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试wan
诗曰: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再论水浒英雄 初读《水浒》,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它没有《三国》中那一场场激烈的战争,演绎着历史风云的变故;也没有《西游记》中那一个个奇幻生动的情节,展现魔鬼神妖的神通广大;更没有《石头记》中塑造的各种人物的曲折故事,揭示封建社会末的社会生活。在我的印象中《水浒》只是单纯的介绍各类英雄人物,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唯一记住的就只是宋公明的义气,吴用的智勇,以及鲁智深的草莽和一些早有耳闻的传奇人物。但是,在再一次阅读之后,梁山好汉由于朝政昏庸,官逼民反而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水浒》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小说开始写了鲁智深、林冲等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此后,以智取胜生辰纲为开端,个人的反抗逐渐变成了群体抗争。自从晁盖坐了头一把交椅,梁山伯成了“不怕官司不怕天”的好汉们的天堂。此时及时雨宋江,也因题了反诗、杀了人后上了梁山。于是广纳人才,与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大破高唐州,使梁山声威远震,贤才义士纷纷前来投靠。晁盖死后,宋江坐上头把交椅。他建起忠义堂,高挂“替天行道”的黄旗,集齐了义气相投的一百零八位义士,一同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因奸臣当道宋江冤死,与吴用、花荣、李逵等一起埋葬。 看到最后我不禁为梁山好汉而感到惋惜。想起他们从相遇、相识最后一同伸张正义,不免有些感叹。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回。义气好汉鲁达为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抱不平,教训了地方恶霸,为人民出了口气。鲁提辖不畏土豪劣绅的精神是难能可贵,但未免也过为鲁莽。因此我们应有侠义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过做事要镇定,也不要因义气乱了心智。有勇有谋才是真英雄。 其次便是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话说梁中书为蔡太师备下十万贯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义士为扶贫救济,打算劫下这些不义之财。吴用用计醉倒杨志等护送生辰纲的人,劫来生辰纲。 我不禁佩服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智慧,不愧为“智多星”。而从梁中书如此挥霍的讨好上级官员,也看出社会的腐败,官场腐败、黑暗,官富民穷,只顾自己利益,不管百姓死活。“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因次我们应以古为鉴,将国家建设得更兴盛。 《水浒传》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众多鲜活的英雄形象。越读越有味,是一篇具有很高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水浒传阅读技巧一、指导精读,培养阅读能力很多学生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都是粗略阅读,认为掌握了其中的故事梗概即可,对于其中的细节并不需要仔细留意,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浮于表面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精读,重视品味其中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人物特点,从而对《水浒传》形成立体化的认识。例如,我在《水浒传》中抓取描写“三打祝家庄”的内容,让某个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情节方面有哪些描写特点?你有哪些认为描写得比较精彩的部分?为什么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的阅读,对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三打祝家庄”的主要过程,并且对每次攻打祝家庄的主要领导人、主要方法和战斗成果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对《水浒传》内容的精读,不是泛泛地进行阅读,而是深入故事核心,从人物、环境、情节等方面,对《水浒传》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进一步掌握《水浒传》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阅读能力的发展。二、激发兴趣,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男生对《水浒传》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对《水浒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是女生喜爱的很多是散文类、情感类的题材,认为《水浒传》中的内容建立在宋江起义的基础上,并且属于历史英雄传奇的故事,缺乏吸引力,无法顺利完成阅读。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拉近学生与《水浒传》的距离,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走入《水浒传》的世界。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水浒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我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浒传》人物。大部分男生都非常兴奋,向大家介绍了宋江、鲁智深、武松等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整个课堂仿佛成了男生的讨论会。我发现很多女生沉默不语,于是我向学生介绍:“提到《水浒传》可能很多人对其中的英雄角色非常喜爱,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其中的女性人物。其实,《水浒传》中还有三位女英雄,例如其中有个扈三娘,使用两口日月双刀,并且马上武艺了得,也是《水浒传》中非常著名的英雄,大家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关注一些女性角色。”很多女生对《水浒传》中的女性角色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在其中看到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能力,因此重新燃起了对《水浒传》的好奇心。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水浒传》中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中去探索、去感受。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提出分论点(分论点一定要和中心论点挂钩,这里有一个技巧,可以向中心论点提问,比如:以“沉稳”为题,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沉稳,即沉稳的作用;怎样做到沉稳,即做法。) 阐明,解释分论点 运用论证方法证明分论点 结尾呼应分论点 联系现实,启示告诫今人 要以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可以把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如果语言驾驭能力强,可以尝试用排比和比喻来开头,结尾要富含哲理性。