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7

桂花香e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oper_

已采纳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实践证明,用40mm球比赛避免了击球速度过快,旋转过强,来往球少的间题,从而大大提高了乒乓球的观赏价值;而11分赛制的改革使比赛双方胜负的偶然性加大,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格局。虽然目前对11分制褒贬不一,但改革已成定局。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在该运动项目的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对新规则,新赛制,新特点进行深人的研究,为此,我们走访了资深乒乓球教练员和有关专家,并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访间,座谈,同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图寻找并把握11分制和大球及无遮挡发球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客观地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使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尽快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1、乒乓球新规则的演变过程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二是可以打破平衡,从总体上促进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地回顾世乒赛走过的路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第36, 37届世乒赛,中国队在两届的14项比赛中获得13项冠军;参加团体赛的18名运动员中,使用长胶,生胶和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有6人。欧洲运动员对中国和朝鲜等国运动员这种打法和球拍很不适应,提出了要求改变规则的呼声。因此,在第37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第37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对1981-1983年国际乒联手册中的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球拍:从1984年1月起,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球拍的两面均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发球:限制运动员背对手或使对手看不见其发球动作;在发球时不允许运动员跺脚。并在第38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再次明确:球拍两面不管是否覆盖物,必须是一面红色,一面是黑色。 第39届代表大会对运动员发球进一步做了严格规定:球离手后向上垂直抛起的高低不能低于16cmo1998年5月国际乒联在南非召开的理事会上,以19票对18票通过了限制使用长胶。继而,1998年8月中旬,中国乒协收到了国际乒联发来的"球拍覆盖物批准表",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在此表中对"长胶"下了正式定义:颗粒粒高与直径之比大于0。9。颗粒粒高和直径之比大于1。 1,如不做改进,只能使用到1999年的7月1日;物理指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不做改进只能使用到200〕年10月1日。 近年来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又进行三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改为40mm;每届比赛的分数从21分改为11分,每轮次只能发球2次;发球时禁止用身体遮挡,造成对手看不见球。 2、规则改革对世界乒坛格局产生的影响 根据国际乒联每年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可以清楚地看出从1981年一2003年来规则的改革对中国运动员在世界排名上产生的影响,见下表和图示的比例分配。 1981年——2003年世界排序前10名的男运动员分布情况 年份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中国6 6 6 5 6 6 6 5 4 3 2 1 2 2 4 5 4 3 4 5 5 5 4 欧洲3 3 3 4 3 3 4 5 5 6 6 6 7 6 5 4 5 6 5 4 3 4 4 其他1 1 1 1 1 1 1 1 2 3 1 2 1 1 1 1 1 1 1 2 1 在1981年——1989年的9年中,世界排名前10名选手中,中国选手有50人次,占总人数的55%,并且排名都靠前。例如在1982——1986年公布的排名中,前3名男选手都是中国运动员,说明这是中国选手成绩最好,打法最多,阵容最整齐的时期。 1990年——1994年是中国男队的低谷期,5年中排名前10名选手只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其主要原因是:一批优秀选手如郭跃华,蔡振华,江嘉良等退役,使中国男队整队实力受到影响;中国队的直拍快攻打法没有创新,技术落后,且青少年后备力量中没有比较优秀的选手顶上来;新规则实施后,中国队的总体实力受到影响,与其它国家实力相对拉近了。