忙的工作挤退。甚至是给“伟大”的事业冲淡。忙忙碌碌的人们,没有留下践行生命真谛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家埋头科学,艺术家献身艺术,商人在商言商,政客从政言政……人们沉浸于个人的或团体的事务,全然无暇践行敬畏生命的事业。史怀哲批评这种局限的职业观点,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不允许学者只献身于他的科学,尽管这对科学有益。它也不允许艺术家只献身于他的艺术,尽管他因此能给许多人带来美。它不允许忙忙碌碌的人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在其职业活动中做了一切。敬畏生命的伦理要求所有的人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8]如果说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中,从士兵到医生,从官员到平民,四面八方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无私奉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一些名和利的羁绊,用更多的热情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时,用我们对生命的大爱,书写我们光明的人生呢?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命、许许多多的灵魂期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呵护———不仅仅是在大难来临的时候!〔参考文献〕[1]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下转第33页(上接第4页)[2]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6] 杜治政资本逻辑与生命伦理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7]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8]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感悟生命论文3000字怎么写

263 评论(12)

3860510

人生路上,我们常常会感到迷惘,感到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的生命价值。其实,生命价值源于你自己,源于你自己的坚守、拼搏与奉献。我整理了相关的文章,欢迎欣赏与借鉴。 生命的价值议论文精选一 每一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巧妙组合,而生命的历程就像《海滨帝国》所唱到的“一个人出生,生活一段时间,然后死去”。可以说,生命是短暂的,在茫茫宇宙中,生命又是极渺小的。不要妄想自己会名垂青史,无论怎样,生命都是其原本那样渺小,而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价值。 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的永恒。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一生都在为文化革命所奋斗,他以笔作为武器,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作品,唤醒了无数人去拯救国家命运。鲁迅先生从病重至逝世的两个月时间内,共给青年作家和友人写了九十三封信和十四篇文章,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鲁迅先生的生命是渺小的,但他的精神是被世世代代传承的。鲁迅先生便完全发挥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雷锋也是经典人物,“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一直为人们所传唱,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精神成为了人民的楷模,激励着代代青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生命的真正价值还在于寻求真理。 “什么也不怕,热爱神圣事物而轻视其它快乐,对自己的生命毫不挂虑。”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布鲁诺先生的一番话,他因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维护真理,在罗马鲜花广场 被罗马教会活活烧死。他早已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但是他明白,为维护真理而死具有真正的价值。 同样,西班牙医学家塞尔维特在《基督教的复兴》中,阐述了有关肺循环的看法。他的书,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 但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 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所有著作也通通被烧毁。“我知道我将为自己的学说,为真理而死,但这并不会减少我的勇气。”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对自己生命的看法。 只有珍视自己的生命,努力学习,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件事,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即使不成为有名的人、有钱的人,我们最后也可以自豪的说,这一辈子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完全发挥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议论文精选二 每当看到流星划过,我都会问自己:“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于是寻寻觅觅,结果冷冷清清。可是我没有放弃寻找,我相信生命总会有价值。直到我听到普济老僧的话,方有感悟。 同样是茶叶,有的可以沁出芳香,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有的却只能浮于生活表面看似一帆风顺,殊不知这样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注定一辈子活在精神世界的黑暗之中。 当三闾大夫抱着巨石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而“苟”活于世上,当贝多芬用失聪的双耳聆听命运的交响……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他们生命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们遗留下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数千年仍扣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死了,但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活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是这么看待生命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是这么看待生命的,“纵死侠客香,不惭世上英”,李白是这么看待生命的。生命诚可贵,可古之有作为者,为什么将生死看得那么轻?也许他们在乎的并不是自己活了多久,而是自己留下了什么!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掠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得大舞台上走过,不该留下点什么吗? 流星用瞬间的闪现点亮了夜空,那一瞬间她比月亮还要闪耀,于是逝去又有何妨?昙花用短暂的绚丽赢得了赞美,那一刹那她比玫瑰还要夺目,于是枯萎又有何妨?朋友,如果你已在人世间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那么死去又有何妨?! 每个人生命的价值都不一样,而我的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我还在寻找。也许要用一生才能找到,也许用尽一生也找不到。但我知道:是大树,就不做小草;是小草,就要染绿每寸大地! 生命的价值议论文精选三 人生的道路上,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危险的时候,只能靠人类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才能走过去的,对一般人来说;人类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就不怕所有的困难,这种说法还不一定的,也许有时会必然的,只要人类做的那一点。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给人类一次机会,一旦失去了,就无法挽回,要珍惜,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人类如何生存,孟子有句名言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就是;在忧患中使人生存,在安乐中使人死亡。这句话用在这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名人的名言指导的,在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必须先有理想和梦想,不过,在梦想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痛苦在磨难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梦想是人对事业成功的盼望,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努力的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一定要告诉自己;‘我能行’,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重大梦想。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一切,人类的吃,穿,行,住都来源于大自然的',人类的生存不应该与自然的千姿万物做代价的,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用我们共同的力量,保护大自然。 人生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缺乏目标,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并会很轻易地被****。人生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向往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强数年,数十年及至一辈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人生的征途上,有无数的成功者。他们留下了许多脚印,在他们的脚印上,留下了深深的两个字,坚强。 人类的生存要吃穿行住,社会的进步要发展,就需要人们有所贡献,否则,人类难以生存,社会将难以发展,一个真正懂得珍爱生命价值的人在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的同时,更会积极的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人生的价值,也就体他人和社会奉献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无论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命价值的要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踏上成功之路,要从磨练坚强的意志开始。
26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