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le313
吕琳(1964年生 ),女,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8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86-1997年在安徽滁洲师专音乐系任教。1997年至今,在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任教;2007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本人主要从事声乐课程的教学,先后承担了3门课程[声乐专业课(专业个别课)、声乐理论及教学法(集体课)、重唱与表演唱(集体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先后承担了200多学生(个别与集体)的声乐专业课教学,还先后辅导40多人毕业论文写作。1、 07年学生陶焘考取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2、2007年10月,在音乐系举办声乐专题讲座:《美声唱法教学的相关问题》。 1、《歌唱心理障碍的分析与调整》,《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10期,6000字,独立完成;2、《歌唱的语言——正确把握歌唱时的普通话》,《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3、《论男中音在歌唱时的喉头位置》,《芜湖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4、《塑造完整的声乐艺术形象》,《滁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00字,独立完成;5.《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成因与解决》,《黄钟》2006年第2期,9000字,核心,独立完成;6.《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7000字,核心,独立完成;7.《以多种风格进行教学应是高师声乐教师的责任》,《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8.《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艺术想象》,《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000字,独立完成;9.《论〈酒狂〉的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滁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10.《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600字,独立完成;《论演唱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克服》,《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8900字,核心 ,独立完成;《论歌唱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及其培养》,《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000字,核心,独立完成;13、《略论吴方言文化与其民歌小调演唱》,《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 1期,7800字,独立完成 ;14、《论吴歌的地域文化特色》,《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700字,独立完成 。 1、2004年 程文文,“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戏曲类演唱比赛” ,获特等奖 ,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2、2004年9月 陶焘,“安徽省第二节职工歌手大赛”,美声组,二等奖, 安徽省总工会,省文联;3、2006年 6 月,参加由我院音乐系组织的“音乐系教师音乐会”;4、2008年5月参加苏州市《文艺界抗震救灾义演义卖晚会》;5、2008年6月,举办“吕琳的学生独唱音乐会”。 性别:女出生年月:09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专业:药理学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导师类别:学术型 最后学历: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理 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课题组 主要研究方向:1、抗炎免疫药理学2、肿瘤药理学最具代表论文:杜仲抗HIVgp41活性部位的研究,5,中药材主要获奖情况:病毒包膜结构作为药物靶点的分子机制及新药筛选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课题:1、杜仲环烯醚萜类有效部位抗艾滋病毒与靶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万2、杜仲环烯醚萜类抗病毒的作用机制,2008-20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至今可支配总经费:25万。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稳定的ELISA方法筛选HIV融合抑制的活性成分,研究成果已经获得2项课题的资助,并与其他相关的HIV研究内容一起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3篇),并被邀请在全国抗炎免疫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应力测量与监测重点实验室2013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项;地质调查项目4项,其他工程和市场服务类项目8项。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2篇,其中英文SCI/EI检索论文14篇,中文SCI/EI检索论文7篇。现有固定工作人员21人,客座研究人员1人,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研究生3名。组织召开学术会议2次,学术委员会会议1次,参加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7人次。与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达成“瓦努阿图典型俯冲区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合作协议,并开展了研究工作,首次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俯冲带上实施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初步获取了板块俯冲过程中地应力变化特征,为研究其与伴生地震的关系积累了数据;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持续开展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初步构建了首都圈地应力实时监测网;在新加坡南北传输电缆隧道开展了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标志着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得到国际认可。BCA和Kiso-Jiban公司检查力学所在新加坡地应力测量的试验现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有技术人员27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硕士生导师5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1人,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中青年人才6人。2013年,实验室发表各类论文4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会议论文25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12人次。