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p328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86名,印度第130名(直接反应发展程度),中国护照含金量全球第72名,印度第79名(从侧面反映人民富裕程度和国家国际影响力) 
简单说说吧。中印关系自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处于和平友好的状态。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运动,这一主张符合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对此是相当欢迎的。而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也为很多国家,特别是亟待发展州区自己国家利益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方针和对话精神。此时,中印两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同作为被列强侵略蹂躏过的国家,百废待兴;而且两国又是人口,资源较为丰富的潜力大国,因此两国在发展中互补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并不能说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一己之私,或者说不切实际的想法改变了这一切。从不结盟运动开展以来,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有声有色的活动使得不少第三世界国家追捧印度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国,对此中国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则被印度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地位”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印度需要进一步的行动,特别是在领土上,要为自己打造一个“战略缓冲区”,从而加强自己所谓的国家安全。对此,尼赫鲁甚至说:“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在国际舞台上彻底销声匿迹。”可见尼赫鲁对于印度国家定位问题上的偏执态度。最可悲的是,印度的“战略缓冲区域”居然指向了中国。选择的目标则是我国的吐蕃(XZ)。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中国究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印度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根本的冲突,因此两国之间即便是再友好也是表面上的,因此中国就是印度的威胁;二是因为吐蕃高原南边就是印度的阿萨姆平原,两者海拔落差高达三四千米,中国一方占据制高点,无论进攻还是防御,印度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而印度当时的新首都——新德里正是在阿萨姆平原之中;三是因为有“历史依据”,所谓的“历史依据”,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区居然继承了英国侵略者在其他国家埋下的争议,这本身来说就是个讽刺。正是这三点,使得尼赫鲁认为有必要从中国手中夺取部分吐蕃,甚至拿下全部吐蕃乃至青海。紧接着尼赫鲁居然行动了。在中印边境多次挑衅之后,印度正是大举入侵我国的吐蕃,随后,对印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短短几个星期时间,装备着来自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援助的各式武器弹药的印军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满满自信的印度人犹如被泼了一盆凉水,面对着战败,印度整个民族的自信轰然倒塌。自1962年中印冲突后直至今日,印度一直处于警惕和恐惧之中,生怕中国某个时刻对印度发动突然袭击。以上就是我对于中印关系的简单叙述。我认为你如果要写一篇有关中印关系的作文,不如从两国相似的历史和国情为出发点,以“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为主轴,围绕中印关系写一篇议论文比较好。
楼主不要见印度这么嚣张好像要跟中国过不去似的。其实你仔细看一下印度的动作,就能明白印度真正想干的是什么。印度的动作分成两部分:1,跟中国叫板或者抬杠。2,政府出面澄清一些绝对可以引发战争的谣言。换言之,印度似乎有意想表现出跟中国关系紧张,但又怕真的跟中国打一仗。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们如果站在印度人的角度,就能明白印度现在最需要什么,以及获取最需要的东西所能想到的最简单、安全、有效的办法。印度跟中国一样属于人口庞大,领土广袤、相对贫穷却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国家。这决定了两个国家所需要的东西,很多都是一样的:和平的发展环境、大量的国外投资和技术的引进。然而对于印度,不幸的是有个中国挡在他的前面,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目光,使得人们注意得到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市场,却忽略了同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印度。然而对于印度,幸运的是正因为中国过于显眼的国际地位,使得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军事强国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因此,在国际上表现成为一个跟中国关系紧张的地区性大国,则可以很好的引起美国、俄罗斯等忌惮中国,又不便直接跟中国对着干的国家的帮助。在美国人眼里,可以借助印度,来限制中国,以达到自己限制中国的目的。这样一来,印度就可轻易的获得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以及源源不断的经济投资。中国以前其实也办过跟印度现在一样的事,1974-1989年间,中苏关系紧张,使得中国获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政治、经济援助。苏联一完蛋,中国成了最大的目标,所以我们的外交在1990-2008年一直处于低调状态以避免吸引注意和招惹别人,以获得和平环境。所以现在印度想做的,是发展经济。他也想要和平,但为了得到美国、俄罗斯等的帮助,他要表演的像是跟中国关系紧张。
1962啦,真实的边境啦,历史积累的那啥啦,某些地方自称印度之子啦。。。。
凑个热闹吧。我本来是看超级比克大魔王而来。呵呵。 随便说说,我以前以为中国就够好大喜功了,可比起印度来,算得了什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应该看过?那是印度很多人民的真实写照。贫富分化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从我所看过的报纸、影像资料,以及去过印度的一位亲戚的说法,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很多(非常多),不知道孟买的公厕问题解决了没有。然而他们却舍得拿几百亿美元造航空母舰,在军费上斥巨资,我真不敢苟同此做法。 当然,印度的软件业在世界上屈指可数。英语是他们的第二母语。如果他们能踏踏实实搞基础设施和经济,强壮了国家富裕了人民,态度再强硬才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