如使用"倒拍"的中国著名选手蔡振华1981年排名世界第7名,1982年——1983年排名世界第2名,1984年升到世界排名第1名;而从1985年新规则实施后,我国选手的排名有所下降,而欧洲选手因使用普通胶皮却没有受到影响,成绩反而上升了。如瓦尔德内尔在1986年排名世界第10名,从1987年——1998年的12年中,先后5次排名世界第1名,4次世界排名第2名,3次世界排名前5名。 从1995年开始,中国男队的成绩开始逐步提高。这期间主要是中国乒协的领导加强了对乒乓球训练的管理,狠抓了基本功,注重了对乒乓球技,战术打法的继承和创新,并大量培养和使用青年选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选手,如: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马琳等。但形势也不容乐观,看近年来男子前10名的所属,世界男子格局依然是欧足继续对峙,欧洲男子实力依然雄厚,不容忽视,特别是球变大,1l分制的偶然性及发球的限制等,使我们的国手们应尽快适应新的规则。 3、规则改革对乒乓球技术产生的影响 为了抑制中国人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国际乒联在欧洲人的倡导下实行了新规则。在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以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上个世纪的"遗老"们早早被淘汰出局;由波尔,萨姆索诺夫,庄智渊驾驶的"三驾马车"被掀翻在八强之外;而近乎"失传"的削球技术重新充当了"杀手"身份;旨在抑制中国人的新规则却使欧洲人频频翻船……。在本届世乒赛上,比欧洲人更快适应新规则的中国队,仍然是实施新规则后第一次世界大赛的绝对赢家。西方人希望以新规则的紧箍咒束缚住中国人,中国队却以东方人的智慧一一找到了化解之法。由此我们应辩证地认识规则的修改,其影响也是正负两方面的。 (1)比赛改用大球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 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mm增加到40mm。由于比赛用球增加了2mm,球的旋转速度明显下降,这对我国选手尤为不利,特别在发球上。发球的旋转变化莫测历来是中国选手的优势,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如今随着球的变大,旋转力的下降,加上无遮挡发球规定,发球制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大球的使用对我国的选手影响很大。当然,比赛用球的改变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同时也提高了竞赛的观赏性。使用大球,使运动员击球的速度相对减慢,使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一般情况下,难以一拍置对方于死地,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以前那种几板攻球打死对手的局面明显减少了,这无疑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比赛的对抗性增强,队员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打法,灵敏反应及快速的脚步移动和持续搏杀的能力,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2)比赛实施11分制使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 现今的乒乓球比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比赛冷门不断,比赛胜负难以预测,许多比赛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这既反映了各国球员水平不断提高,相互实力更加接近,也体现了新规则所产生的影响。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是:11分制使以往21分制那种鲜明的局面划分和战术组合不再明显,胜负结局往往在瞬间发生转变。强弱之间差距不再明显,决战时刻屡屡出现,许多名将纷纷被这种迅速逆转的局面拉下马,而更多的新人则借助新规则一战成名。尽管11分制相比21分制不能充分体现乒乓球的技战术内涵,但缩小选手之间的差距,使比赛更具悬念,更加精彩,却在另一方面增强了比赛的魅力,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 21分制的比赛中,由于比分相对较多,一局换发球有5次发球的机会,在比赛中一般是前10分运动员之间往往会处于适应,摸底的过程;11分制则由于比赛减少了10分,相互之间已没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摸底,这要求运动员要尽快进人比赛状态,控制对方,打好开局。而且两球一转换的发球规则,大大削弱了以发球强攻型选手的发球威力和抢攻得分能力。我国运动员在发球强攻战术上创造了多种技术,在世界大赛中屡见成效。21分制时期,前2个发球是摸清对手底细的试探性发球,后3个发球则使用绝招。而11分制只有2球的机会,这无疑打破了队员固有的发球强攻模式,削弱了发球的攻击力和破坏力。这对我国以强攻型选手和发球抢攻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是一个制约。 11分制的实施对比赛的技术风格产生了影响,容易使运动员产生求稳的思想,尽盆减少自己的失误,但这种打法进攻力差,得分机会也很少。希腊的格林卡,这位老将是11分制的受益者,改11分制后,他这种打法凶狠,特长明显的运动员一下就占了上风。