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半521
岭南音乐研究作为本院重点扶持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在全体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初见成果。更可喜的是,在本系教师的引导下,几年来在读本科学生中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选题也日渐增多。具体分列如下:教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专著:陈天国:《潮州古谱研究》(陈天国、苏妙筝编著,花城出版社2002年出版)。《潮州音乐》(陈天国、苏妙筝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潮阳笛套古乐研究》(陈天国、苏妙筝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梵呗·香花板》(陈天国、苏妙筝编著,花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论文:陈天国:《潮州细乐》2002年7月在汕头民间音乐会发表《关于地球音乐与声能音乐的概念》2002年《广州音乐研究》 《潮州佛乐南海赞》为汕头市文化局撰写《潮州古谱研究》(上、下)(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二期 《谈罗九香先生对客家音乐的贡献》(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地球音乐与声能音乐等概念的树立及其意义》(星海音乐学院)2004年第一期,此文入编《中国专家学术成果通鉴》《轮音乐的躯壳和灵魂》(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潮州禅和板佛乐考源》《人海灯》2004年11月《潮州音乐的历史》《潮州日报》2006年6月7日王少明:岭南音乐人物访谈: 《后现代主义民族音乐岭南音乐——访展·爱伦教授》刊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访余其伟》刊于人民音乐《永远漂泊的缪斯——访黄锦培教授》刊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以“问题意识”研究岭南音乐——访冯光钰教授》《筝艺映古音、仁智启百世——访饶宁新教授》《心安即是家——访甘尚时教授》周凯模:《广东排瑶“歌堂仪式”音声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答辩委员会通过。(2007)《客家音乐文化与本土传承论纲》,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第1期。罗小平:《在美的创造中,让音乐再生——析广东音乐名家余其伟的音乐表演美学观》(《黄钟》2003第4期)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王沥沥:《赣剧两路高腔唱腔音乐比较及其源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赣南采茶戏的曲调来源与客家民系形成历史之关系》《赣剧两路高腔曲牌结构分析》《赣剧两路高腔曲牌与腔调的关系研究》《赣剧两路高腔不同音乐特点比较及其源流分析》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陈天国:2002年9月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中国佛教音乐探研》2002年11月参加罗九香学术研讨会,论文《谈罗九香先生对客家音乐的贡献》2003年10月赴北京参加中韩第一届佛教音乐研讨会,论文《广东佛乐概况》2004年第二届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因故未能参加,论文《潮州佛乐〈南海赞〉听赏》。2004年5月在星海音乐学院开学术讲座《潮州音乐的特点》2005年5月赴香港参加《岭南音乐学术研讨会》,为特邀代表。2005年9月北京参加中国三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三弦音乐的体、相、用》2005年10月厦门参加中韩第三届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佛乐搬上舞台几个有关的问题》王少明:2001年参加罗九香诞辰100周年研讨会2003年参加吕文成诞辰100周年研讨会,论文《后现代主义与广东音乐的创新与发展》2003年参加第一届采茶戏音乐研讨会,论文《后现代语境下的采茶戏的生存与发展》2003年参加第一届广东汉乐研讨会,论文《广东汉乐的文化品味》2005年参加第二届广东汉乐研讨会,论文《承续汉乐香火,依托汉乐精神》2005年参加冼星海逝世60周年研讨会,论文《现象学视野中的冼星海“中国新音乐”》岭南音乐文化传播活动:周凯模:1998年.筹建《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设于沙河校区)陈天国:为乳源县佛学院讲学教工尺谱和乐器演奏(为时二周)。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组织佛乐团,从招生、教学至2004年9月16日在黄花岗剧院公演,及后录音、录像《粤海梵音》VCD全世界发行。为岭东佛学院教学潮州禅和板佛乐,第一期2004年连办居士班,第二期2005年,每期各三个月。为广州市中学音乐教师开讲座,讲授“岭南音乐”。为韶关佛学院“禅文化活动”组织岭南禅和板佛乐演出一场。为中山市佛协筹办义务中医诊所义演组织两个节目,台湾电台现场录像并制碟。学生有关岭南音乐研究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吴玫玫:《广州白云山“城市广场”音乐活动调查报告》黎晓莹:《番禺地区民间乐社音乐活动调查报告》阮美娜:《番禺区基督教歌曲研究》郑敏茵:《宗江、何东〈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的研究》翟玥涵:《冼星海〈中国狂想曲〉中的民间音乐因素研究》李 上:《赣南采茶戏〈长长的红背带〉音乐分析和思考》学期论文:古子露:浅析广东番禺的传统民歌与歌舞音乐古子露:浅析佛教音乐文化陈夏杨:潮剧丑角面面观洪洁慧:游神——记乐岛民俗活动(一)刘 晰:2000年至今有关“原生态民歌在当代社会发展的变异及传播”课题研究综述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选题的背景和价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民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结构也不断的优化。互联网作为网民权利、利益表达的新渠道,致使网络事件风起云涌,但是我们的政府在态度和机制上表现不足。在政府建立的各种网络民意通道也存在着各种现实的问题,致使网络民意向政府表达的内部通道不畅。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网络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有了理论和现实的价值。2互联网发展迅速从1986年高能物理所ALEPH组从北京给斯坦伯格(JackSteinberger)发出的第一份电子邮件到1994年中国被允许加入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迅速。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为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8亿,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IP地址方面,也仅仅次于美国和巴西。①同时,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正以蓬勃的发展之势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互联网的时代己然到来。3网民结构优化除了网民数量在逐渐扩大以外,网民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网民的年龄结构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转移,网民意见的理性表达有了提升;网民的高学历结构渐趋稳ice`,大专及以下学历稳占网民比例的l/5以上,网民意见的知识性得到了保障;网民的职业结构方面,学生群体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城乡结构方面,农村网民的规模逐渐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一比例一也将进一步的改善。总之,网民结构的优化,为网民V"见的真实性、了一眨表性私!独立性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额,说说这个东西可以应用到哪些场合,然后谈谈这些应用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你实现它的意义在哪里。说完这些就可以了。
学术堂分两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选题背景就是写一些关于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值不值得研究等问题,论文选题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写作点: 交代社会大环境 再交代这个行业的大环境 再交代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选题背景写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本部分是要点出为什么要写本篇论文的问题,也就是写作的意图、缘由。意义与价值如果能区分开,就分开论述;如果不能,就合在一起说明。一般而言,主要从2个大的方面去写。一是理论意义与价值;二是实践意义与价值。 理论意义与价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实践意义与价值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 研究综述研究 综述是梳理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目的是为了确定自己论文写作的理由。 一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要写明本选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着,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综述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论述的资料有一定的数量 研究所论述的内容相对集中 研究的系统而全面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历史性意义 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