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egw
地理调查报告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强水量达到170mm;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460mm。 据统计,北京市“21”暴雨灾害死亡人数达78人。其中67名以确认身份死者中:溺水50人,触电7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2人,创伤性休克2人,高空坠物2人,雷击1人,缺氧死亡1人。 这次强降雨中,北京受灾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房山区占约80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经过这次案例,使我突然想到我的城市西安是否有过重大的自然灾害?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为了了解西安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这一目的,我决定通过网络和书籍来查询。 9月19日,西安市副市长朱智生在灞桥区山体滑坡灾害现场召集各抢险救援工作组协调会,听取当前搜救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救援工作。截至发稿时,此次滑坡灾害已造成17人死亡,初步确定15人失踪。 9月17日下午2时10分许,因连续多日强降雨,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办石家道村白鹿塬北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瑞丰空心砖厂和奇安雁塔陶瓷公司部分车间被埋,造成人员伤亡。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治组、善后处置组、地质灾害调查组,分工负责搜救和善后工作。 9月19日降雨停止,现场抢险指挥领导小组立即扩大作业面,投入大型机械30多台加紧搜救。一直在灾害现场指挥救援的副市长朱智生听取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朱智生要求,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全市各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协同作战,抓住当前天气好转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加大救援力度,加快救援速度,全力搜救被掩埋人员。搜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灾害现场及周边山体变化情况,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救援 挖掘机已在核心区域作业 昨日降雨停止,救援作业面扩大,先前轮流作业的10余台挖掘机已全部投入工作。下午3时许,挖掘机开始在插有小旗的核心区域展开作业,这里很可能埋有多名失踪人员。 连续数日的降雨终于在昨天停止。上午10时许,正当救援工作紧张进行时,从白鹿塬北坡山体滑坡监测点传来消息,滑坡裂缝持续扩大到了20厘米。为了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现场指挥部暂停了救援行动,所有人员撤出作业面。 到上午11时许,经过多次监测滑坡裂缝没有明显变化后,救援人员再次进入作业面,10多台挖掘机同时展开作业。下午1时许,在东侧作业面上救援人员发现了两具尸体,死者为一男一女。下午3时许,挖掘机开始在插有小旗的滑坡区域展开工作,这里是被掩埋工人车间内的大体位置。 轻轻擦掉被困女孩脸上淤泥 真希望她还有呼吸 “慢点,这里面有个人……”在灞桥区席王街办石家街道村白鹿塬北坡灾害救援现场,每当救援人员看到埋在土方下的被困者,总会相互提醒,以免被困者受到再一次伤害。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救援现场,几个手拿铁锹的消防官兵正好从“前线”返回营地。此时,他们已经在现场坚守了三天时间。胡杨是西安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的一名战士,昨日是他第二次来救援现场参加战斗了,他和他的战友手中先后救出5名被困者。 “9月18日早上6点10分,我们在砖厂东侧发现人员被埋,就拿着特种器材跑过去。”胡杨说,此时已是事发第二天,被困者生还的可能性比较渺茫,但是所有赶去救援的人都还抱着希望。由于正在下雨,救援人员只能徒手,一点点刨掉压在被困人员身上的泥浆、石块、树枝。“等等,看看她还有没有呼吸。”胡杨说完,用手小心翼翼地擦去被困者脸上的泥浆,“是个小女孩。”在场的人感到些许欣喜,但经反复确认,她已无生命体征。 胡杨和他的战友们尽量压抑自己心中的伤感,回到营地稍作休整,继续待命。 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终级目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路径。从新的发展起点出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科技小论文 ——警惕全球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开空调,使用回收环保纸张,舍弃肉类(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转为素食主义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5吨!)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环保并不难,只要你支持环保,就是你给这个星球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太多言辞,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今,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行动起来,我们虽然也采取了行动,但,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所以,警惕全球变暖,是全人类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答案虽是肯定的,但那又能容纳多少人呢?有人说:治理温室效应的资金太大了,对金融来说是天价。但,如果一直拖延,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地球面目全非,别说金融,就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保啊!所以环境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付之与行动了。
细菌的小秘密 东江完小科技小组 杜雯娟 小时候,大人们总是拿细菌来吓我们,一提到细菌,就会联想到病毒,总觉得它是传染疾病的坏东西,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和痛苦。难道细菌都是害人的吗?它真的那么可怕么?自从《科学》课上学过微生物一课后,才算真正了解了细菌。摸不到见不着,一个针眼大小就能藏几十万个,人们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知道细菌有一多半是好的,还能帮人们生产和制造食物。课后,老师布置我们去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并分类整理细菌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每人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张小报或电子报刊,与全班同学交流。我查阅了有关书籍和在网上白度了一下“细菌的作用”,弹出一连串的关于细菌作用的资料,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如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如我们吃的馒头、醋、泡菜、甜酒、红茶等,都是利用细菌的特殊的作用制成的。农作物的生长更离不开细菌,要使庄稼长得好,土壤必须肥沃,细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物质分解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使土壤变得肥沃。细菌还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帮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但也有些细菌对植物有害,它们能吞食养料,然后分解异物,使土壤板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生活中怎样控制细菌,我还发现了一些小秘密,如:多数人在抄菜的时候,菜抄熟了,要先装一点菜在盘子里烫一烫,然后倒回锅里再煮一下,我猜想这是为了把盘子里的细菌杀死,装菜时盘子经过这样的处理,这盘菜第一餐没吃完,第二餐还可以吃,不会变馊味(农村里的人们没时间餐餐抄菜,都是抄一餐吃两三餐的);还有移栽较大一棵树,为了减少树体内水分的蒸发,要把枝丫锯掉,要在锯段的伤口上包一块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细菌的侵入,使移栽的树容易成活;酿酒的时候,让酵母菌与米饭混合密封起来,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制成甜酒;做馒头包子时,让酵母菌与面粉混合,但不要密封,让酒精挥发掉,在面粉里产生二氧化碳,成一个个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 为了人类的健康,人们要抑制有害细菌和增强有益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充分发挥它们对人类的作用。我想,经过人们的努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细菌被人类开发和利用。从现在起我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理想:一定要学好微生物学,将来当一名微生物科学家,研究人体生命科学,要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健健康康地活到100多岁(范文来源:学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