由于大球的使用,那些攻球力大,冲击猛的选手占了较大的优势;而发球规则的修改又使那些以发球抢攻技术型的运动员威力大大减低。相对而言,稳扎稳打,各种技术全面的运动员优势更加明显。针对11分制,无论那一类型运动员,都有必要重新整合自身的优势,力求比赛稳中凶,凶中有稳,敢打敢拼,要求原来"技术型"和"实力型"打法的技术风格必须有机的结合。 11分制的比赛平均局点相对更多,同时,也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局点的增加,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局点的增加,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处理关键球的次数也相应增加,这无疑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胜负的偶然性增大,中国队的教练余承刚就这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从21分到11分足足减少了10分,比分的减少,这必然影响到结果;二是发球由连续5个发球该为2个发球,高手落后时缓冲的余地小了。过去在关健时刻轮到自己发球时,高水平选手可以把5个发球加以战术组合,通过变化多端的发球变换战术,扩大优势或者追上对方。现在两个发球几乎就没法组合。 (3)新发球规则产生新变革 所谓新发球规则,也就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员或他的双打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一"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的线为限。新发球规则的实施,使得乒乓球技战术发生了大变革开有针对性的策略。 为适应这一情况我们应从两方面:一是重建发球抢攻体系。建立新的发球套路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发球体系。以马林为例,由于新发球规则的限制,马林的低抛转不转发球就不能发了,只能改用高抛发球,以高抛转不转发球为主,由于发球质量下降,马林的发球抢攻就要以抢拉上旋球为主,抢冲底线长球和半出台球为辅。二是培养快速,凶狠主动接发球的意识。由于发球质量下降,接发球减少了摆短的使用,而是利用速度将对手逼向中台,从而自己能在中近台形成主动发力相持局面,其中庄志渊正手暴挑,吴尚垠的反手快撕,波尔上手一板高吊的质量和相持中节奏,路线的控制尤为突出。相反,我国运动员在主动接发球意识上不够凶狠,果断,第一板上手不愿发力,总想稳几板,后面再打实力球。结果一招先失,全盘被动,从而导致兵败釜山。所以无遮挡发球规则采用,使乒乓球的接发球战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原有打法,也让乒乓球越来越吸引大家目光。 4、新规则对科学安排比赛和训练所产生的影响 80年代以来的几次规则变化对世界和中国乒坛的技术发展已经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国际乒联在近期彻底对竟赛规则进行改革后,中国乒乓球队为适应新规则,在赛前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据中国乒羽中心副主任兼总教练蔡振华表示,重新针对新规则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自身规律的改变。从理论上讲,国际乒联从80年代开始对规则进行修改以来,中国队面对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并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在本届世界乒赛所采取的无遮挡发球和11分制及其他方面的改变后,实际上意味着自身规律的改变,我们只有围绕着新规则寻找新规律,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就必须重新设计战略战术。总的来说,从7001年9月1日开始中国队就一直在尝试用新的训练方法去适应新的规则。 训练内容的改变。原来的训练体系和现在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冲突,也就是说训练的无效劳动更多,而实际效果减少,因此,我们进行了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的一些新的尝试和改革。例如在训练时间上有两个区别,一是每个训练内容计划的时间由原来的15m1n改成了5m1n或7m1n;也是因为无遮挡发球,原来是5个发球一个轮次,现在两个发球一个轮次,原来5个发球可以组成多种战术的套路,现在要形成更多的套路,而且发球和接发球从主动到被动的转换频率也高,所以计划要进行调整,这是训练内容的改变。 符合科学性更具实效性的体能强化训练。1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要求运动员精力的投人,即每一板球质量的要求更高,除了旋转,击球,力量和弧线这四大要素以外其他方面必须要到位,包括落点和命中率等等,这就要求运动员的精力要特别集中,对运动员的消耗就要大一些。因此我国选手在训练节奏和体能训练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先是把以往的一天两练改为一天三练,尽管训练时间并没有延长,但训练的强度却大大的增强,确保了运动量,而整个训练的改变也是根据"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体现了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的原则。 5、结论与建议 针对新规则,我们应继续秉持以往的方针积极应对,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剖析现行规则的特点,掌握其内在规律,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保持我国世界乒坛的优势地位。