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6

huibin201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043450341

已采纳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趣引思,优化导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以情感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营造一个“趣”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以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在花果山水帘洞中,孙大圣准备给小猴们分桃…如果把一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得几只桃?可半个桃怎么表示呢?这下可难倒孙大圣了,同学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创设情景,诱导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教师的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动态性、个体性、情感性。 钻研教村,挖掘教材的实质。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材料,教材本身虽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死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去寻找创新能力培养的切人点。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识认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新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巧妙设计教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法以突出创新为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前提。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参与操作,玩中求知探新。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性相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参与讨论、发现、激活创造思维。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如教学“年、月、日”时,笔者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 什么是闰年?”也有的问:“我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上旬、中旬和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听讲,更主动地参与教学。 参与猜想,培养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粗线条的、跃进式的思维。 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 参与开放性练习。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综合发展,教学中既要重视发现知识规律,又要重视知识运用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的锻炼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174 评论(8)

那年十七岁

一、 改变传统观念,相信学生有创新潜能 长期以来,因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一谈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所得到的,都可理解为创新。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培养,作为教师应确信:一般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潜能。如何去挖掘这种能力呢?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先复习已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发给学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干个,有面积相等与不等的。接着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计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通过剪拼得出了五种不同的推导计算方法,最后大家汇报讨论,归纳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发现,那些平时被视为“学困生”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学生们的“创新”、“发明”。二、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指导者,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发展,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造行为的发展。只有在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张,才能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没有民主的氛围,许多学生就有可能不敢去想,不敢去猜,即使想到一点什么,猜到一点什么也不敢讲。唯恐说错了挨老师的批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或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诱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例如,教学“求长方形周长”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思考后,想出三种不同方法求出周长。方法一,28+15+28+15=86(米);方法二,28+28+15+15=86(米);方法三,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然后,我又问:这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28+15=43(米),43×2=86(米)。这位同学说完后,我又马上说;“你讲得真好,这个方法很独特。”在这四种方法中,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一致认为方法四最好。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发挥了自己最高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三、 留出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诱发创新灵感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直接,学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而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凡是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时间,如果问题一提出马上就让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作出反应,而多数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总之,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发展起来。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围出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哪几种围法?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多少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得出有五种不同的围法,并且发现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学生又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并且正方形面积最大。这样,学生探索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我国的教育家对质疑问难也很重视,他们提出:“学则需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李政道博士对科技少年班的学员讲:“如果你们不提出问题,你们就一辈子做不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作,那终其生,只能是
321 评论(10)

佐罗傲骨

人民币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27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