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5

一站币上岸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研究鲁迅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鹏要做学霸

已采纳
作家鲁迅的资料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研究鲁迅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

318 评论(9)

北方以北SKY

批判现实中丑陋的社会现状
125 评论(14)

琦琦的考研路

以笔为剑,唤醒麻木的国民性
142 评论(8)

格子蚜虫

鲁迅,1881 年9 月25 日生于浙江绍兴,1936 年10 月19 日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 1898 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 年到日本留学,4 月入弘文学院,6 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1906 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灵魂。在《河南》杂志上发表了《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 年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出版。1909 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 年2 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任部员和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员。后任佥事和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公余校录古籍,研究佛学和金石拓本。1918 年5 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此后三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 余篇。1920 年8 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 年12 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 年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彷徨》出版。这些作品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力作,对后来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除了小说,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最初的杂文集《热风》于1925 年出版。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这些杂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解剖社会和人性深刻遒劲,文风犀利活泼,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感染力,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特有的文学样式。20 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未名社,终其一生为培养文学青年付出了巨大精力。1926 年8 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1927 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4 月辞职。同年10 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于此,专事写作。 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并开始研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过多种文学期刊。在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中与“民族主义”、“第三种人”等派别开展论战,也批评了“左联”内部的“左”倾思潮。1936 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他留下约一千万字的文化遗产,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鲁迅主要著译书目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 年,北京,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1924 年,北京,新潮社。(修订本)1931 年,上海,北新书局。热风(杂文集)1925 年,北京,北新书局。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 年,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杂文集)1926 年,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 年,北京,北新书局。坟(论文杂文集)1927 年,北京,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1927 年,北京,北新书局。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 年,北京,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 年,上海,北新书局。三闲集(杂文集)1932 年,上海,北新书局。二心集(杂文集)1932 年,上海,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 年,上海,天马书店。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 年,上海,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 年,上海,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 年,上海,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 年,上海,同文书局。拾零集(编《二心集》时被审查机关删存之杂文)1934 年,上海,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 年,上海,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 年,上海,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 年,上海,天马书店。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 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 年,上海,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 年,上海,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1937 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 年,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 年,上海,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 年,上海,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20 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 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 1938 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1941 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弢编)1946 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 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 年,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 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选集1952 年,上海,开明书店。鲁迅小说集1952 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弢编)1952 年,上海出版公司。
210 评论(9)

也曾相识

改变民族的精神,改变民族的劣根性
33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