为此,应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观念认识以下几方面人手。 (1)苦练基本攻,继续发扬我国运动员"快,准,狠,变,转,'的技术风格。苦练绝活,技术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继续发挥发球的优势,苦练旋,转,巧的基本攻。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要在旋,转,巧的基础上,强化稳定性和成功率,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失误。大球的使用,击球速度减慢,相持球相对增加,这就要求运动员要加强相持能力训练,并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比赛中具备充足的后劲,主动上手敢打敢拼,做到心不虚,手不软。 (2)加强比赛的心理训练,适应新规则转化快,节奏快的要求。要对关键场次和局点球进行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运动员习惯于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平时训练要勤于制造干扰气氛,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快速紧张的比赛节奏。针对11分制在技战术上的特点,心理训练比21分制时代更为重要,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科学训练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是一种辅助手段,运动员赛场上的镇定与自信,主要来自对于自己高技术水平的信心。所以心理训练的作用在于使运动员敢于拼搏,去争取好成绩。 (3)转变观念,更新方法,适应乒乓球新规则。规则的改变将引导世界乒乓球运动向新的方向发展,教练员应研究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只有主动顺应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潮流,才能使我国乒乓球运动在新的世纪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论文怎么写

249 评论(15)

pioneerwei

第25卷第2期2006年4月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V01.25 No.2Apr.2006近2O年来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规律初探裴伟民 成波锦2 吕永强(1.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广东广州510500;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75)摘 要 乒乓球作为竞技性运动项目,竞赛规则的变化对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规则的变化缓解了攻防矛盾,增强了规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商业价值,优化了电视转播的视听觉效果。关键词 竞赛规则;乒乓球;演变规律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00(2006)02-0089—04On the Law of Table Tennis Regulation Evolution in Recent 20 YearsPEI Wei—min CHENG Bo-jin2 LV Yong-qiang(1.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 ucation,Guangzhou 510500;2.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 ucation,Guangzhou 510075,China)Abstract:Being one of competitive events,reg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 tennis。theregulation evolution~n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ense and defense,makes the regulation more operational andraises the commercial values of table tennis,optimizes the effect of rebroadcast.Key words:laws;table ten is;regulation evolution乒乓球竞赛规则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始终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统一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它是由国际乒联根据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制订的,定期向全世界各成员协会公布,各协会遵照执行并且在竞赛活动中进行实际检验,不断修改和补充的比赛准则。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乒乓球竞赛规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乒联相继推出了多项意义重大的规则改革。