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3

dahan_sh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ihai0024

已采纳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尤其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参与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出现了勃勃生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表面“热热闹闹”,可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音乐主体性不强的现象,学生要么是一节课忙忙碌碌,要么是饱了“眼福”或“耳福”。可是并未得到应有的音乐情感体验。因此,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已经成为我们目前课改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根据平时的听评课感受加以总结:一、活用教材,精心备课,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推动整个课堂进程的兴奋剂,学生们情绪激昂,情不自禁投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境,发掘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主动探索。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学生再也不像当年那种“听话”的学生了,受到各种各样媒体的影响,在音乐课上,对老师要求很高。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我们要想出一些新的办法,才能做到既结合教材又能走到学生中去。比如:经调查,学生非常喜欢周杰伦,老师可以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则又可以展开一系列课题,把学生带到教材中的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周杰伦之外还可以开展其他的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分析,有些作品有着京剧的元素,我们有可以进一步讲讲京剧。在音乐课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喜爱,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二、循序渐进,讲究方法 任何学科都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技能,音乐教育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涉及到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完善一个人的全面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原则先要认清,在此基础上怎样有效落实技能就要讲究方法了举例: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等为例子,这样除有利于学生比较鉴别,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声的不同音域,进一步向学生介绍键盘上的音与音区。通俗易懂的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学生受到感染后完全是自发地,主动地想了解,远远要比起教师苦口婆心地提要求,讲要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中遇到问题时要多些分析和纠正,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少些灌输,多些回顾和比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识、技术的冷面孔出现,相信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三、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如今课堂中教师的低效、无效提问现象仍很普遍。机器式提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喜欢吗?”等等;程式化提问:“这首歌曲分几段?每段讲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样类似的提问,忽略了学生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乐趣。我认为怎样才做到有效提问呢?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难易适度,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打开学生思路,不断启迪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有个别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教师要继续问问为什么?很有可能有些知识只有个别学生知道,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提问中发现问题。这样一方面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考的能力。四、课件运用的适度与合理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怎样客观地认识它,扬长避短地使用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树立课件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为了更好的为课堂服务的观点,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要明确课件是为课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占用空间小,可重复使用等,都是它的优点。但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它的弊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其屏幕的视觉感受会干扰学生的听觉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万一设备出问题,或停电等,就会让有依赖性的老师无所适从。因此盲目夸大课件的作用,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提高,抱着唯有课件的课才是贯彻新课标的认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充分认识到人与机器的主次关系,注意到声画穿插的恰当时机,注意到动静结合,巧用课件,活用课件,才能让它很好的为我们的音乐课锦上添花。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

131 评论(15)

April_boy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而现在的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当中,构建了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音乐课堂谈下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一、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乐动”。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等。二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就是一首音乐语言非常丰富的欣赏教材,虽然加了一些解说词,但小学生单纯听是很难深入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的。所以上课时,我先挂了一幅大森林的图画出来,力图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合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每人扮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随音乐“动起来”。这样一来,大家都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音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赛跑时,我选出两位动作好表现力强的小朋友扮演龟和兔,其余的还是原来的角色,随着音乐的发展,边欣赏边表演,“龟”和“兔”真的赛跑起来,其他“小动物”一会儿热烈欢呼、乱蹦乱跳;一会儿“加油、加油”喊声连天,在“动”中他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教室,完全融进了音乐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初步理解了音乐语言,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二、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1、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   在音乐课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   2、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促进个性社会化。   在音乐课中,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鼓励、宽容为主。   三、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学中,通过小兔急促的敲门声,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语气、速度要怎样表现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帮助小兔的呢?。对旋律也添加了处理,对歌曲的乐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对比处理。这些都让学生顺畅地把情感用文学语言、音乐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创造性教学,学生们体会到了自编、自创、自娱的创造乐趣,获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收到了比常规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改编故事来改编歌词,如:森林中小兔除了会被猎人追赶,还会被什么动物追赶呢,或者小兔还可以向什么动物求救呢等等。由于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具备了积极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创作心境,新改编的歌曲很快出来了。采用了此种教学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求异”创新,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后,无拘无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小学音乐课中,能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的培养,同时提高音乐的整体素质。   四、在“自主、合作、创新”中创造美。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引导、协助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9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