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uze
高校小伙伴和研究学术的都会和论文打交道,其中涉及到的著作权法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这项法规中抄袭和剽窃是一个概念,在口头和书面中大家一般都说抄袭。在论文写作中,文献资料肯定少不了,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怎么引用别人的文献资料,避免剽窃,其实这个问题说小不小,说大不大。说大吧,大家只要很少引用、多注明就行了,说小吧,最近这几年,各个部门在严查论文抄袭(剽窃)行为,而且会进行常态化通报。剽窃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使用了他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官方一点的解释,比如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的《论文作者手册》中对剽窃(或者说抄袭)就是这样的: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对于论文,剽窃分两类:一类是剽窃观点,用他人观点不注明;一类是剽窃文字,就是照抄别人文字表述,也未注明出处,也没用引号。众所周知,论文看重的是观点的原创,所以前者比后者严重。实际上,如果你论文中的某个句子和原始资料很相似,比如结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话重述的话,就算你注明了出处,这还是属于剽窃(或者说抄袭)。我们不能简单地改变资料或者简单总结,必须完全重塑观点和句子,否则就直接引用吧。那具体包括哪些行为呢?1、观点抄袭直接抄袭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观点、结论、论点,而不是引用。2、论据论证抄袭抄袭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中的论据、论证、结果、调研、设计等。3、数据抄袭直接使用别人研究成果中的调研、实验等数据。4、图像抄袭直接使用别人独创的图像,或者照抄别人独创的图像表现形式。5、概念抄袭抄袭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中定义、原理、公式等原创要素。6、句子抄袭照抄原话,没加引号,没有重新组织他人论文中的观点。7、引用原话过多这点很好理解的,一篇论文如果太多别人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即使加了引号,也是剽窃。8、套改句子虽然重新组织了句子,可是整体表述结构或情节和他人很相似,属于剽窃。比如去掉几句、颠倒句子、增加几句等都属剽窃。其实从著作权法角度来讲,抄袭应该是把他人作品或作品片段窃为己有且发表的。因为抄袭侵权需要有四个必要条件,一是此行为要有违法性;而是客观损害的存在;三是和损害存在因果联系;四是行为人存在过错。因为抄袭需要在发表后才能产生侵权,这样就有了客观的损害事实,所以从著作权法上看,认定抄袭一般是已经发表的抄袭物。不管怎样,剽窃(或者说抄袭)行为是可耻的,是不尊重别人智力成果的行为。要么你直接引用,但不能多,要么就完全用自己的观点进行重写,但不是乱拼乱凑。 
抄袭和剽窃是同一概念,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 判断著作权剽窃和抄袭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字数的多少 “使用”相同或相似文字的字数多,并多处“使用”,或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程度高。如果仅仅是几句话,或少数文字雷同,不构成抄袭。但是雷同字数的多少不是判断抄袭与否的主要依据。 二、“使用”文字在作品中的地位 即使有的作品“使用”他人作品雷同的文字不多,但是足以构成该作品的精髓或主线,也构成侵权。如“使用”他人创作的经典故事,该故事在该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或贯穿全文,且故事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构成抄袭。 三、是否是合理引用 《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或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超过“合理使用”限度的“使用”行为当然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就是抄袭。 判断是否合理使用,可参考目的性要件、比例性要件、形式要件和合法性要件等因素。 四、两者使用相同描述是否属于公共知识领域 根据著作权法基本原理,作品的构成元素、原生材料、事实等创作素材属于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他们进行创作。一部作品的独创性正在于作者运用其独特的技巧、知识、判断等思维和表达能力对这些原始素材进行独特加工。因此,创作新作品时,对他人既有作品中所表述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可以自由利用,但绝不能完全照搬他人对上述素材的描述方式。当某一思想只有唯一的或为数极少的表达时,即表达与思想融合为一时,该表达才进入公共领域而为著作权法排除保护,如:科学公式、发明方案,设计方案,国家法律、时事新闻、历法、通用表格等。否则,对“共知知识”、“客观事实”的介绍同样要受著作权法保护。 即使对于作为公共知识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无论何人何处的表达都不可能具有唯一性。“每个时代都会根据现实需要重新诠释历史,所以,相同的历史才可以写出无数不同的关于历史的文字。” 每个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即表达方式,是一种个人创作的结果,是一种智力成果,应受法律保护。如果后出版的作品“使用”的历史故事同先出版的作品历史故事相同或相似,且文字表达基本相同,就构成抄袭和剽窃。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搜索“四川律盾律师事务所”公众号,关注即可免费咨询!