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的历史小论文高中题目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7

男孩和女孩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的历史小论文高中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jd1991

已采纳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神权色彩和专制色彩。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影响A将小宗紧紧束缚在大宗周围,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把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结合起来,把政治隶属与族长统治结合起来,形成统治堡垒正如《诗·大雅》曰:"宗子维城"B将政治上的上下关系蒙上了一层宗族关系,根据嫡庶长幼的自然差别,进行政治上的权利再分配,确立尊卑贵贱等级,以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团结,巩固他们的统治C在客观上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马列主义观点来看,宗法制对于中国历史的作用是消极的,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极大的绳索"(毛泽东)消极影响:1)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2)不同姓氏与不同宗族间的明显阻截与划分。3)形成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还有形成了社会上的一些体制,如:干部职务终身制

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的历史小论文高中题目

220 评论(13)

p2bsp4jk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开始的,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达一百零九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多次说过的,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一百零九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止的前八十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1949年为止的后三十年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一辈的中国人,是亲自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这两个时期的,并且接着又亲自经历了从1949年以来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同以前的各次革命比起来,是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次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宣布成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次革命引起了全国的民主革命精神的高涨,为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打开了道路。但这次革命远远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谓“中华民国”很快就成了有名无实的东西,代替清朝封建统治而起的,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及后来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回忆辛亥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这次革命的光荣传统,吸取它的宝贵的历史教训,在今天还是有重大意义的。辛亥革命是经过了长期酝酿而发生的一次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辛亥革命的公认的领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十九世纪末,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中间,出现了两个派别,这就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1898年“戊戌政变”的失败,使幻想清朝政府可以实行某些改良的维新派破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和影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宣言中提出了包括“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这个方案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他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清朝的统治来“建立民国”,这在当时,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后,会员们很快地就分头回国到各地去组织革命团体,联合爱国人士,准备起义。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就我当时在那里上学的云南省来说,法国那时在云南修建的滇越铁路已达到昆明,并且掠夺了七个府的矿产开采权。英国也伺机侵掠我国边疆的片马等地。法、英帝国主义对云南省的加紧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云南人民更感到“内巩国基,外御强敌”的迫切,于是积极起来反抗。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创办了《云南杂志》,在发刊词中号召云南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万死不懈,以抗强敌。”一时以昆明、腾越的同盟会支部为中心,联络爱国革命人士,组织了许多革命团
97 评论(11)

小怼怼仙女

论述郡县制的沿革及秦始皇所推行郡县制的具体内容并评价其历史作用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历经10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他还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并统一了全国的法规刑律。他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修筑驰道,还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一系列大刀阔斧、前无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嬴政在执政时,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又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此外,他还兴师动众,五次远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书坑儒。这些作为大幅度摧残并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严重社会危机。秦始皇去世才1年,陈胜、吴广就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王朝仅存在15个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飞烟灭。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
355 评论(11)

pmsj2015

关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孰优孰劣”的思辨新课程中讲到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当然会讲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但学完这一课后,同学们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比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好,更文明或者说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同学们得出这一结论是有“理由”的:一,我们今天的态度就是批判专制、推崇民主;二,在学习本节课时,很少有老师不联系现实有感而发;三,在复习本节课时,老师时常把其与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比较;四,本专题的排序(课程标准和有的版本)是在中国现代政治外交的专题之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专题之前,这极易造成学生比较对象上的模糊。因为同学们的这种结论,关系到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定位问题,当然也就关系到民族的自豪感等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就有责任厘清这一问题。首先,界定的是时间(其实这也是最关键的界定):古代,是古代的希腊与古代的中国进行的比较。然后,我们就可以沿着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进行剖析,两个制度形成的各自的原因和条件。接着,我们谈两者带来的影响,这可以从当时和后世或积极与局限性等角度来分析。最后,我们可以对此问题的结论有所升化: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是当时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是那一时期的人们所创造的管理国家的文明成果,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需要说明的第一点是:这个问题本身是不严密的,因为比较对象不“对等”,因为在今天看来,用“民主”对“专制”可以,但对“中央集权”就不恰当,因为“中央集权”对的“地方分权”,它与“专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又实在难以截然分开,所此题流传甚广自有道理。需要说明的第二点是:民主政治(还有必修三提到的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是古希腊的全部,甚至连主流都称不上,如斯巴达就是专制体制。同时,谈及对后世影响时,也可以指出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西欧中断一千多年的史实。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政治都有深刻的影响。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和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为代表。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有何异同呢?异:一、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就政体而论,有两种主要形式:1.早期政治制度:如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主要在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周时期实行。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结束于1912年。古代西方:1.古希腊:①君主制(公元前2000~前12世纪):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②黑暗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荷马时代。③城邦政体:主要类型有贵族制、民主制(两者最为流行)、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实行的是贵族寡头制;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伯利克里使雅典民主达到“黄金时代”。2.古罗马:①君主制(公元前753年),②贵族共和制(前6世纪末~前27年):主要有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③元首制(前27年~3世纪):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④君主专制(3世纪~灭亡):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二、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⑤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⑥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⑦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统一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⑧专制主义中小央集机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古代西方:1.希腊城邦: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古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国,留下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罗马法。三、制度形成的原因:中国的农业社会产生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型经济,工商业谓之末,一直受着轻视、忽视,自然也就不发达。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封闭、保守、压抑的宗法制度。这种政治重视的就是伦理。反对个人自由,反对贪图私利、越礼享乐,强调天予的尊严、国家的统一、尊卑等级的神圣、品德修养的重要,反对个性自由的发展,压抑种种人性。古希腊的商业经济社会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权,成年公民可以参与讨论重大议案。民主政治使西方人崇尚个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发展,人人生而平等,崇尚个人的财富、个人的爱情,崇尚个人冒险和个人奋斗。四、政治家改革和制定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同:古代中国:秦始皇、汉武帝、王安石等改革家的政治改革大都是解决社会危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古代著名的《秦律》《大明律》等也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古希腊: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等改革和一系列罗马法律颁布,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民主的进程,对后世影响深远。五、文明延续性:古代中国古代文明能够长期保持连续而未发生断裂:中国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长期保持了大致相同的疆域和主体不变的文化,从自我为主体,同时吸收许多外来文化,始终没有出现文化发展的断层。古希腊文明衰落下去:古希腊人直接继承了埃及、巴比伦和地中海沿岸各古老文化并加以发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但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约束,罗马帝国很快分裂。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黑暗年代。六、对后世影响:古代中国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起消极乃至阻碍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希腊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也是现代欧洲文明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最高成就,成为地中海地区两座各有特色、交相辉映的灯塔,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同: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制度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下,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有其时代和阶级上的局限性,它所采取的公民直接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而且雅典虽对内民主,对外,特别是同盟的盟邦却极端残暴,毫无民主可言,公民范围缩小,堵塞了雅典在政治上的自我扩张之路。
29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