毕业硕士1名,韩占涛副研究员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完成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为期一年的考察和学习。2013年,实验室负责开展了地调项目“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综合研究”、环保部公益项目“华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与防治分区方法研究”、环保部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子课题“典型农业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水利部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专项研究专题“区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方法与示范研究”等多项,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嵌段聚合物悬浮纳米零价铁在复杂孔隙含水层中的运移研究”、地调项目“油气勘探的现代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研究”、地方合作项目“星宇化工有限公司吴桥分公司厂区及原渗坑对拟建吴桥水库污染风险调查评价”并通过验收。天津蓟县某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直推钻探土壤以及多级监测井取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元素微区与形态分析重点实验室2013年是实验室建设的第一年,承担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公益性行业专项3项,地调项目6项,其他项目3项,累计经费2050万元。发表论文22篇,其中英文SCI检索论文10篇(1篇第一作者,5篇通讯作者),中文SCI检索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培养博士2名、硕士8名;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大四学生4名。参加了所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研究进展交流会,实验室研究方向、目标、组织机构及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领导和专家对实验室在扩充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能力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5名成员在部系统培训班上作技术讲座;邀请了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和法国CAMECA公司的专家进行微区分析技术和仪器讲座;承担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新购置的193nm激光器、超高线性范围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投入运行。成功研制多轴可调精确定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样机,并初步建立了Li、B、K等轻元素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方法。基本建立了可应用于橄榄石、辉石等单矿物中单个熔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方法;采用均相沉淀和锍镍试金技术制备的含贵金属等元素的硫化物微区分析校准标样的均匀性和实用性得到国际相关专家的好评;建立了HPLC/ICPMS快速测定天然水样品中无机砷形态的方法。新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研制成功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原位分析系统(样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对我国150万平方千米不同时期(20世纪80年代与200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显示我国西南、华中、华东、西北和华北的土壤有机碳表现为大气CO2的汇,而东北和华南的为负值,土壤有机碳表现为大气CO2的源。20年间,全国主要农耕区0~20厘米土壤有机碳库累计增加5Tg。我国主要农耕区表层土壤碳源汇变化图建立了土壤碳呼吸与全球升温的预测模型。预测全球气温预期升高5℃,我国红壤、草甸土、褐土、潮土、沼泽土和黑土中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碳为519Tg,相当于我国2010年固体化石燃料燃烧释放量的7%。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在全球气温预期升高5℃情况下,土壤有机碳释放的CO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岩溶塌陷动力监测系统集成2013年,实验室共承担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地调计划项目1项、工作项目5项,社会服务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8篇。派团参加第13届岩溶塌陷国际会议;邀请客座研究员、瑞典MALA公司(中国)和SenseFly公司专家开展钻孔雷达探测、无人飞机应用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协办“岩溶环境问题与对策学术讨论会”;组织“岩溶塌陷调查技术方法讨论会”以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育趋势与对策分析、岩溶塌陷调查和防治系列规范编写、岩溶塌陷动力监测系统集成开发和大型矿山疏干区岩溶塌陷动力变化规律的捕捉方面取得了进展。钻孔雷达和无人机培训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项,地质调查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2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其他3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国外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SCI及EI检索论文共5篇;出版专著2部。有固定人员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7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3人。流动人员6人,客座院士1人。2013年12月在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2013年年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参加了AAPG年会,发表摘要4篇,并作学术报告;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发表会议论文2篇;参加第六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地质学术年会和全国沉积学大会。承担了与吉尔吉斯斯坦合作项目“中吉天山成矿带成矿构造背景对比研究”。采用浅表层构造变形的地面调查与深部构造的重磁电震联合反演解释相结合,厘定了黔中隆起及周缘3个一级变形单元和8个二级变形区。首次在黔中隆起东部中三叠统发现了透镜状油砂体,说明黔中隆起这一大型古隆起带是油气运移的有利聚集区。此外,在黔中隆起西部石炭系大唐组内发现了厚度大于50米的黑色炭质泥页岩,提出黔中隆起油气地质条件需要重新认识。证实了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是一个新的烃源岩层系。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了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就碱性Os稀释剂的制备标定和存在问题、普通硫化物Re-Os同位素前处理、Re-Os同位素稀释剂标定、低含量Re-Os定年标准物质预研究、岩石样品Os同位素精确测定等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讨论;实验室成员前往英国杜伦大学和开放大学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Judith Hannah 教授和Holly Stein 教授前来讲学。