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对于论文的抄袭率要求,很多学校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宽松,在20%-30%左右,超过的需要导师签字;有的则要求论文的抄袭率控制在5%-10%以内 具体不同的学历或者不同的学校对论文检测抄袭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本科论文抄袭率<30%可申请答辩;<15%可申请院优秀论文;<10%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25%有一次不超过5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 硕士研究生论文抄袭率<20%可直接申请答辩;<40%有一次不超过2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40%直接延期半年 博士研究生论文抄袭率<10%可申请答辩;>20%直接延期半年至一年答辩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采用的论文检测系统不同,得到的抄袭率结果也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每个系统查找范围不同,也就是说他们的数据库收录的资源是有区别的,如果你采用的论文检测系统刚好收录了你参考的文献,那么你的抄袭率结果查出来自然就比没被收录的系统要高 然而资源库只是一方面,查出来的抄袭率结果高不一定就证明该论文检测系统更准确,因为这其中还有一个算法的问题你以为你改几句话,加几个字,句子重新排列组合下,系统就检测不出来了么? 不管学校采用什么论文检测系统,都要进行论文自查
法律分析:1、抄袭他人论文是违法的。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他人作品,或歪曲、篡改、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行为人应当就其行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引用内容超过论文总内容的百分之三十,则会判定为抄袭。要注意:学校采用的论文查重系统不同,得到的论文查重报告也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每个系统查找范围不同,也就是说他们的数据库收录的资源是有区别的,如果你采用的论文查重软件刚好收录了你参考的文献,那么你的重复率结果查出来自然就比没被收录的系统要高。所以在选用系统前,先看看学校的是采用哪家系统,才好对症下药。论文怎样降重1、比对查重报告,在论文中对重复部分进行标红。该操作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查重报告哪里标红,原文就要对应标红。需要耐心和细心。2、降重原则:论文降重改写,改变语言表述,不改变句意;这个应该不必多说,论文降重改写应当基于原文本意的前提下将语言重新组织。不然降重没有意义;以半句、整句、多句为一个降重改写单位。3、专业词语转变表述。像化学、医学等专业词语较多的,要转化专业词语的表述。
本科毕业论文伪造数据会很严重吗?近年来,教育部对于学术不良风起严厉打击,从2021年1月1日起,本科毕业论文每年抽检一次,不少毕业生表示毕业太难了,那么,抽检的内容到底是有多严格?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本科毕业论文每年抽检一次是真的吗近日,教育部公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2021年1月1日起,本科毕业论文每年抽检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如查实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将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论文水分有多重?一方面是存在着造假;另一方面就是“胡编乱造,不知所云”,甚至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答辩完之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论文课题的意义到底在哪?又或者说毕业论文(设计)只不过是应付毕业的手段罢了!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最新发文强调:将会试行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都会进行。很多的学生看完详细内容,都不自觉得慌了起来,不乏有人说道:真的难毕业了!抽检的内容到底是有多严格根据办法内容得知:试行本科论文抽检工作,其重要意义就是为了保障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该项工作是由教育部直接负责,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监督,任何单位及个人都无法对该抽检工作造成影响,违者必究!此次划分的抽检比例也做出了明确性的要求:不低于2%,抽检的对象就是上一学年度毕业的学生,如果论文存在较大的问题,其本科学历也将被追回,不被承认。查重并不是重点,而重点就在于论文课题的选题意义、相关的写作安排、以及论文内容的逻辑构建、专业能力和学术规范等等。被送往抽检的论文是需要经过多位专家的评审,一次评审不合格,还会进行二次复审,若均不合格,则该论文就被认定为“问题论文”。问题论文的发现后果将会如何?其所在的高校将会被进行质量约谈,要求整改,并且招生计划将会减少,相关人员的责任依法必究。如果说某个学校有连续三年出现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学校的招生资格都会被暂停!可以看得出来,当前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要求就是“宽进严出”,如果学生还是只知道上课就睡大觉,毕业论文水分过多,拿不到学位证书就等于说是大学白上。该通告一出,更让人感觉颇有趣味的就是,有不少的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说:“千万别抽到我”,目前阶段初步制定的计划是2%,试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安排,后续应该是高于这个比例。相关的内容要求如此严格,这就给学校释放了信号:各院级指导老师应当从严分析学生论文,保证抽检工作的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