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3

mm_ww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糖类化学论文怎么写的高中生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wenzori

已采纳
浅谈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对学习化学劲头不足,觉得化学知识规律性不强,又繁又杂,难以把握和记忆,觉得所做题目也与课本知识不相关联,经常向老师问到:究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一味地要求老师教他们的学习方法,有的甚至把方法当作捷径,认为有捷径可走,我在这里明确的告诉大家:学习上无捷径可走,唯一的方法是勤学苦练。古人也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是有捷径走的话,一些古人,一些专家,学者老早就研究出来了,老早就著书立说了,根本沦不到我们现在还来告诉大工业家。话又说回来,学习上虽无捷径可走,但并不是说学习上需要讲究方法。不过,只有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才有方法可讲究。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怎样讲究方法呢?下面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精读 课本是知识的依据,我们在上新课之前必须对新的内容先进行预习,对新的知识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进一步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其内容,掌握其实质和含义。阅读时,应边读边思考,多联系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验,多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多提问题,对于自己尚不理解的疑难之处做好记号,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基本使概念清楚明晰,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再完成适量的作业,这样既吃透了知识,又巩固了知识,既节省了时间,又在应用时能押洒自如,如要正确地理解和灵活应用“物质的量”,就必须从下列几个有关联的概念去精读: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12克碳所含的碳原子数。 二、归纳 有些同学既喜爱化学,又害怕化学,原因之一就是化学的“繁、难、乱”。我们可以学会用归纳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从有关的知识点出发,以物质的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例如,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物质时,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学习,把所学知识系统化: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它所形成的氢化物的性质——它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性质——它所形成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它所形成的主要盐类的性质。在每一族里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我们可以按下列顺序来学习: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保存等。 2、根据物质的特点,将物质进行归纳,例:与“黄色”有关的物质:S,Na 2 O 2 ,AgBr,AgP,Ag 3 PO 4 ,HNO 3 含Fe 溶解了少量Br2的溶液等。在有机物的水解方面,酯类物质既可用酸也可用碱作催化剂进行水解,蛋白质既可用酸作催化剂又可用碱化催化剂进行水解,而糖类只能用酸作催化剂水解, 只能用碱作催化剂进行水解。 3、根据一些典型的例题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化学上的计算主要是以“物质的量”为基础的计算,所用的数学知识也主要是涉及比和比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难就难在把化学原理搞清楚。要先把化学原理搞清楚了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常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归纳:守恒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估算法,极值法,转换法,变形法等。 三、巧记 1、理解记忆 知识理解透彻了,记忆得快,记忆得牢。例如,我们在记忆醛类物质的性质时,先要理解醛基是醛类物质的官能团,醛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官能团上,这时我们就可以记住醛的主要化学性质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了高分子全连节的组成,就可以推出其体,我们理解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就能推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主要的化学性质,这样就便于记忆。 2、归纳记忆 把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联想,组合或分块,可以增强记忆的兴趣和效果。如常见易液化的气体HF,NH 3 ,CL 2 ,CO 2 ,SO 2 等;通入过量CO 2 气体仍有浑浊现象的有浑浊溶液, 溶液,NaAlo 2 溶液C6H5ONa溶液, 饱和溶液等。在这一点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归纳方法,如按照元素周期表的主族进行归纳记忆,按照课本上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纳记忆等都可以。 3、比较记忆 对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通过比较,可分清异同,防止干扰。例如:对同位素,同不比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种概念可列表进行对比记忆。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等可列表对比记忆,对于Na2O和Na2O2,Na2CO3 和NaHCO3,有机物中的不同类物质之间都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 4、歌诀记忆 对于一些需要记忆又是无规律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可编成通俗,生动的歌诀来帮助记忆,如把过滤实验操作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包括了整个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把氧化还原反应议程式配平的步骤编成歌诀,“标好价,找变化,求倍数,配其它”;把分液漏斗的操作概括为“下流上倒”;把洗气瓶的操作概括为“长进短出”。把电解池中阳极的变化编为“活性原子进,惰性离子出”等。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要单纯为解题而练,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课后的练习是为课堂中作进的知识服务的,练前应回顾课堂的知识要点。分析某一习题时,要考虑用谈课堂的哪些知识要点,哪些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哪些是与旧知识一起综合运用。练后还要想一想哪些知识尚未应用于练习中,但还需要掌握。即练后要小结,把所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道。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糖类化学论文怎么写的高中生

278 评论(11)

fianna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看到了祖国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后来,我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向妈妈询问,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人民渐渐地从吃不饱,穿不好变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还用剩余的钱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 祖国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零八年黑瞎子岛的回归使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击败了种种困难。在2001年中国荣幸地成为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中华人民也成为了奥运的主人。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间,发生了无数,改变了无数,相信未来的几千、几万年间,中国还会更加飞腾!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中国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教
14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