实验室继续加强标准物质的研制,富钴结壳Os同位素(GBW04476)和成分标准物质及铜镍硫化物Os同位素和Re及Os成分标准物质(GBW04477)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近年来,实验室在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实验室成员访问开放大学实验室成员访问英国杜伦大学实验室成员与美国来访学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年轻沉积物年代学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承担各类项目14项,包括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1项,地调项目5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5项,与其他单位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项,其中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出版专著1部。引进人才2名,培养硕士2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1名。举办学术会议1次,参加学术会议、出访及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共计20余人次。新建了独立的植硅体实验室、总有机碳/总碳实验室。阳原盆地西部湖相地层火山灰层分布特征及年代地层序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选择梨益沟等六个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和年代及环境指标测试分析工作,对地层沉积序列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基本建立了五龙峰剖面2ka至5ka的年代序列,研究表明剖面整体上为风成相沉积,反应的气候以冷干、凉湿为主,主要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古气候冷暖旋回,每个旋回又包括了若干个次一级冷暖干湿旋回。包头市麻池钻孔第四纪地层综合研究取得进展。首次在河套地区实施的贯穿第四系的第四纪标准钻孔,建立了完整的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及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序列。回灌试验场地层对比图梨益沟剖面采样承办2013年孢粉学术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集区立体探测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正式进入建设期,依托单位为矿产资源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有固定人员39人,其中研究人员36人、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2人;客座人员9人。2013年2月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共同为立体探测重点实验室揭牌实验室定位及研究方向:面向国家资源重大需求,开展重要成矿带地质过程与三维结构探测,矿集区立体探测与三维建模技术,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和深部矿床勘查技术方法与示范研究。通过深部探测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促进深部资源的持续发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013年5月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集区立体探测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查会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2013年,在研项目89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国土资源部项目3项、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依托单位项目7项、其他项目52项;经费总额4412万元。发表论文9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4篇,E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5项。代表性成果:提出3D填图(建模)思路和技术流程,实现了狮子山—铜官山矿田地壳结构的“透明”化;建立铜陵矿集区综合找矿标志,提出深部成矿预测靶区;通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典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发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生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浆底侵的地震学证据,证实存在多级岩浆活动,诠释了巨型成矿带成岩成矿的动力学成因;获得了铜陵、庐枞矿集区3D结构框架,对区域构造变形、岩浆系统结构提出了一批新认识、新观点,揭示出重要岩体和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重要信息;深部钻探获得重大找矿线索,庐枞矿集区2000米钻探发现厚度较大的铀异常,发现4米厚的铜矿化。部分成果在《Geophysics》、《Tectonophysics》上发表。
一、报名1、报名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身体健康;(3)省属高等学校及在皖军事院校、在皖部属高等学校的应届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2、报名办法:报名工作由招生院校统一组织。考生须持报名表(在毕业学校领取)、当年高考录取高职(专科)院校的录取名册(复印件)、身份证、近期免冠同底版二寸照片4张及报名考试费到所报考学校报名,也可由毕业生所在学校集体组织报名。3、报名时间:全省普高“专升本”招生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22日至23日,逾期不得补报。二、考试1、考试科目及分值:考试科目分考试院组织的统考科目和由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加试科目两大类。考试院组织的统考科目:英语、计算机基础、综合文科(大学语文和政治)、高等数学。统考科目由考试院组织专家命题、阅卷,考试范围以各类考生在专科层次阶段所学课程为主要内容,详见《安徽省2008年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考试纲要》。专业加试科目由招生院校组织命题、制卷、考试、评分。各科考试成绩满分为150分(艺术、体育专业加试为100分),报考各专业的考生应考科目及其要求见《安徽省2008年普通高校普通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教育招生计划及各专业考试科目》。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科目4月12日上午9:00—11:30综合文科、高等数学4月13日上午9:00—11:00英 语4月12日下午15:00—17:00计算机基础4月13日下午15:00—17:30专业加试3、考试地点:考点设在各招生院校,考生在考试前一天持身份证、考试报到证到所报考学校报到,领取准考证,熟悉考场。三、招生录取1、确定资格线:各招生院校根据专业计划、生源、专业考试成绩等因素按计划数与专业合格生源数原则上不超过1:2的比例确定各专业加试科目最低资格线,4月23日前各校将专业考试成绩及资格线上报省考试院普招处;考试院根据招生计划、生源、考生专业成绩等因素确定统考科目单科最低资格线和统考科目分科类(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最低总分录取控制线。2、录取:(1)“专升本”招生录取工作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进行。