透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认识乒乓球竞赛规则演变和发展中的规律。1 近20年来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1991乒乓球比赛时的地面使用桔红色的塑胶面以利捡球,球可以用黄色,球台由墨绿色、黑色变成淡蓝色,斯韦斯林杯的九场五胜制改变为五场三胜制。在1993 1995年的规则中,又将“拦击”和“阻挡”的规则进行了修改,从规则上看,定义只有“阻挡”,而没有拦击,即:对方还击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在尚未越出球台或其端线之前,不管用什么部位触球(球拍、运动员身体、随身携带物品),均属“阻挡”。“阻挡”的定义历经数次修改后,在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后又更加精确地定义为: “对方击球后,在比赛台面上方或向比赛台面方向运动的球,在没有触及本方台区,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戴(带)的任何物品,即为阻挡”。定义删去了原阻挡定义中“未越过端线之前”字句,显得更加简洁准确。1993年国际乒联做出严禁使用使海绵胶膨胀以加快击球速度的“快干胶水”。并要求运动员使用的底板必须全是木制的,不应附加诸如碳素材料制成的底板。后来,国际乒联对底板的材质又作了新的规定:底版的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同时,规定海绵、胶皮连同粘合剂总厚度不得超过4 ITtn'l等等。国际乒联在1993~1995年的规则中对球拍作收稿日期:2006-01-19作者简介:裴伟民(1969一),男,辽宁沈阳人,军事体育进修学院保密法规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竞赛管理及信息技术。· 89 ·维普资讯 第25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2期了规定,必须是一面鲜红一面黑,这样使对手很容易判断其击球拍面。1998年8月中旬,国际乒联出台了第一张球拍覆盖物批准表。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在此表中给“长胶”下了正式的定义:颗粒粒高与直径之比大于0.9。另外:1)颗粒粒高和直径之比大于1.1,如不作改进,只能使用到1999年的7月1日;2)物理指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如不作改进只能使用到2000年l0月1日。在2000~2002年的规则中,对长胶作出了限制,规定颗粒胶颗粒直径与高度之比不得小于l0:ll。2000年l0月1日后,乒乓球比赛用球的直径改为40 rnlTl的大球。2001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又将一局21分制改为现行的11分制,单打5局3胜改为7局4胜。11分制的改革,使比赛更加紧凑、激烈,更具观赏性,同时,11分制又给那些水平较低的选手冲击冠军提供了一线希望。2002年9月1日开始施行“无遮挡”发球的新规则。对发球规则的关键点的解释和修改也是几经变动,由最初的“三角形”到“四边形”再改回“三角形”,由“不执拍手”改成现在的“不执拍手臂”。不论规则怎样改动,其核心内容都是要求:从发球员抛球那一瞬间开始,球与两个网柱所构成的动态的虚拟三角形之内,高度和范围在裁判员所能看到的视线之内,这一空间内不得有任何阻挡物,包括手、手臂、衣服等。2005年4月30日至5月6日举行的第48届上海世乒赛单项比赛实施的最新规则有二:一是每个会员协会报名男女选手均不得超过5人(往届是7人),但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选手不占此名额,最多仍将加至7人;二是编排不再照顾同一协会的选手分在不同半区,而是根据世界排名顺序自然进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同一协会的选手可能提前在半区内“自相残杀”。除此之外,对2004年奥运会起以后各届奥运会的双打比赛的新规定是:来自同一国家和地区的双打选手在比赛中只能处于同一半区。另外,已列入2004~2005年乒乓球竞赛规则中即将实行的新规定有:从2006年9月1日起,含挥发性有机胶水的粘合剂不得在比赛场地使用⋯1。从2007年9月1日起,含挥发性有机胶水的粘合剂不得再使用L2j 2。除此之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即将实行团体比赛的赛制,· 90 ·取代原双打的单项比赛,而将双打比赛放在团体赛第三场进行。综观十几年来规则改变情况,不外乎这三个内容的改动:一是场地器材;二是技术的概念和要求;三是比赛时间和进程的控制以及增强比赛的竞技性、悬念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等方面。规则的修改内容可以说受乒乓球规律和乒乓球规则发展的规律所制约。2 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规律总的来说,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要遵循以下规律:“1)使乒乓球比赛更加壮观,生动,吸引观众;2)更加益于普及和提高乒乓球运动;3)缩短比赛时间。”L3 J笔者认为除了这三条规律外,近年来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还遵循了以下规律。2.1 乒乓球规则关系与乒乓球技、战术的互动自现代乒乓球运动诞生后,乒乓球竞赛规则与技、战术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形成了。