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遥
参考文献位置:罗列在论文正文之后,致谢之前;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5。引用规则:文章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上记号;记号规则:上标(右),[1]。参考图书需写明:①书名全称;②作者(三个以上的作者,写前三个+等字);③出本社,出版时间,出版地点。期刊引用规则:①期刊名称;②期刊出处;③期数、期号、卷号。网站引用规则:①文章名称;②网站地址。扩展资料:论文参考文献书写要求:1、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2、摘要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3、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参照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你可以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里以作者的方式检索该作者的文章,然后下载以他为通讯作者的文章里找到该作者的邮箱,一般都会留有邮箱,然后以发邮件的方式去联系该作者,学者一般有看邮箱的习惯,当你的邮件被他看到了,很有可能会回答你的问题。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第一作者好理解,字面意义就可以理解。在文章作者列表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了。当然,现在有些期刊,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允许多个第一作者。一般来说,实验是你做的,文章是你写的,那无可厚非,第一作者当属你了。但某些时候,可能为了照顾一下为这篇文章曾经协助过你的师兄姐妹弟,也就会在投稿时特意声明一下。通讯作者,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了。排在作者列表最后面的,一般会打上通讯作者标记。和第一作者相同,一篇SCI文章,也可以有多个通讯作者。用途和第一作者用途类似。通讯作者作为文章的总负责人,在投稿过程中,负责和期刊进行沟通联络。对文章的投稿进度、投稿状态等进行密切跟踪。同时,也要及时的关注期刊的回复和要求,作为读者和文章的联络人。另外,通讯作者对文章的版权、学术真实性、学术道德性等进行负责。在国内,通讯作者一般是自己的导师了。但也存在投稿时,导师为了个人评职称等目的,会将自己放在第一作者,而将学生定为通讯作者的情况。
论文数据来源置于图名称的下方, 黑体,小五号。 如果数据来源于网站, 须写明网址; 如果数据来源于期刊等论文按参考文献的格式写明。 如果图是自创无须数据来源。 1、如果采用的数据是表格的形式,可以在表格的下方加上:资料来源于2、如果采用的数据是以文字的形式插入内容中,如[1]、[2],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标注来源。 3、也有的数据是以文字的形式插入内容中,如[1]、[2],然后在每页的下方插入脚注,表明数据的来源。论文数据来源标注的格式:作者,作品的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引用页码,甚至可以将段落都标上去,尽量把引用的数据来源说明清楚。扩展资料:论文写作注意事项: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