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miteqhq
语言是一门艺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课堂教学中, 教师巧妙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 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自觉、自由地走进教材, 融入生活, 往往会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充满个性, 充满灵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语言艺术。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走向成功呢?( 一) 控制好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宏亮有力, 圆润自然。圆润悦耳的声音能愉悦学生, 喑哑、刺耳的声音会刺激学生, 教师的嗓音质量会影响到讲课的质量。但讲课毕竟不是表演, 它应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接近生活。(二)注意吐字吐字清晰, 连贯流畅。讲课不宜有太多的重复, 一般情况下, 讲课声音一过即逝, 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听明白, 容易接受, 其有声语言就不但要宏亮, 而且还要清晰、自然流畅, 因此讲课很强调语流的自然、连贯、流畅, 要符合人们的听话习惯。(三)控制好节奏讲课有声语言的节奏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应该是有起伏的。随着讲课者的感情及讲课内容的变化, 讲课也有高潮的涨落, 节奏起伏也会有所不同。但讲课中的这种节奏对比和表演中的节奏对比有所不同, 它较为接近片段状态的口语节奏。( 四) 注意词汇的运用词汇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而词则是这一系统中最本的建筑材料。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教师的词汇运用做到: 规范, 即运用普通话常用词汇进行交流; 准确, 即能恰当表达教学内容, 不走样; 生动, 即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 更能激发学生的联想。此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语言的运用还应该注意: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精练, 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及修辞的规范, 不带语病, 不引起歧义。第二,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索, 不说废话, 杜绝套话、半截子话和空话, 杜绝赘语。第三,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第四,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推理要富于逻辑性, 论述问题要有系统性。教育性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的活动, 因此, 教学语言当然要具有教育性。教学语言应该深思熟虑,能够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的教育性语言, 它具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教师要避免讲粗话、脏话和假话, 更不能恶语伤人, 不能以讽刺和挖苦性的语言批语学生,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加强语言修养, 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育学生, 发挥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作用。启发性教师用语言教学, 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还要引起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跟随教师语言叙述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 教师一面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一面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 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步步地寻求答案, 获得真知。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仅仅在于课堂中多提问, 它更注重教师语言内在的启发因素,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口语化教师要善于将备课讲稿转化为口头教学语言, 做到通俗易懂,亲切感人。与书面语言相比, 口语借助于语言的细微差别、语调停顿等一系列手段, 产生言语的特殊表现。在教学中, 通过口语化的教学, 把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表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增强教学效果。口语化的教学语言要求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避免使用方言土语。口语化的教学语言还要注意证据和声调的运用, 恰当地使用语气和声调, 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虽然我们提倡教学语言的口语化, 但这不等于要用生活中的口语进行教学, 这种口语化是以口语形式表现出来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综合, 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是最有活力和表现力的。口语不同于书面语, 也不同于朗诵或舞台上的道白, 它有自身的韵味, 这是由口语的特点决定的。生动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直观形象, 语调情真意切, 富有情趣、充满情感色彩, 有丰富的表现力。心理学研究表明, 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 分钟, 这要求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艺术把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听课上。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 指教师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开启人的智慧, 强化记忆。教师的讲课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注意讲课的声调应既平稳又有合二情理的抑扬顿挫; 用词造句既有科学的严肃性, 又有优美的文学性; 讲课既富有哲理, 又有幽默感, 富于情趣。为此, 一个好的教师, 应该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涉猎, 还应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总之, 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由于语言与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 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反映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学语言, 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 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 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选自《最后一课》的令我觉得十分感动的语句。《最后一课》是由法国作家都德写于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文章描述了普鲁士军队将要占领柏林时,韩麦尔先生给他的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课时的情景。我忘不了韩麦尔先生在失去教授母语机会时那张惨白的脸,我忘不了调皮不懂事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痛彻心扉;我更忘不了我深深眷恋的母语。是她,让我第一次发出了“妈妈”的语言。是她,让我与周围的人自如交流。是她,让我了解了我们民族的博大精深。是她,带给了我美的享受。是她,让我体会到方块字的妙不可言。正因为我们汉字有着独特神奇的魅力,自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韩国不都是借鉴了汉语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语言吗?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汉语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日益重要。君不见,当今世界上掀起一波波“汉语热”,操着一口纯正汉语的外国人不正越来越多?然而,我们的一些zf官员、教育部的一些要员,对此仿佛视而不见!他们忘记了母语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是我们亿万炎黄子孙的骄傲。他们在不断强化的英语等外语的教育,做出种种规定:英语不过关,学士证拿不到……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英语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我们的母语却一再被弱化。那些官员反而振振有词的宣称,这是与国际接轨。难道与国际接轨就非得把英语置于母语之上吗?试问,日本是如此?韩国是如此?法国是如此?不!每个自信,自尊,自强的名族绝不会!历史上,只是那些被破压,被奴役的名族才不得不如此啊!君不知,要消灭一个民族最可恶的方法就是消灭这个民族的母语?君不知,日本抢占了台湾岛时,就是实行推行日语,消灭本地母语的毒汁吗?那些唱着中文歌,却硬要夹着几句英语的三流歌手,那些说着汉语,却不是冒出几句英文的所谓的精英,反而令人浑身不自在。我认为,我们的汉语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其音,形,义的结合简直到了完美的地步。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文字有这样的神奇?重视英语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将其与母语等量齐观,更不能本末倒置,将其凌驾于母语之上。珍惜吧!用同种角度,同样的思想去想想:小至韩麦尔先生,大到整个法国人将要失去母语的那份悲痛与无奈吧!难道我们要让“母语尴尬”再次在有着五千年明史的中国重演时,才会珍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