国际乒联对规则每做一次修改都是在全面综合考虑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乒乓球的发展情况后慎重决定的,同时,每一次规则的修改在一定程度都促进了乒乓球技、战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推动乒乓球运动向更全面、更精彩的阶段发展。例如,2000年l0月,40 rnlTl大球的使用使乒乓球的球速和旋转大大降低。由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加大了对大球的研究,他们运用新的技术和新材料制成球拍,将速度和旋转完美的结合,以至于现在的乒乓球的旋转和球速与小球时代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2.2 限制隐蔽技战术的发展,增强规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隐蔽性技战术是利用一些器材(主要是不符合国际乒联规定的球拍的胶皮、海棉或胶水)的改变以及故意干扰对手的注意力来争取比赛场上的优势而做出的额外的身体姿势的变化等。因此,近年来乒乓球竞赛规则的修改是想逐步地限制以至最终消除隐蔽性的技、战术,使规则和执法更加简化易于实际操作。例如,对球拍拍面颜色的限制、胶皮颗粒高度的规定以及无遮挡发球的施行,这些规则的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隐蔽技战术的发展,增加规则的可理解程度和裁判员判罚的可操作性,使乒乓球竞赛更加趋于公平合理。维普资讯 第25卷 裴伟民:近20年来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初探 第2期2.3 缓解攻防矛盾。促进打法多样化随着进攻技术和器材的不断完善,进攻能力大大超过了防守能力,使攻防矛盾日益激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虽然也有一些防守型打法的选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攻型打法仍处于统治地位。为此国际乒联在尝试一段时间后,于2000~2002年的规则中,将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 FfI1TI增加到40 FfI1TI,在2000年l0月1日起,世界性比赛正式启用40 min的大球作为比赛用球。大球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乒乓球的速度减弱,旋转力下降,对进攻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球速的减慢相对来说降低了防守的难度,对防守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47届世乒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在削球打法沉寂世界乒坛多年后再次勇夺亚军,给防守打法带来了一线生机。然而,随着器材的革新和技、战术的创新,很快就把大球时代的旋转和速度提升到与小球时代毫无二致的程度,至此,削球选手在国际乒坛上再次陷入尴尬的地位,鲜有作为。竞赛规则改革的主旨之一是缩小进攻与防守的实力差距,为此国际乒联作了多项改革欲达到此目的。然而,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规则的修改永远无法赶上乒乓球运动的实践,目前,器材的革新和技、战术的创新正在使进攻与防守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可见,规则的修改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不能因此否认规则变动对打法多样化的促进意义。2.4 提升乒乓球运动的商业价值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要使乒乓球运动长久不衰地发展下去,提高乒乓球运动的商业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乒乓球竞赛规则规程的灵活变化为拓宽商业价值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湖南卫视连续两年举办“国球大典——中外乒乓大师挑战赛”、“民间高手选拔赛”,影响空前,就是灵活运用竞赛规则规程提升乒乓球运动商业价值的优秀典范。可以预见,未来的乒乓球运动将会越来越注重提高运动本身的商业价值,真正实现“经济搭台,体育唱戏”的和谐局面。2.5 优化电视传播的视听觉效果众多传播媒体的介入,尤其是电视转播使得更多的观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同样的比赛,极大地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这对于提高电视屏幕的视觉效果,加强色彩的合理搭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规则的变动充分考虑到了这点:首先是球的颜色变动,比赛用球从单一的白色,发展为白色和黄色, 到白色、黄色、橙色共存,再到白色和橙色两种颜色,而在实际比赛中,白色球被较多地使用以利于电视转播的效果。另外,运动服装的颜色和样式层出不穷,令人赏心悦目;暗红的地板塑胶、深蓝的档板和各式造型独特的球台俨然一体,他们所组成的画面给观众带来清新和舒适感。此外,暂停时间缩短(每次不超过l min),使比赛的连续性得到保证,也适应了电视转播的需要。可见,乒乓球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从电视转播的角度来说目的就是为了使观众能更清楚地、连续地欣赏比赛,同时使电视屏幕的色彩更丰富,分辨率更高。3 未来规则修改预测与对策3.1 预测尽管国际乒联承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乒乓球竞赛规则不会进行大的修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3年内规则将一成不变。