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151617
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我们面对无限的选择,而唯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过有意义的生活,不是吗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二落;写的诗正是他多舛命运中美好人性的流露。苏东坡20岁中进士,此后或在地方,或在朝廷为官。风平浪静时,他载歌载舞唱逍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雨来袭时,他穷且益坚唱豁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苏东坡被贬后来到黄州。黄州本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小镇,但在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堂。他在耕耘之暇,望江上风帆上下,水天相连,一片苍茫。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用独特的烹调方法烧出“东坡肉”“东坡汤”;在海南饥饿的日子,他甚至发明“吞食日光止饿法。”他自己造酒、制墨、盖房子,还自己编歌,教村民们演唱。 苏东坡一生虽是悲剧的一生,但也是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的耀眼光芒刺痛了一双双惯于献媚的眼睛。他总是那样旷达洒脱,从容淡定,眼里只有秋风幅面般的洛水清波,只把青春的竹杖、学生的芒鞋和那被雨淋湿的脊背留给世人。他以自己的坚守,给后世树起了难以企及的高标。 延绵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无处不透的诗意!那个机智巧妙地讽谏齐王的忌讳,是诗意的;那个如话家常般用于娓娓的话语打动了赵太后的触龙,是诗意的;自投汨罗为爱国的屈原,是诗意的;忍辱含垢著史书的司马迁,是诗意的…… 
记得有人说过生活就像是一首诗,懵懂又睿智,充满了活力也伴随着无奈与忧伤,甚至是泪水中的嘶喊,心伤的疼痛,而青春则是抚平生活中种种不快的一剂良药。 青春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首诗,平静时,象小溪在宁静的山谷里轻快的婉转,像夏日的清风徐徐的吹来,轻拂你的面庞,带来一丝清爽带走淡淡的哀愁。热烈时,像朝阳一样喷薄万里,像怒浪一样拥有着无穷的力量。而消沉时,会有李煜的心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会有李白的感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青春易逝,生活难道从此没了诗意?不,如果把青春比作诗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么壮年则是“舟中听雨,江阔云低”。有了家庭的重任,不再顽皮轻挑,处处沉稳老练,有了事业的压力,不再意气用事,方方面面多了点圆滑事故,因为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一步一脚印,恪守自己原则,不再好高骛远,人云亦云。也许生活从此没了“花间一壶酒,对饮成三人”的洒脱自在,却多了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坦诚与豁达。 人生苦短,了了几十年,一恍则过,当太阳又一次西下,青丝成了白发,守望着过去的生活――那一段光辉岁月,不禁生出多少感慨。“铺床凉满梧桐叶,月在梧桐缺处明”在这样一个夜晚是否会想当年“醉里挑灯看剑”的热血激情,当坐在书桌前看着“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桃花入砚池”是否会想起当年与友人“正是江南好风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份惊讶与高兴。回味着过去的成败与得失,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像一坛老酒慢慢品味。 生活有舒心的时候,烦心的时候,有平坦的时,坎坷的时候,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就像诗歌中的韵律与格调吗,一平一仄,起伏婉转。生活是首轻快的小诗,也是首意味深长的长诗,与其让它平淡无味的进行,不如把它当作一首诗来谙写。 其实生活就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