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韦邵
表征(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表征类型:认知地图:一种对综合环境经验的心理表征,主要包括顺序、方向、距离乃至时间关系等信息。表象:当我们在想象某个人或某个东西时,我们的心中似心中乎就会出现相关的形象。心理学把这种出现于我们心中的形象叫做心像,并且认为它是人类心理表征的一个部分。图式:人类对各种世界知识的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并且作为认知单元存贮在心理。 
自然科学文献里用“表征”,如表征什么什么特性。其他用“表现”。以上“表征”“表现”都是动词。自然科学文献里“表征”还可能是形容词,作定语,如“表征电压”。
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认知模型认为表征的成分都是一些不同的成分,不同的状态强调这些不同成分的差异性。认知的心理表征的观点认为,不同的成分就是不同的实体,它们从特征罗列的表征到语义网络,再到结构的表征与图式是变化着的。认知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概念结合。这种从原始单元形成较复杂的概念的能力是语言的特殊情况,它通过并列衔接表征物体的形态单元(主要是名词)。与表征这些物体之间关系的其他单元(主要是动词)来描述许多动作,这样可以自由而容易地结合许多概念,因此符号表征具有的成分结构即角色中项(role argument)可以促进概念的结合。扩展资料:关于表征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Allan Paivio(1969,1971)的双重代码假说认为,人们具有言语和表象两个平行的认知编码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转换和提取。按照Paivio的观点,心理意象是针对我们在环境中所观察到的诸如树、河流等物理刺激的类比(analogue)编码(一种维持了被表征物的主要知觉特征的知识表征)。另一种相对应的学说是单一的命题表征假说,它认为无论是抽象的住处还是形象的信息都是由命题组成的概念系统存贮的,人们之所以具有表象,那是命题或概念的激活所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