根据前面对乒乓球规则修改规律的分析,笔者预测规则中近期最有可能修改的条款:1)发球擦网不再判重发球,而算为正确发球。发球擦网历来是乒乓球比赛中的一个热点,也是裁判员临场执法中的一个难点,极易导致争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比赛。例如,轰动全国的2005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中四川I队对辽宁队比赛中断事件,它的直接起因就是发球擦网的判罚。又如,2004年世界杯比赛小组赛中柳承敏对阵瓦尔德内尔,又是决胜局10:9时一个发球擦网的改判,使“游击队长” 被挡在8强之外。如果发球擦网算为正确发球,一来可以避免因重发球而浪费比赛时间,保持比赛连续性,同时更有利于电视转播;二来可以使裁判员执法更趋于客观规范,比赛也更加公平公正;三来由于发球擦网会引起落点和弧线的变化,使回球的准确率降低,偶然性加大,必然会象网球、排球等项目改革发球规则一样,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2)发球时抛球高度要超过运动员头顶。现行规则规定,正确发球时抛球高度不低于16 cm。尽管规则明确指出了球抛起的高度,但在实际比赛中,裁判员往往以网高(15.25 crf1)作为参照物,· 91 ·维普资讯 第25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2期很难在一瞬问对这个高度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显得该条款可操作性不强,修改势在必行。之所以选择头顶高度作为标准,是因为它是比赛场地中的客观存在,不存在遮挡的问题,容易被运动员和裁判员清楚看见,便于减少争议。其次,一般运动员在准备发球时的头顶高度均会高于16 cm,不存在合力发球的问题,抛球高度增加后,便于接发球运动员看清发球动作,进而使比赛更加公平。3.2 对策纵观乒乓球规则修改的历程,其宗旨是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发展。尽管规则的修改,对于每个国家或地区、每一位选手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作为风头浪尖上的中国队来说,其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如何,对于规则的修改,都要积极去适应。因此,与其被动地坐等规则的变化后再去适应,不如积极钻研规则,探求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规律,主动提出有利于我们自己的规则修改条款,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应战,才是上策。在规则修改方面,我们国家有必要且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创新求变,积极发展,保持并发挥世界乒乓强国的地位和作用,引导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潮流。参考文献[1]中国乒乓球协会.乒乓球竞赛规则(2004~2005)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第1版):34[2]中国乒乓球协会.乒乓球竞赛规则(2004~2005)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第1版):33[3]周桂珍、蒋立.论乒乓球规则发展规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3):20(上接第85页)在于挥臂和手腕连动技术欠佳,手臂与胸、腰腹部习惯性地不舒展,浪费了弹跳力,击球点大打折扣。可以让他多练打2.60 1TI的网,促使他解决挥臂和手腕连动优化的难点。此训练法既能巧妙地纠正球员的动作毛病,又能固化球员良好的技术动力定型和能力。比赛时再打2.43 1TI的网,队员会感到居高临下,信心十足。3.2.3 专项训练每个队员一组连续打探头球8个,一次练习总量一百个以上。促使进攻队员必须快速起跳,猛扣每一个不规则的网上临界来球。量变才能质变,熟练才能生巧,以此辅助球员纠正判断迟、球感差的毛病,同时培养扣球下手快和变线活的能力。比赛时打高点近网球或探头球,队员就会感到球路熟,应变能力强了,球不会打飞了。3.2.4 训练球员在前排及后排“自抛一自扣”。一组“自抛一自扣”8个,一次练习总量80个以上。自己抛球,自己追上去扣球,时问很短促,必然促进球员全神贯注,动作连贯、精细、幅度小,同时培养球员的最佳时空感知和身体协调柔韧能· 92 ·力。队员比赛扣球时会感到节奏感强了,更流畅了,球路多了,不怕拦了。4 结束语通过东亚男排挑战杯与亚锦赛,不但使中国男排对新奥运周期里亚洲男排的格局有了更清楚地认识,而且让人们对新一届中国男排的技、战术实力有了更确切地了解。排球比赛是融高度、速度、力量等瞬间技术的综合竞技。需要依靠科学训练,强化临网一击等关键性技术训练,中国男排才能完成好备战2008奥运的任务。参考文献[1]中国男排首次亮相问题多两软肋需改善主攻待加强.http//sports.sina. tom. ell 2005—08—01[2]杨玛俐.安家杰盘活山东队[N].中国体育报,2005—07—28(6)[3]季乎.十二位男排国手技术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104~105维普资讯
268 评论(11)

jancyzhu

会影响打乒乓球的技术,会影响乒乓球的发展,也会影响乒乓球的进程,也会影响运动员们的状态,还会影响运动员们的表现,这些都是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
31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