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2600326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般来讲,自己写出来的话与他人发表的内容不会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己发表的系列论文中不要使用相同的句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表达方式,这是最容易出现雷同的原因。另外,如果必须引用,最好只引用核心语句,对其余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复述的常用手法包括语态变换(将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或反之)、颠倒因果关系顺序、改变状语从句位置、调整句子结构和断句、替换同义词等。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写完之后文章重复度过高,因为文章是有查重的相关要求的,这不得不感谢几年前的那个不知知网事件的主角,把重复率以一己之力下降了10%,甚至是更多,但无论如何学生写了论文还是得查,重,知网和维普查重都是要花钱的。有一些免费查重的软件,自己当时毕业的时候用的一个软件叫做paper word,这个软件每个人拥有三次的免费查重的机会,基本不限次数,但这个并不是完全实名制的,就是你换个手机号码换个社交号码,重新注册一个还可以重新用刷新次数。所以在论文写作的阶段基本定稿了,但是老师那边还没点头呢,需要给老师提交一个查重的报告,用这样一个大致测一下是可以的,自己亲测的经历就是和维普上面的差距并不大,相差绝对能控制在5%左右。知网和维普查重都是要花钱的,1000~3块钱,这还只是普通本科论文,大部分院校的本科论文要求8000字以上,大家随随便便往后面放一放发挥一下思路,那就是1万加。就算1万字查,重一回30块钱,这30块钱干点什么不好,而且不是查一次就可以搞定的呀,查完之后还要调格式,老师看了之后可能还要改内容。基本上按照往年的经验毕业生这个文章真正到查重结束之前花钱查的次数要在2~3次能控制在三次以内,这就算是比较幸运的了。用这些免费的查询网站,大家不要完全相信,只能是查重之后看到那个查重的报告,哪里飘红了自己去改一改改重复度的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过多的阐述了,这么多年网上经验有的是自己稍微花点心思就能把重复度降下来,较为理想的是控制在15%以内,因为到维普和知网上面可能还会略有上升。因为那两个大的网站的论文库是更全的,基本不总体不超过20%,这是没有问题的。
1:修改结构句子被检测系统标成红色,说明该语句和数据库中某篇论文的重复率过高,我们可以改变这个句子的整体结构,调整句子主谓宾的顺序,也可以采用疑问句,肯定句等其他的常规句式,来躲过查重系统的筛查。2:同意转化在检测系统中,连续的13个字符和数据库论文相同会被视为抄袭,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我们可以将句子里面的词语用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替代,这样句子将不会被检测系统查出,标为抄袭。3:翻译降重不同语言在相同语境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翻译软件翻译出来的内容也有些许不同,将被标为重复的句子用不同的翻译软件进行翻译,最后得到的文字会存在差异,从而避免了重复率过高的问题。4:图文转换基本上在市面上主流的查重软件都不会的图片进行检测,我们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将重复句转化成图片显示,或者用表格等工具重新表述出来,达到降低重复率的效果。
降低论文重复率的方法有两种:人工降重和机器人降重。首先是人工降重法:重复率高的句子主要用其他方式表达,如同义替换,改变语序,把短句改成长句,把长句分成几个短句,最后理清逻辑,让句子逻辑清晰,语句流畅。但是有时候这种方法尝试后查重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别人会想到你能想到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比较笨的方法,就是用翻译软件把论文翻译成外语,然后翻译回来,最后理清逻辑,修改语病,让整篇论文顺利上下。(但是翻译软件不是很推荐,很复杂,质量不高)。二是机器人降重法。机器人降重法是利用专用的改重降重系统直接智能降重,虽然说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工,但是现在在使用上确实比人工方法快捷方便很多。它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时间成本。尽管说人工智能有很多好处。但是毕竟是机器人。机器降重后,我们还需要自己再彻底梳理整篇论文的逻辑思路,优化调整论文的整体结构,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