(2)录取原则: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在合格考生中(即考生同时达专业加试科目、统考科目最低资格线和统考科目最低总分录取控制线),根据考生参加全省三门统考科目总成绩结合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调剂录取办法:①同一学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先行调剂;②调剂时在合格考生中以考生三门统考科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3)录取体制: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4)投档办法:分学校、分专业,根据考生志愿,按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1:1投档。如因合理原因退档,从高分到低分递补。达线考生生源与招生计划有差距时,相关招生学校根据考生志愿可以提出相互调剂录取的申请,教育厅综合考虑生源办学条件等因素予以调整;学校可根据生源及办学条件情况,在本校招生总计划内调整相关专业招生录取人数。(5)录取审批:各招生学校录取新生要按照录取规定程序,按时完成录取工作。学校确定录取名单后,由考试院加盖录取审核公章方可录取。(6)录取通知:录取通知书由招生院校印制并于招生结束后三天内发放完毕。录取的新生派遣时不再发给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新生持毕业证书、录取通知书、档案等在规定的日期内到录取学校报到入学。录取的新生在规定日期内如选择就业,培养学校应为其补办派遣手续。不按期报到的,取消入学资格。3、新生入学后,学校要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认真复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有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的,取消考生入学资格,退回原毕业学校,同时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普高“专升本”咨询电话安徽医科大学:0551—5167746 安徽农业大学:0551—5786288、5786135 安徽中医学院:0551—516903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0551—3513086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0553—2871043 安徽财经大学:0552—3171098蚌埠医学院:0552—3175333 铜陵学院:0562-5883647、5881961 安庆师范学院:0556—5300117黄山学院:0559-2546568 安徽科技学院:0550—6732041 滁州学院: 0550-3510048阜阳师范学院:0558—2596225 宿州学院:0557-3685022,3680820 巢湖学院:0565-2361098以上是摘自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有关在校学生专升本的资料。在校学生专升本只有到你毕业那年才能报考的,而且考试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为了节约时间,最好的方法应该是自考专升本了。和电大、成教学历相比,当然含金量最高的也是自考学历了。 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有什么不同?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几种形式。参加高考或成人高考、成绩优秀的,可取得进入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而参加自学考试接受高等教育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报名参加考试。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要求,全部课程合格者、经过思想品德鉴定,即可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哪些人适合参加自学考试?自学考试具有学习费用低、工学矛盾少、选择专业自由度较高等特点,因此受到许多人的青睐,这里包括:(1)没有考上普通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生;(2)在专科院校学习,希望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的专科在读生;(3)考上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但对专业不太满意,希望再学一个专业,获得第二学历和学位的本科在读生;(4)已参加工作,但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自学考试进行“ 充电”的各类人员;(5)中专、职高中,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在读生;(6)外来务工人员等。下面我再为你介绍一下有关自考的报考流程,你看一下下面的内容应该会有所了解的(资料来源:自考365网): a、准备工作 1、确定自己所在省市的报名时间。2、自考每年开设4次(各省市开考的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和10月。报考之初,首先要查看当年自己所在省市都在什么时间考哪些课程,来确定自己要报考的科目。3、选择专业(各省市开设的专业不同,可参考自考365各地自考中各省市的考试计划栏目,选择适合您的专业)。4、选购教材 (参看2008年统考教材表)由于自考教材变动较小,经常几年才更换教材,目前2008年公布的教材表为最新的。b、实施网上报名的流程 1、登陆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考办规定时间到自考办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5 、如有任何疑问请和当地自考办联系。 c、实施现场报名的流程 1、新生携带身份证、(军人凭军人证或团以上单位证明)(未满18岁凭户口本)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2、同时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填涂机读报名卡用)、并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张(大约4-5张)。3、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4、在考办规定的时间领取新制作出的准考证。(各地考办联系方式)d、可同时报考多个专业 自学考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照顾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自学能力的考生学习进取的要求,许多省都允许考生同时报考多个专业。但考生同时报考多个专业时应量力而行合理安排。e、可同时报考专科和本科 考生可分别报考专科、本科段各专业,也可同时报考同一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段,但毕业时必须先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后才能领取本科毕业证书。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实施自考专科本科毕业证书同时办理制度,缩短考生取证时间。f、本科独立本科的区别 “本科”和专科可同时报考,但在本科毕业时候需要拿到专科证进行本科毕业查验。“独立本科”要求有专科毕业证才可以报考,是专门为已经取得专科学历的人员开设的,但目前各省市在逐步取消限制。g、《报考简章》是考生报考的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内容包括:(一)开考专业、科目和考试时间;(二)报名时间、地点;(三)报考对象和报考手续;(四)毕业及实践环节考核的报名及时间安排;(五)考生应知晓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考生通过仔细阅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可以了解每一次考试开设的专业,考试课程的时间安排,各项技能考试的时间安排,引导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参加考试,避免出现错报、漏报。可在报名期间从当地自考办购买。 应该说和成教、电大相比,想要自考拿到学历应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并非不可能。因为考试都是都是有章可循的,只要你认真备考本科学历并非是件难事。费用的话应该也是三者中最低的,只需要交考务费和教材的费用,论文答辩费,估计总费用也不会超过两千元)。最快的话应该在两年之内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另外,如果你还有意向将来想考研的话,你本科阶段可以考虑考和研究生阶段想要学习的专业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