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2

Zoey-l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秦汉史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好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伏可扬

已采纳
你可以同世界近现代史联系,研究国际关系与角逐以及地球统一的问题,以下可以参考,具体史实自己罗列、核对,我非历史专业,不过见得比较多。可能有帮助,也可以讨论,JY3375@126近现代史列强争霸的春秋战国本质“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又总是如此的作弄天下人,原来我们早已处在这慌乱的春秋战国乱世之中了。 美国--秦国,地处西鄙,东为黄河、华山崤山函谷关天险,南有秦岭阻隔,其他中原强国难以成功致命攻击,北、西皆为戎狄之地,南为巴蜀,构不成威胁,反而成了秦国的战略预备空间;美国地处美洲,东西皆为大洋所隔,极占地利,其他各列强难以致命攻击使其灭国,北美南美皆是小国弱国,难以构成威胁,反而成了美国的后院,别国休要染指;起家之路:秦国靠勤王有功,美国靠两次世界大战;结局很难预料。 俄罗斯--楚国,地处南蛮之地,不被中原各国认同,独自在南方发展,开疆拓土,以致能问鼎于周,称王,后灭吴、灭越,东至于海;而俄罗斯地处欧洲北方苦寒之地,从莫斯科公国四处征伐,北出北冰洋,西见波罗的海,南开黑海北岸,东方越过乌拉尔、西伯利亚,直达太平洋沿岸。一直不被欧洲各国看重认同,二战后能同美国叫板,不知以后能灭掉现在的吴越不?拭目以待。 德国--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四出扩张皆未果,对内被同出于晋的赵韩牵制,在外被齐楚燕秦围困。而德国也一样,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四战之地,四出扩张,两次世界大战都失败,在大陆上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围困,海上还有英国、美国虎视,中国、日本、朝韩相隔于东方尚未陆上接壤。现在被美国军事上控制住。 法国--赵国,与魏国一样,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向北扩张成功,对内被同出于晋的魏韩牵制,在外被齐燕秦围困。而法国也一样,地处欧洲大陆,四战之地,四出扩张,向南殖民非洲最为成功,拿破仑时代进攻德意志、俄罗斯,两次界大战都有参与,其中差点灭国,在大陆上有德国、意大利牵制,海上还有英国、美国虎视,中国、日本、朝韩相隔东方尚未陆上接壤。 意大利--韩国,与魏国一样,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对内被同出于晋的魏赵牵制,在外被齐燕秦楚围困。而意大利也一样,地处欧洲大陆,四战之地,四出扩张,向南殖民非洲最为成功,两次界大战都有参与,两次骑墙,在大陆上被德国、法国牵制,海上还有英国、美国虎视,中国、日本、朝韩相隔较远尚未陆上接壤。 英国--燕国,地处北疆,北为燕山、东至辽河流域,西南同赵国接界,东南同齐国交土,可惜没能抓住时机向上天赐予的内蒙古草原、松嫩平原拓展,造成没有战略空间的窘境。而英国隔海相望与法国、德国,其他面皆为大洋,抓住时机击败西班牙舰队称霸海上,在非洲、美洲、亚洲、澳洲成功经营,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齐国,地处泰山之北、东,东、北皆临大海,富产盐铁,贸易而富足,北有燕国(事实上灭齐一次),西有赵魏、在西边秦国更是阴谋百出,南边隔着泰山与鲁国为邻,修着齐长城防备鲁国,可见是肘腋之患。再南边楚国野心勃勃。春秋五霸之首,可叹没能及时南灭鲁国、并淮泗诸国,灭吴、越,西占宋、郑进而占据中原,统一中国。中国也是这样的,地处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之北、东,东、南皆面海,富产磁丝,靠世界制造、贸易发展壮大,北有强敌俄罗斯熊视耽耽,东有日本垂涎三尺,相隔中亚、东南欧小国与德、法、英向望,东边远隔重洋的美国暗施诡计,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之南印度蠢蠢欲动,中国时刻警惕,只差没修(齐)长城了。最久远的文明古国,宏图的秦汉帝国,大唐帝国,令世界战栗的蒙元帝国,七下西洋的明帝国,到晚清后来败落,列强瓜分,日寇蹂踏。现在巨龙苏醒,若国人昏昏暗暗,不以史为镜,刻苦经营,南灭印度,东南合并东南亚澳洲,西边进取中亚、西亚、东南欧、非洲、东边合并美洲,凭国力角逐欧洲、太平洋,最后中国也将是现代版败亡齐国,不是被秦国(美国)、楚国(俄罗斯)灭掉,恐怕连称霸的吴国(日本)、雪耻图强的越国(朝韩)都能轻松的灭掉。 日本--吴国,地处江南,西与强楚相邻,北邻齐国,南边为同山水之便的越国,吴越世代交恶,互相攻伐,后来越国勾践“二十载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吞吴后又被楚国所灭。日本地处亚洲东北端海上,北与朝韩共日本海之便,西为中国,北邻俄罗斯(楚国),东边是其又敬又恨的的美国(秦国),差一点在称霸后灭掉中国(齐国),多次殖民朝韩(越国),只是天不予时。被同盟国击败。 朝韩--越国,地处江南,西与强楚相邻,北边为同山水之便的吴国,越吴世代交恶,互相攻伐,后来越国勾践“二十载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吞吴后又被楚国所灭。朝韩地处亚洲东北端半岛上南与日本共日本海之便,西为中国共山水,北邻俄罗斯(楚国),再东边是其救星的的美国(秦国),多次被日本殖民,在美国(秦国)、俄罗斯(楚国)、中国(齐国)扶持下独立发展强大,与日本角斗,而美、俄、中壁上观角斗,使其势均力敌,不一方独大。 另外还有:印度--鲁国,隔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泰山)与中国(齐国)相邻,对峙。 土耳其(扼亚欧非之枢纽)--郑国(扼守中原),中亚、西亚、东南欧各国如春秋战国的淮泗小国,东南亚澳洲如汉水小国,南美如秦国西部的戎狄,非洲如百越诸国一样,(只就形势,并非贬诋他国)不一而道 大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在中国巨龙苏醒,若国人昏昏暗暗,不以史为镜,不明兴替,不刻苦经营,南灭印度,东南合并东南亚澳洲,西边进取中亚、西亚、东南欧、非洲、东边合南美洲,凭国力角逐欧洲、太平洋,最后中国也将是现代版败亡齐国,不是被秦国(美国)、楚国(俄罗斯)灭掉,恐怕连称霸的吴国(日本)、雪耻图强的越国(朝韩)都能轻松的灭掉。警醒吧! 也许我杞人忧天吧,但愿我没洞晓这现代版春秋争霸战国决雄的残酷现实,也许还活的轻松些。不知所谓,不要见笑!

关于秦汉史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好

262 评论(14)

季岩冰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85 评论(11)

cache81813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264 评论(15)

徐晓雯

可就齐桓公、管仲的改革的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当代的改革进行论述, 论文题目要尽量简介明了的讲清楚你要说的主要内容,需要包括论文中的关键词,至于类似作文一类的题目可以免了
313 评论(8)

jaoquin

《明清社会文化之我见》《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古代科举制度》《刘邦是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女性思想与地位的转变》《谈张居正与“考成法”》《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都是我自己想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98 评论(8)

fanling8971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17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